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徐安强 《环球军事》2008,(15):38-39
二战期间,尽管日本建造的潜艇型号众多,但是日本还是使用了其他轴心国的潜艇。二战中,日本海军共获得了其它轴心国的8艘潜艇,德国的6艘,意大利2艘。这些潜艇的获得一是通过向德国输送各类战略物资、交换武器装备而获得,二是在德意两国相继宣布战败投降后,将在日本控制下的以东南亚为基地活动的6艘德意潜艇收笼而得。  相似文献   

2.
李杰 《当代海军》2008,(4):53-55
2007年岁末,日本海军最新型的。苍龙”号特种潜艇在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下水。消息传开,立即在东亚地区产生强烈的反响。眼下,这艘极具象征意义的AIP潜艇正加紧舾装,并拟定于2009年正式加入现役。拥有世界顶尖技术和雄厚资金的日本如此青睐AIP系统,不仅可能催发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AIP潜艇的激烈竞争,而且可能对现役常规潜艇的发展产生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潜艇共击沉、击伤日军驱护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军舰160艘、潜艇23艘,为最终消灭日本海军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其原因,除技术进步和设备改良外,美军潜艇部队执行新的作战指导思想、采取新的战术手段,是其迅速扭转战局、夺取制胜权的重要因素.分析二战时期美军潜艇对日军作战的胜利原因,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于不断研究海运规律、改进潜艇破交和保交战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拥有各种类型的作战潜艇64艘。从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日本建造了117艘潜艇,接受德国转让潜艇3艘,共拥有大中型潜艇184艘。日本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主要有:伊-9型、伊-12型、伊-13型、伊-15型、  相似文献   

5.
日本海上自卫队按照“日本院卫计划大纲”要求,将常年维持一支由16艘潜艇组成的潜艇部队.基本上按照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进行新旧潜艇的换代行动。目前,“春潮”级潜艇已有6艘建成,1992年日本就开始计划建造改进型的“春潮”级潜艇,第一艘新型潜艇于1998年3月建成服役。到本世纪末,尽管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总数可能仍为16艘,但是其整体作战性能和战斗能力将会有较大的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咨询园地     
读者叶成同学询问中途岛海战的情况。1942年4月18日,美国杜里特尔航空队空袭东京后,日本便决定实施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战役目的是夺取中途岛作为前进基地,将海上防线推进到太平洋,以保障日本本土和日军南进翼侧的安全,并诱歼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是中途岛,阿留申群岛作为次要方向,以迷惑和牵制美军兵力。日本海军参战舰船达20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编成6个编队,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统一指挥。5月中旬,美国通过破译日本海  相似文献   

7.
书摘     
《现代舰船》2012,(9):56
"舰队决战型"装甲巡洋舰——日本海军"筑波"级和"鞍马"级舰。日本在日俄战争前,对于装甲巡洋舰的实力也大大作了充实,最初订购4艘,随即又追加了两艘。日俄战争爆发之后,日本的装甲巡洋舰部队协同战列舰队在一系列海战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战果,事实上起到了一种二等战列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闻舞 《环球军事》2008,(9):42-43
二次大战中,日本潜艇战术低劣,指导思想错误,结果空有一大批性能优异的潜艇却无法发挥作用。实际上早在战前,日本潜艇就出现过多次严重事故,但由于日本海军的大炮巨舰思想,对于潜艇并不重视,这些事故很少有人关注。伊63号潜艇的沉没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宇 《当代海军》2005,(6):42-47
日本海上自卫队现拥有16艘潜艇,包括7艘“亲潮”级(另外2艘在建)、6艘“春潮”级和3艘“夕潮”级。虽然潜艇数量目前暂居东亚第三位,但日本现役潜艇更新换代率最高、自制率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最高、水下静音程度最高、完好率最高,特别是“亲潮”级是日本迄今为止建造的排水量最大、技术性能最先进的常规潜艇,无论是艇体结构、下潜深度、水下航速、安静性能,还是探测能力、作战性能等,该级潜艇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潜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成为攻击商船和军舰的水中利器。但有时,潜艇也成为敌方潜艇的猎物。在二战中各国潜艇击沉潜艇的数量为:英国35艘、美国20艘、德国10艘、荷兰3艘、日本3艘、苏联2艘、意大利2艘。而在英国海军潜艇击沉的35艘潜艇中,有14艘是德国潜艇,其中“冒险者”号击沉U864的战斗是一场引人注目的水下较量。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1日上午9时50分许,日本九州宫崎县日南市油津港东部50千米左右海域,爆发了一桩令人震惊的事件:日本海上自卫队一艘"春潮"级"朝潮"号常规潜艇在浮出海面时,与一艘在巴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韩日两国基于自身利益的现实需要,大力强化潜艇力量建设。在日本加紧改进部署亲潮级潜艇的同时,韩国潜艇力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6月13日下午,韩国海军第2艘214级"郑地"号潜艇,在蔚山现代重工集团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韩军方表示,该潜艇将与KDX-II型"宙斯盾"驱逐舰一起,构成韩国的核心战斗力,"以抗衡日益扩张的日本海上力量"。  相似文献   

