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受海岸条件的限制,在运输舰不易靠岸的地区,海军陆战队往往采用两栖突击车(AAV)机动兵力和登陆突击作战,两栖突击车便成为登陆作战的关键装备。传统的两栖作战及作战方式的发展传统作战模式的弊端在先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常规两栖作战机动概念中,使用两栖突击车从海上发起攻击时,兵力投送被分为3个阶段,即运输舰在海上的机动、从运输舰到海岸的机动和在岸上的机动。由于受  相似文献   

2.
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两栖战舰将进一步强化立体两栖突击能力,将普遍设置直升机机库和飞行平台,并将携带气垫登陆艇,甚至地效翼飞行器、偏转翼飞机等立体两栖突击装备;另一方面强化自身的防御武器,除了常规的中小口径舰炮外,普遍都装备导弹发射装置;此外,舰上都设有由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的、能处理多批目标、反应快、自动化程度高的两栖指挥控制系统。本文介绍美两栖攻击舰(LHA)和两栖船坞运输舰(LPD)的作战系统及其设备。  相似文献   

3.
两栖作战环境下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标体系,战斗效能主要由攻击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指挥通信能力组成。根据海陆作战环境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陆上作战和海上作战的战斗效能指标体系。研究了海陆作战环境下的两栖装甲突击车战斗效能指数的计算方法,并分别计算攻击、机动、防护、指挥通信各能力的指数和系数。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各型两栖装备的效能指标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装备作战使用研究和作战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4.
潜伏渗透、背水攻坚、孤军深入,在影视作品中,两栖侦察队经常被刻画成孤胆深入的英雄。在作战训练中,担负潜入对方侦察、突击等特种任务的两栖侦察骨干,他们就是一把把作战尖刀,勇猛果敢,武艺超群。  相似文献   

5.
两栖作战是海军陆战队的基本作战方式,两栖突击车则是实施两栖作战的主要装备。目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研制“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并将其视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装备。从技术上看,AAAV也代表着当今两栖突击车的发展方向。需要说明的是,2003年7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AAAV更名为“远征战车”(EFV),本文为叙述方便,仍称之为AAAV。  相似文献   

6.
随着动力飞机的出现,战争形态从平面线式作战扩展到纵深立体作战。在随后的百年中,空中军事力量崛起,并向着海上和陆地逐步渗透。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壮大,以空降兵为基本力量实施的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愈加受到重视,广泛渗透到地面(两栖)部队的作战行动中。现代局部战争强调速战速决,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无可争议地被推向了战争前台。空中机动突击作战是在火力突击的基础上,以空中机动方式实施的远距离、大纵深、陆空联合的快速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7.
AAAV两栖突击车,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作战利器”,主要用于水上攻坚,输送登陆兵高速抢滩上陆,并向对方岸滩浅近纵深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突击。AAA V两栖突击车的成功研制,将在世界两栖作战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消除战场机动的间隙,使登陆部队的水上高速机动和陆上高速机动变成一种不间断的行动。弄清美海军AAA V两栖突击车的研制背景、研制过程、战术技术性能和关键技术,对于我们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发展新型两栖战车以及提高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一、A AAV的研制背景经历二次大战和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美军积累了丰富…  相似文献   

8.
两栖装甲车辆机动生存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登陆作战任务的完成,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评估是提高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其生存能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两栖装甲车辆的特征以及在战场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的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装甲装备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装甲装备的敏感性及易损性,具体表现为车辆自身效能、战场环境因素、战场保障能力等,可用生存概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某型两栖装甲车基本作战效能分析为基础,针对实战背景下战场环境的特点,在单车作战效能评估基础上,通过引入战场环境指数和战场生存能力指数,提出改进的ADC模型,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幂指数法等方法对相应子模型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某型两栖装甲车作战效能的评估。并通过实例证明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各国海军众多型号的两栖攻击舰中,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配置较为典型。以“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舰作战系统的组成配置、主要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性能、指挥关系和作战指挥控制流程,总结了该舰作战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为两栖攻击舰作战系统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的两栖舰种类全、性能先进,法国海军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是世界上较典型的一型两栖舰。本文以美国和法国海军的典型两栖舰为对象,分析了这些舰上可开设的作战指挥机构以及为支持这些作战指挥机构开设而配装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情况,梳理了配装的这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具有的主要功能,从发展方式、装备形态和配置方法等方面探析了国外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特点与启示,以期为我海军两栖舰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装甲武器是陆军及其两栖机械化部队实施地面突击的主要兵器,也是海军陆战部队实施抢滩登陆、岛屿攻防的主要兵器。装甲火控是装甲武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直接影响装甲武器的打击效能。两栖装甲武器肩负海上、陆上的作战使命,使用环境更加恶劣,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描述了装甲火控的一般组成、功能及工作方式,基于两栖装甲武器的使用特点,分析了装甲火控基本任务、工作方式和作战环境的关系,建立了不同任务剖面的可靠性模型,为装甲火控可靠性设计、分析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联合登陆作战中船坞登陆舰编队展开点确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体化联合登陆作战中,大型两栖战舰及其编队通常是敌首选的打击目标.为了确保船坞登陆舰编队的安全,在突击上陆过程中正确确定其展开点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登陆兵能否快速上陆和作战能否按计划顺利进行.该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船坞登陆舰编队展开点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用一个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研究两栖作战的构成要素,设计提出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基本构成,提出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综合效能评估方法和应用实例,为海军两栖作战装备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两栖坦克连水上火力支援行动的作战特点,着眼于充分发挥两栖坦克火力和机动的优势,在"非接触作战、非线性作战"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兰切斯特战斗理论,建立两栖坦克连水上火力支援行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索装甲兵在应急作战中运用的新模式和作战的新方法,为指挥员科学使用这一战术手段提供有效地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可靠性指的是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它是整个系统可靠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装甲装备而言,乘员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装备作战系统可靠性.针对两栖装备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特点,对影响乘员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对于如何提高两栖装备乘员可靠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着眼于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以提高水陆坦克海上射击效能,增强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能力为目的,从缩小坦克射击误差、优化弹药使用与控制、实时进行射击修正、科学确定开火距离、充分发挥单车整体威力等5个层次方面,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未来两栖机械化部队渡海登岛作战为背景,系统阐述并提出了63A式水陆坦克海上射击优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栖战斗车辆武器稳定系统海上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两栖战斗车辆武器稳定系统在海上浮渡时的工作特点。提出了提高系统海上适应性的方法,以提高武器系统的海上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两栖仿生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同时在水下和陆地工作的无人平台,在抢险救灾、环境勘探与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登陆越障能力的轮鳍复合式两栖机器人,对其越障过程进行了运动学与力学分析,以其在临界越障时刻转矩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结构与运行参数,同时与其他两栖机器人越障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越障所需转矩相比优化前降低了718.4 N·mm,轮鳍复合式机器人能够攀越相比自身尺寸更高的垂直障碍。模拟仿真了所设计机器人的越障过程,获得了其在平地行走、越障以及上坡推进过程中的速度、位移与力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