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德国,有一支鲜为人知却久负盛名的海军特种部队——KSK 战斗蛙人中队,它以其精良的装备、不凡的身手、卓越的战功,一直占据着德国海军特种部队中的王牌地位。悠久的历史KSK 战斗蛙人中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43年9月22日,英军派出的水下蛙人特别作战小组,利用小型突击潜艇摸进德军港湾,在德国主力战舰“提尔皮茨”号的舰底安放了炸药,致使这艘主力战舰  相似文献   

2.
提起特种部队,人们往往会想起美国的“绿色贝雷帽”、俄罗斯的“阿尔法”、德国的“KSK突击队”、英国的“歌曼德”、以色列的“野小子”。这些部队不仅在武器装备上各具特色,而且在部队训练上各有千秋,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特种部队的发展方向。然而,在非洲,在一些经济较不发达的国家,尽管当地的生活水平还很落后,但政府却同样看重特种部队。笔者有幸到非洲,接触到几内亚特种部队的一些训练情况,在这里向热心的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提到德国的特种部队,人们自然会想到GSG9(联邦内务部边防局反恐部队)和KSK(国防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这些颇负盛名的特种部队,然而在德国还有另外一支特种部队,它组建更早、经历更为传奇,但至今鲜为人知。就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而言,它完全可以和当今最出色的特种部队美海军“海豹”小队相提并论,它就是德国海军的蛙人战斗小分队。  相似文献   

4.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堪称“欧洲心脏”。冷战时期,德国人基本“不问世事”,埋头发展本国经济,甚至连本国防务都交给了美国人。到90年代初期,德国经济发展已取得惊人成绩,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德国人对国际事务变得积极起来, 希望在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的今天,在维护地区和平、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有所作为,为提高自身的国际政治地位增加筹码。于是,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人悄悄地为自己铸造了一把军用尖刀——KSK 特种突击队。  相似文献   

5.
在阿富汗的国际维和部队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特种部队——德国KSK特种突击队。 沉默中孕育,机遇中层露头角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为了在国际外交和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1995年以前一直没有公开宣称组建特种部队,只有两支特警部队,即“德意志捷豹”GSG-9部队和SEK部队。前者是德国防军第9反恐怖大队,它实际上是一支国家级的特种部队,隶属于德国内务部,由内务部长直接指挥,后者则隶属于德国各州政府。然而两者都是世界上闻  相似文献   

6.
猛醒之处 蛙人诞生 在德国,有这样一支鲜为人知,但在北约特种部队中却享有盛名的海军特种部队……KSK战斗蛙人中队,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二战后期一次盟军的破坏行动。 1943年9月22日,笼罩着战争阴云的挪威峡湾静得有些怕人。刚刚出航的德国主力战舰“提尔皮茨”号,突然捕获了3名被称为“水鬼”的英国蛙人。正当德国人审讯这些战俘时,“轰”的一声,“提尔皮茨”号被来自舰底的剧烈爆炸所重创,从英国人胜利的微笑中,德国人恍然大悟:正是这些未及逃脱的蛙人,利用小型突击潜艇摸进港湾,在“提尔皮茨”号的舰底安装了炸药,致使这艘主力战舰“神不知、鬼不觉”地受了重伤。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德同人从这次教  相似文献   

7.
"007"詹姆斯·邦德,尽管只是书本和电影银幕上的角色,却受很多人的羡慕.虽然很多人都想像邦德那样拥有"为正义而战的杀人执照",而德国特种部队KSK却挑不出足够的"邦德".据德国国防部长彼得·施特鲁克透露,预定编制1000名的特种部队至今仅有450人.许多应征者都因为征召条件过于苛刻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报,得知某县开会时专门配备“导鼓”。所谓“导鼓”,即“鼓掌诱导员”,其工作是在领导讲话“该鼓掌时”带头拍手,“诱导”听众鼓掌。不仅如此,会议讲稿还分为两个版本:一曰“秘密版”,文中每隔几行就标注“(鼓掌)”,仅印发给讲话领导、“导鼓”、“鼓掌计时员”;二曰“公开版”,不标“(鼓掌)”,印发给与会者,云云。笔者亦参加并参与筹备不少会议,对此亦闻所未闻。“导”出来的掌声能反映多少鼓掌者的心声?尚须“写手”标注“鼓掌”的讲稿又有多少领导者的思考?“导鼓”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比“导鼓”还“导鼓”的形式主义?会议当然以主…  相似文献   

9.
张良———“老虎团”团长 ,这位与汉代张良同名的“虎”团长 ,迎着科技练兵的气息排演“打赢”阵法 ,砥砺“老虎”通天驾海的“风火轮” ,演绎出令人思索的训“虎”奇景。让“虎”隐形隆冬 ,“老虎团”千余官兵驾驭着百余台战车、火炮等轻重装备 ,遁入冰刀雪剑的林海雪原。担任“蓝军”的技术侦察大队 ,利用红外、电磁等高技术手段 ,从空中到地面反复侦探 ,却丝毫不见“老虎团”的踪影。“扑哧———”这时“蓝军”没跟踪到“老虎”反落入“虎口” ,在“老虎团”设置的“陷阱”“被俘”。当“老虎团”团长张良现场介绍完利用革新的技术器材…  相似文献   

