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舰载弹炮结合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火力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最大程度发挥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引入优化设计方法求取最大毁伤概率,建立了基于毁伤概率的火力分配模型。该模型将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导弹和火炮的火力分配转化为导弹火力分配。根据导弹杀伤纵深和发射间隔确定导弹发射数量。根据导弹在杀伤区内毁伤概率特性,确定导弹发射时机。  相似文献   

2.
随着联合火力毁伤已成为现代作战中主要的火力毁伤形式,对于炮兵而言要完成火力毁伤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联合火力毁伤下如何行动的问题.根据联合火力毁伤与炮兵行动的特点,从生存能力这一指标人手,通过建立发现概率、毁伤概率的评价模型对炮兵生存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由模拟结果提出了联合火力毁伤下炮兵提高生存能力的行动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计算火箭炮毁伤概率只考虑射击精度和目标特性及弹药量等因素,而不考虑目标机动和对抗因素、生存能力的不足,基于射击理论和火力对抗理论,建立了考虑时间约束的火箭炮营毁伤概率模型,对想定中考虑目标机动及生存因素等时间约束的毁伤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目标机动火力对抗决定的生存需求使火箭炮毁伤概率具有时间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火力目标分配采用联合毁伤概率最大或被打击目标总期望生存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容易造成火力资源过饱和攻击,导致火力资源浪费,针对该问题,将对来袭目标的毁伤概率作为约束条件,根据来袭目标威胁度和火力资源消耗情况对各目标毁伤概率进行设置,以资源损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模型,并通过算法改进,采用粒子群禁忌混合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粒子群禁忌混合搜索算法求解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在核火力运用研究的最优瞄准点选择计算中 ,核武器对目标毁伤概率 pij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在 Gauss-L egendre求积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计算核武器毁伤概率 pij的一种改进方法 ,经计算证明 :此方法计算速度快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舰载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的战技性能,结合该系统应对目标的特点,在研究该系统毁伤区域和毁伤概率的基础上首先研究了系统对来袭目标的搜索概率,建立系统的火力分配的模型,再基于火力分配模型和导弹舰炮对来袭目标的毁伤概率,构建实用的系统对来袭目标抗击效率的数学模型,为进一步对弹炮结合系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水陆坦克火力威力和火控系统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水陆坦克的火力打击效能。运用公式法,从分析某型水陆坦克海上射击误差入手,结合海上作战环境,研究其命中概率,并结合环境特点,分析条件毁伤概率,确定其对M60A3坦克和工事目标的火力打击的能力,得出了水陆坦克的开火距离、弹种选择等相关结果。研究结论对于分析火力打击效能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方法,对于指导某型水陆坦克海上火力运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坦克分队纵深战斗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围绕坦克分队火力对抗的要求,针对坦克分队纵深战斗中的特点,从分析发现概率、命中概率、毁伤概率和毁伤流密度入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兰彻斯特平方律方程,深入研究坦克分队纵深战斗火力对抗的战斗效能,确定其交换率和兵力比例。算法简便易行,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结论能够检验坦克分队新型装备的作战效能,符合实际战场需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弹箭外弹道方程生成RAM类弹的实际飞行轨迹,采用UKF滤波算法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基于共有分量分解法计算了速射高炮对RAM类弹的毁伤概率,分析了射击误差中相关系数以及武器系统不同火力配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速射高炮对火箭弹的毁伤概率优于对榴弹、迫击炮弹的毁伤概率,适当增加射弹量有利于提高对RAM类弹的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压制火炮对暴露有生力量毁伤效能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射击条件下毁伤幅员的压制火炮火力毁伤概率计算的方法。以平均相对毁伤面积为毁伤概率指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以目标区域中心为瞄准点,以随机方式确定弹着点在目标区域中的坐标。利用破片威力场研究成果,对射击条件下的毁伤幅员进行了计算,从而实现了压制火炮对暴露有生力量毁伤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11.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毁伤概率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毁伤概率是决定系统效能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决定系统精度和毁伤概率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单枚导弹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和高炮一次点射对目标的毁伤概率为目的,建立了弹炮结合系统毁伤概率分析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一定航路条件下对典型目标射击,高炮一个2S长的36发点射的平均毁伤概率为40%,单枚导弹的平均毁伤概率为63%.在2枚导弹和2个点射的情况下,系统总的毁伤概率可达97.8%.  相似文献   