13.
6月17日,美国海军宣布,经过海军专业潜水员近一个星期的海底勘察,已基本确认,在泰国湾发现的一艘沉船残骸正是在1945年5月二战结束前夕被日本海军鱼雷击沉的美国海军“拉盖托”号潜艇。这一沉船残骸的重见天日也首次揭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海战,同时也最终解开了该潜艇命运之谜。海底勘察确认沉船身份据美联社6月18日报道,6月17日,美国海军宣布,最近在泰国沿海海底发现的一艘沉船残骸十有八九是“拉盖托”号。在  相似文献   

14.
潜艇猎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900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15.
"苍龙"号,日本潜艇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1日,日本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举行了&#183;装备AIP系统的2900型潜艇首艇的海试仪式,虽然日本媒体对于这艘被命名为“苍龙”号(SS501)的新潜艇仅仅做了十分低调的报道,但是,该潜艇的下水标志着日本在潜艇技术方面获得了一次新的进展,它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苍龙”号计划将于2009年建成服役,在这期间.“苍龙”号潜艇内部还要继续进行舾装。  相似文献   

16.
耕海  牧洋 《当代海军》2006,(10):64-68
"海虎"号潜艇,代号55794,是台湾海军仅有的4艘潜艇中的1艘改良型"旗鱼"级常规柴电动力潜艇。该艇1988年从荷兰引进,隶属潜艇战队(256战队)。台  相似文献   

17.
日本海上自卫队“夕潮”级潜艇共有10艘服役,是目前日本潜艇编队中的主要力量。从战略需要看,日本要从北起宗谷海峡,南至朝鲜海峡的日本海区、鄂霍次克海以南海区、千岛列岛以南海区布置潜艇以监视俄罗斯舰艇的行动,这就使日本对潜艇的需求量大大增加。1973年至1978年间,日本先后有“涡潮”级4艘潜艇服役。为使更多的潜艇在上述海区展开,日本政府从1975财政年度起提出建造新的“夕潮”级潜艇,该级艇是在“涡潮”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样即节省了更多的研制时间,双保证新一级潜艇  相似文献   

18.
"村雨"级驱逐舰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设计建造的以反潜为主的多用途驱逐舰,是继"初雪"级和"朝雾"级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三代通用驱逐舰,它与"金刚"级"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一起大大提升了日本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村雨"级驱逐舰共建造9艘,首舰"村雨"号(DD 101)于1996年3月服役,最后一艘"有明"号(DD 109)于1999年开工建造,2002年服役。  相似文献   

19.
军情快递     
《当代海军》2002,(3):48-48
美在关岛成立潜潜艇部队 美军2000年已在关岛正式成立第十五核潜艇部队,第一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已正式进驻,而预定进驻的全部3艘同级潜艇是由大西洋舰队抽调,第三艘潜艇计划在2003年以前部署。 日本将建3个导弹艇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将建立3个导弹艇队,以对付造访的不明国籍船只。目前,在北海道的余市基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潜艇技术和战术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海战中产生了不少名噪一时的潜艇和潜艇指挥官。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倒霉"的潜艇被人们所记住。排行榜第一名:日本"吕-34"号潜艇。上榜理由:被土豆"吓沉"的潜艇。1943年初,为配合美军在西南太平洋诸岛上的反击行动,美国海军在海上实施封锁,切断日军对新几内亚群岛的增援和补给。4月初,美国"奥邦农"号驱逐舰在奉命对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进行战斗巡逻时,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从己方军舰旁边破水而出。美军舰员们十分惊呀,军舰上火炮手立即摇动火炮对准潜艇,准备用火炮攻击日军潜艇。但由于潜艇距离军舰实在是太近了,已经进到了军舰火炮的射击死角之内,火炮无法发挥作用。正在慌忙之际,一个美军水兵见到军舰甲板上有一堆土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