10.
说说错别字     
陶传辉 《政工学刊》2014,(10):96-96
错别字,是用字差错中最主要的问题,可分为偶发性别字和高频别字两类。偶发性别字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由读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如把“披露”误为“批露”,“举棋不定”误为“举旗不定”,“察言观色”误为“察颜观色”,“安分守己”误为“安分守纪”等。(2)由字形相近造成的,如把“气概”误为“气慨”,“沉湎”误为“沉缅”,“年轻”误为“年经”,“不能自拔”误为“不能自拨”等。(3)漏字、多字、倒序现象,如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误为“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  相似文献   

11.
雷光墅简历:先后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南非海军指挥学院”及“美国战争学院”函授班。1988年任老“阳”字号驱运舰“惠阳”舰舰长。后任“参谋总长”办公室主任,“海军总部计划署长”。1998年8月任海军驱逐舰第一舰队“舰队长”,后任“海军航校校长”。1999年2月任“海军总部军务署署长兼海军总部新闻副发言人”,2000年7月任“海军副参谋长”。2002年2月任“国防部参谋本部军务局长”,军务局改为军务办公室后任主任。1993年1月在“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任内晋升“少将”,2002年7月晋升“中将”。  相似文献   

12.
马活驰骋,人讲忠诚。军人讲“忠”:“心”在下,“中”在上,不偏不倚,“心”系“中”华,乃为“忠”意;军人论“诚”:“言”在左,“成”在右,“言”而有信,“成”功之基,可谓“诚”缘。花样年华,别样人生,革命军人就是须用忠诚——续写未竞的事业、体现生命的价值、铸就品格的精髓、收获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李牧洋 《当代海军》2005,(12):64-65
王立申档案: 1946年出生,浙江省青田县人。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教育学函授班,曾在南非“海军参谋大学”、美国“潜艇学校”学习,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业管理硕士学位。王立申1988年5月任“海狮”号潜艇艇长,1989年3月任“海龙”号潜艇艇长,199年9月任“华阳”舰舰长,1993年10月任“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支队支队长”,后任“驱逐第一舰队副舰队长”,1994年1月晋升“少将”。1995年7月任“驱逐第一舰队舰队长”,1996年6月任海军“62.2特遣支队支队长”,1996年7月任“海军武器获得管理办公室主任”,1998年8月任“海军督察长室副督察长”,“海军情报署长”、2001年6月任“海军舰队司令部副司令”,并晋升“中将”。2002年3月任“国防部战略规划司司长”,2003年12月任“海军舰队司令”。  相似文献   

14.
“压力山大”的网络时代,滋生了各种“控”,比如“微博控”、“网购控”等等,其中有一种就是“忧患控”。“控”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强迫症。而“忧患控”,也就是忧患过度,以至成“控”。  相似文献   

15.
豫夫 《当代海军》2006,(9):50-51
为增进岛内学生的所谓“国防”意识,提升“台独”实力,台“国防部”今年7、8月间,特别举办12种类型的“暑期战斗营”。台“国防部长”李杰声称,“暑期战斗营”活动,今后将成为一项常态性的“全民国防教育”任务。12种战斗营包括陆海空等各军兵种台军举办的“全民国防教育暑期战斗营”,由台“国防部”及各军兵种共同办理。包括“海上生活体验营”、“柴山丛林考验营”、“两栖勇士挑战营”、“飞行暨防空体验营”、“震撼教育战斗营”、“伞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学家、诗人可谓群星灿烂,但能写出像陶渊明那样恬淡自然、托意深远诗文者稀有;世人多是名利客,在做人处世方面,如他能“不慕荣利”、“忘怀得失”者更罕见。因为真正做到“忘怀得失”太不容易了。“得”是好的字眼,如“得到”、“得意”、“得志”、“得势”、“得胜”、“得手”等等,只有“得病”、“得罪”是例外:而“失”呢?你到词典和词海中去查,几乎都与“坏事”相随.同“倒霉”为伴。在众多的“失”中,人生碰到较多的是“失败”、“失落”和“失足”.如果把这“三失”悟透了,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之,那么立身做人就进入了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政工学刊》2006,(6):63-63
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考察了元代结构助词“的”的使用情况,发现“的”因与“底”、“地”、得”语音趋同,“的”便继承并发展了“底”、“地”的用法,拥有“得”的用法,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关于“教”与“学”方面的思想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他对教师严格要求,并提出“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重要的“教”的原则。他提倡好学、乐学、博学、虚心学,渐进有恒地学习。并推行多闻多见,“学”与“思”、“学”与“习”、“学”与“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