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情商的基本内涵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里学家彼得·萨罗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首先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并解释了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995年美国的心理学博士格尔曼(Daniel Geloman)继承了萨罗维与梅耶的观点,在<情商能力>一书中他把情感智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1.自我认识能力;2.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了解他人的情绪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体上“情”字的含义主要就体现在“情绪”和“情感”上。从一亡、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是具有鲜明两极性的,而在这样明显对立的情绪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一天,战士小王正擦玻璃,叫战士小张帮忙移动一张椅子,小张没有吱声继续拖地板。小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把抹布往水盆一扔,溅得小张一身的脏水。这时,小张也火了,两人争吵了起来。为一些小事而突发其火,出言不逊、乱摔东西,这是“情绪短路”的一种表现。如电短路会损坏电器甚至酿成火灾一样,情绪短路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其主要原因是自控与转移情绪的能力不强。这种能力与智慧水平有关,可说是“情感智商”。  相似文献   

4.
崇尚简单     
人活在现实生活中,被复杂的人情世故所困,我们谁都会遇到。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简单与否,关键却是取决于你的态度。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如果你简单,那么整个世界也就简单。”简单,是一种境界。“人”字只有一撇一捺,何其简单。一个人活在世上,对名利看得淡泊一些,活得简单一点,就能有更多的愉快。“君子之交淡如水”。人际关系简单些,就能够多一点真诚。简单是一种心境。保持简单、宁静的心境,就能在纷纷扰扰的繁华世界里不迷失自我,才能全部身心地投入生活,享受生活。简单是一种追求。人生的旅途中,有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驰骋,只要我们…  相似文献   

5.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经验、体验、理解、认识所获得的一种心理感受和感觉。它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与理性相互作用,并在社会诸关系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感受方面,也就是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将原本纯真、质朴的情感廉价布施、销售,必然导致情感的庸俗化。“情”、“义”等同,扩展宗派性。帮派文化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蕴深厚。统治阶级用它来加强自身的宗派权威,保证自己的绝对统治;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它来召集民众,进行反抗和斗争。这种文化意识经过历代的社会化和世俗化,已经成为一种隐秘的民族文化意…  相似文献   

6.
环境影响人,但是人同样也改造环境。在军人自我教育中,既要重视环境对教育活动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激励型环境对自我教育的激发力,有效抑制消极型环境对自我教育所施加的消极影响,尽量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益,着意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推动军人自我教育向前发展。民主、平等、信任的军营人际环境。任何人的发展都不是纯粹的自我发展,总是要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等外界条件发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信任的军营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只要在官兵关系中能够发扬民主,以平等为基础,就能产生相互信任的情感体验。(一)以…  相似文献   

7.
张宏 《政工学刊》2003,(2):40-40
有人的地方就弥漫着种种情绪。情绪在工作中的好处常常显而易见,如高亢的工作情绪有“传染性”:办公室里的欢笑和愉快情绪能提升工作士气是毋庸置疑的;因工作成就而引发的兴奋和喜悦则会成为进一步努力的动力,进而诱发一个与个人与单位皆有利的正向循环。不过,情绪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有害之处也常常相当严重:过度兴奋会局限人的思考和判断,进而导致轻率决策,或漏失重要的讯息;强烈的愤怒则会损及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不过,长期压抑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深具杀伤力,有些疾病均与此种压抑愤怒的习惯有关。领导者对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把情绪智力表述为:“觉察、运用、产生情绪的能力,协助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戈尔曼进一步认为:“情绪智力可以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  相似文献   

9.
梁光烈总参谋长在一次参加部队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时 ,语重心长地指出 :“能团结共事 ,既是德又是才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首长的这一教诲 ,意味深长 ,耐人回味 ,令我们每个同志深思和反省。过去 ,我们习惯把“能团结共事” ,看作是干部有“德”的表现。其实 ,“能团结共事” ,不只是一种德 ,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就是一种难得的才能。现实生活中 ,总是听到个别单位领导之间、同志之间闹不团结 ,人际关系紧张 ,导致部队人心涣散 ,业务工作也毫无起色。究其原因 ,这些单位的领导和同志除了缺少全局观念、容人之“德”之外 ,恐怕还缺一个“才”…  相似文献   