12.
联合作战的远程火力战法动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定量动态分析方法开发远程火力战法是联合作战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助仿真和博弈分析的混合方法,在对博弈效用函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识别真目标、假目标以及火力命中目标概率的二人非零和(TPNZS)非合作博弈模型来开发远程火力战法动态分析方法,对两个典型的联合作战远程火力打击战法性能的初步动态分析表明:战场势态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定量规划最优战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火力分配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火力分配是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射击指挥中的重要环节。论文针对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中防空导弹分系统和高炮分系统战术技术性能与作战特点,在具体分析火力分配考虑的主要因素——防空导弹分系统和高炮分系统的杀伤区与毁伤概率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火力优化分配原则,构建了实用的临近航路和过航点处火力分配模型,通过仿真表明该模型实时性好,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过航点对弹炮结合武器系统进行火力分配中未求解过航点坐标和未考虑毁伤概率等因素,以及基于勾径点模型对弹炮结合武器进行火力分配方法过于简化、未充分考虑武器系统火力防区对弹炮发射判定的影响等问题,建立基于过航点的弹炮发射判定模型,提出了基于过航点的弹炮结合武器发射判定问题的解决方案,经仿真分析,与上两种算法对比,具有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运用潜艇和远程导弹联合作战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优势来开发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战法是联合作战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信息作战、网络中心战和海上游击战原理,分别利用潜艇获取目标位置信息优势和远程导弹对目标打击火力优势,通过海上游击战战法,运用在以卫星为平台的网络中心环境中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实施对航母战斗群的突袭,对一个典型实例的初步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潜艇侦察目标能力有关的正确发现目标概率和评估远程导弹打击目标效果概率以及与远程导弹打击能力有关的命中目标概率对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的影响分别为20.79%、22.57%和20.20%%,是成功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网络中心联合潜艇与远程导弹突袭航母则是充分发挥潜艇和远程导弹综合优势的科学战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大型活动的类型和一般规律及大型消防保卫勤务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大型消防保卫勤务工作的重点,包括安全保卫机构的组成和原则,大型活动消防保卫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消防安全分类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中满足一阶耦合杀伤区对来袭目标射击次数要求的编队舰舰间距配置问题。依据耦合杀伤区的概念,运用几何三角关系和解析法分析了一阶和二阶耦合杀伤区的纵深计算方法。并对给定杀伤区纵深的单舰和协同舰射击次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射击次数模型及受目标投弹圈影响的耦合杀伤区纵深约束条件。对不同入射舷角的目标、不同速度的导弹类目标和不同高度、速度的飞机类目标3种情况下的射击次数与间距关系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编队近程防空队形的间距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激光防空武器杀伤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功率防空激光武器的射击特性,运用概率论讨论了激光武器"光弹"的杀伤概率。将单发"光弹"杀伤目标作为一随机事件,按先后分"光弹"击中目标中心点和"光弹"击中目标后对目标的损伤程度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分别用射击误差和目标坐标杀伤概率表示。建立了计算射击误差和目标坐标杀伤概率模型,得到了单发"光弹"的杀伤概率,进而得到了对同一目标连射n发"光弹"的杀伤概率,并根据激光能量饱和密度划分了对目标的杀伤效果,即硬杀伤、软杀伤和干扰,对激光武器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Two forces engage in a duel, with each force initially consisting of several heterogeneous units. Each unit can be assigned to fire at any opposing unit, but the kill rate depends on the assignment. As the duel proceeds, each force—knowing which units are still alive in real time—decides dynamically how to assign its fir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robability of wiping out the opposing force before getting wiped out. It has been show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an optimal pure strategy exists for this two‐person zero‐sum game, but computing the optimal strategy remained cumbersome because of the game's huge payoff matrix. This article gives an iterative algorithm to compute the optimal strategy without having to enumerate the entire payoff matrix, and offer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special case, where one force has only one unit.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1: 56–65, 2014  相似文献   

20.
Determination of the gunfire probability of kill against a target requires two parameter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likelihood of hitting the target (susceptibility) and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of kill given a hit (vulnerability).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latter probability are (1) treating each hit upon the target independently, and (2) setting an exact number of hits to obtain a target kill. Each of these methods contains an implicit assumption about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hits‐to‐kill. Method (1) assumes that the most likely kill scenario occurs with exactly one hit, whereas (2) implies that achieving a precise number of hits always results in a kill. These methods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edicted gun effectiveness, even if the mean number of hits‐to‐kill for each distribution is the same. We therefore introduce a new modeling approach with a more general distribution for the number of hits‐to‐kill. The approach is configurable to various classes of damage mechanism and is able to match both methods (1) and (2) with a suitable choice of parameter. We use this new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damage accumulation models on the predicted effectiveness of weapon‐target engag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