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磊 《兵团建设》2010,(3):55-56
回首往昔,5年前第一次参加兵团建设杂志社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的经历仍历历在目。5年的时间,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一名普通读者,我也目睹了《兵团建设》开拓创新、稳步发展的足迹。杂志社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兵团火热的生活,贴进兵团充满活力的热土,用心聆听兵团前行的脉搏,勤奋记录兵团发展的每一个瞬间,各个栏目办得风生水起,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兵团建设》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有幸参加培训,感到既激动又荣幸。感谢兵团建设杂志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相  相似文献   

3.
2002年12月16日,《兵团建设》杂志社举行首次特约撰稿人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杂志社领导和编辑以及特约撰稿人,谈感受,话经验,提建议,定选题,决心携手共进,将《兵团建设》杂志办得更好。被聘请为杂志社特约撰稿人的有:王世荣(兵团政研室)、潘新刚(兵团党校)、张泉(农一师党委宣传部)、吕长青(农二师党委宣传部)、谢家贵(农三师党委宣传部)、王雁(农四师报社)、胡维斌(农五师报社)、沈际明(农六师党委宣传部),刘江(奎屯晨报社)、刘启国(农九师党委宣传部)、孙联合(农十师党委宣传部)、魏红花(农十三师新闻中心)等12位同志。会议由《兵团建设》杂志社社长陈维平主持,兵团党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姜文盈、《兵团建设》杂志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每次拿到《当代兵团》杂志时,我都会细细品读"兵团档案"栏目中的文章,认真记录栏目中的"兵团大事记"。众多的历史纪实事件反映了老一辈军垦人艰苦奋斗、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让我这个刚进入兵团工作的大学生由衷地感叹,今天美丽的团场绿洲来之不易!戍守祖国边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老军垦们的精神激励我做一个踏实肯干的兵团人,为兵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个自幼在兵团长大的女孩,我对兵团的一草一木都情有独钟,对我们兵团自己的党刊《当代兵团》自然爱不释手。在《当代兵团》中,我最喜欢"兵团儿女"栏目,她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兵团儿女的风采:在荒漠中激扬青春,在深山中穿行行医,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奉献之歌……如今,"兵团儿女"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温暖港湾,为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会用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己作为兵团儿女的故事,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6.
兵团的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对宣传兵团、扩大兵团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兵团经济和社会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兵团电视作为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同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让兵团电视走出兵团、走向世界。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抓住"兵团"这个特色,做精、做细、做得有特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省级特殊组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无疑,已升格为省级电视台的兵团电视台,作为兵团党委的喉舌,要想让外界了解兵团,扩大兵团的影响,只有在"兵团"这个主题上做文章,只有抓住了"兵团"这个特色,提高制作水平、演播水平才能吸引电视受  相似文献   

7.
张勇 《兵团建设》2014,(15):28-29
正兵团党委六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丰富和完善了新形势下兵团工作的内涵,对兵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建工师将积极把会议精神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思路,转化为履行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的措施办法,转化为壮大综合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2月3日,是兵团建设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盼望已久的日子。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党委常委成家竹陪同下,来到兵团建设杂志社调研。车俊政委到采编部等部门看望杂志社工作人员,亲切温暖的场景、赞许肯定的话语,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9.
她是崭新的事业,在沙漠戈壁中播撒文化的种子。她是崭新的视角,紧扣时代的脉搏,探索传播党的声音的新路径。她是崭新的平台,扎根在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群众中间,让双语传播深入人心。她是崭新的,她承载的希望也是崭新的。2013年10月10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主办,当代兵团杂志社承办的新疆第一本时政类双语画报《兵团画报》首发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兵团画报》在"孕育"5个月之后"呱呱坠地"。这是两年来,当代兵团杂志社继杂志改版、改刊名之后,又一次新的跨越,她承载着当代兵团杂志社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我从北京大学来到兵团石河子大学工作。两年来,随着对兵团了解的加深,我对兵团的感情也越来越深,这主要是因为——兵团人保卫祖国的奉献精神令人振奋兵团的前身是解放大西北的人民解放军,这些军人为解放国土而进疆,为保卫国土而留疆。50年来,兵团人在戍守边疆、抵御外敌、平息内乱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成为新疆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中流砥柱。兵团人终生定居边疆的这种持久卫国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其他省份或其他群体所没有的。兵团人建设边疆的拼搏精神令人感动兵团人不仅在解放西北,戍边保国上成为一代优秀军人。而且在铸剑为犁,"解甲归田"的生产建设上也是新疆的开路先锋。哪里环境最艰苦,条件最恶劣,哪就有兵团人开垦的足迹。他们  相似文献   

11.
兵团     
《兵团建设》2008,(5):39
3日,兵团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2007年兵团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兵团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从2002年至今,兵团经济已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春天来得好早! 2005年隆冬,《兵团建设》改为大16开,刚刚播下呼唤“进一步加强与通讯员沟通”的种子,2006年春天,在乌鲁木齐,《兵团建设》即长出了点点新绿。 2月20日至25日,来自兵团各师、团、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工作者、政工干事、通讯员等共98人,参加了兵团建设杂志社首届新闻写作培训班。  相似文献   

13.
兵团文化是兵团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兵团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稳固、持久而强烈的兵团精神的体现。兵团大学生作为兵团年轻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价值观受到兵团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兵团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旨在调查兵团文化对兵团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为更好地弘扬兵团文化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3月12日至17日,兵团建设杂志社举办了第二期新闻写作培训班。其间,74名学员认真学习,仔细揣摩,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员们也感慨良多,让我们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吧!  相似文献   

15.
阅读提示: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兵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美丽中国赋予了屯垦戍边新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对兵团、对屯垦戍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提升。本期"新闻会客厅"特邀兵团党委党校副教授袁敏芳,与大家一起探讨建设美丽兵团的意义及途径——袁敏芳简介:兵团党委党校经营教研部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兵团经济发展领域方面研究,同时关注和研究兵团旅游业的发展,主持完成了《二十一世纪兵团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兵团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兵团精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兵团要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这一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兵团精神在其中应起的作用。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作过重要的贡献,有过辉煌的历史。兵团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奉献的历史,更是一部思想史、精神文明史,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核心内容的兵团精神就形成在兵团创建的过程中,这已成为兵团人引以自豪的光荣传统。兵团精神在兵团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去人们常说的智力保证、思想支撑、方向引导外,还有以下作用:1.兵团精神对于提高兵团人的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兵团精神作为一种亚文化,与社会主义的主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这些特征对于造就新时代的兵团产生了重要作用。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以及顾大局、重科技教育、重完善自我等是兵团人的典型特征。不管兵团人的构成有何变化,这些特征依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兵团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18.
与《兵团建设》的相识十分偶然。去年单位订阅《兵团建设》的工作由我负责,因此我对《兵团建设》多了几分关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一篇篇或有深度或有故事的新闻报道让我了解兵团的人、兵团的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让我铭记兵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初,兵团棉麻公司改制为兵团棉花集团有限公司,重新调整了领导班子,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监事会和党委会交叉任职,组成了一个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坚强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兵团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将外来金融资本对兵团发展的支持比作“输血”,那么,大力发展兵团金融产业,构建兵团完善的金融体系,对兵团今后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增添了造血功能。如此具有前瞻性的见解以往十分少见,为此,本刊专门推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马传兵博士的文章,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