10.
王佳涛 《政工学刊》2023,(11):70-72
<正>心理适应是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个体通过调节自我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与外部环境达成和谐一致并重建内部平衡的一个过程。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个体的心理适应状况,个体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也不是被动无策的。学员的思维模式、压力应对方式、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关系等,都对其心理适应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对新训学员在思维认知、压力应对方式、情绪管理及人际关系适应等方面进行辅导,能够促进新学员较好地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兵团建设》2010,(2):38-38
许多家长培养孩子时,往往容易重智商轻情商。研究指出,在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幸福感、快乐度以及工作成就上,情商能力远比智商能力有效得多。那么。怎么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方法很多,但家长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也就是“冷静说话”。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在交往中总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既包括物理空间,也包括心理空间。通常,人们将一个人周围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通称为“情感性空间”。亲密而有间,保持适当的情感性空间,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客观需要,漠视或人为地压缩这个空间,会导致人际交往的不愉快甚至破裂。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官兵关系同样应该亲密有间,保持合适的情感性空间。这不仅是审美和情感的需要,也是部队开展正常管理教育的需要。亲密有间是保持官兵心理安全、情感愉悦的基础,是相互正确观察和认识对方的前提。故意突破或压缩情感性空间,就会给…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并强调“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反映了社会普适的运行机理 ,其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有体现 ,如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的“和则多力” ,吏伯的“和生万物”等等观点。当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我们要注重建设“和谐军营”。一是营造“和谐共振”的人际氛围。“和谐共振”是指同事之间心理相容 ,情感相通 ,真诚相待 ,和谐共事。一般来说 ,个人在工作单位中…  相似文献   

14.
激情是人常常产生的情绪之一 ,它是强烈的、爆发的、时间短促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暴怒、悲痛等。它来得猛、去得快 ,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情是一把双刃剑 ,既具有消极作用 ,又具有积极作用 ;既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也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激情虽然人人都会产生 ,但受其影响的程度不一样。作为管理者如何驾驭自己及连队官兵的激情 ,关系着连队战斗力的提高与降低。管理者不能没有激情激情能成倍地提高管理者的活动效能。激情是一种爆发性的情感 ,它可使人的大脑各部位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积极地活动起来 ,使它们相互作用、密切配合 ,调动自身…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党委首长与基层间的桥梁和纽带的机关,其能力强弱,是由机关干部的个体素质高低、能力大小决定的。机关干部除具有内在的政治素养、良好品德、渊博知识和自我修养外,从外在表象上看,要具备“能上、能下、能里、能外”的立体能力。能上,就是宏观上能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关的地位、职责和任务决定了机关干部必须有很强的政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具备“宏观上能谋”的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机关干部谋划工作的能力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跟不上党委首长的思路,重“办事”轻“谋事”,在事关全局性的…  相似文献   

16.
《政工学刊》2005,(9):63-63
积极的精神态度积极的精神态度被列为十大财富之首,因为所有的财富———物质的或其他方面的都始于一种内心状态。内心是一个人所能完全地、不可夺取地控制自我人生的惟一东西。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格始于一种“健康意识”。保持积极的精神态度、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是避免疾病的最佳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两种形式的和谐,即自己与自己的和谐及自己与他人的和谐。个人首要的责任是建立“内在”的和谐,保持积极的心理态度,设定人生大目标。只要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就会很容易地与别人建立起和谐的精神关系。未来成功的希…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把守规矩作为一种自我保护”这句话,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守规矩”总给人一种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表现出对组织权威和制度刚性的畏惧,担心的是触碰规矩后的自我损失。而把“守规矩”上升到保护自我的层面,的确是一种思维上的转换与觉悟上的进步,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借鉴自省。  相似文献   

18.
倾听的魅力     
心理学家认为,倾听是一种对他人情感、语言表达的反应方式和增强对他人情感、心理体验的理解手段,可以帮助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使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倾听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竞争对人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竞争能产生压力,压力又变为动力,在动力的推动下,竞争双方都提高了能力。一个人要敢于进行健康有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竞争。对于比自己才能高、领导成绩突出的一个人,就要向他们学习,并要敢于超越他们;对于和自己在一个起跑线上,能力相当的一个人,就要比谁的能力提高得快,领导成绩突出;这样有一个目标,就能够激励自己迅速地提高领导才能。自我否定,就是一种同自己的竞争。“今天的我,一定要胜过昨天的我”。这就是一种自我否定。比如,昨天的演说和今天的演说相比,今天是否有些长进昨天找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