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苏联经历了一次在其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军事改革。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是这次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随着历史的推移,实践的检验,今天人们对赫鲁晓夫指导这次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动因与效果,功与过,已有可能作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对此给予再认识,对于了解和借鉴战后苏联的军队  相似文献   

2.
20年代在苏联军事历史上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没有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或战争事件,然而,苏联的军事理论研究在这一时期却表现得十分活跃,被某些军事历史学家形容为“暴风雨般讨论时期”①。尤其是在军事战略领域,20年代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二次大战前作为苏联国家战略方针的基本观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苏德战争初期。因此,探讨20年代苏联军事战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总结其经验教训,不仅是苏联军事学术思想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的战略背景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靳涛 《军事史林》2006,(2):23-25
二战中法西斯德国将官的损失数据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盖棺定论,但围绕苏军将官的损失数字至今仍争论不休.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苏联和俄罗斯曾多次公布二战中苏军将官的损失数据,但这些数据各不相同.90年代初,俄罗斯国防部主办的《军事历史杂志》公布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的416名苏军将官的名单.但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沙巴耶夫坚持认为,有438名苏军将官在二战期间死亡;而库兹涅佐夫认为,这一数据应为442人;历史学博士亚历山大·别钦金则认为,根据俄罗斯国家军事档案馆和国防部中央档案局保存的军事历史文献和有关文件中所提供的资料,应该在《军事历史杂志》所公布的数字的基础上再增加42人,即458人.  相似文献   

4.
尹利年 《军事史林》2004,(10):17-22
曾是显赫半个世纪的超级军事大国的苏联,其历史上有整整一百名大将,他们与苏联元帅们一样成为苏军的光荣和骄傲,被载入苏联军事史册.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严重失利是现代军事史上最富有教益的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教训需要进—步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加以探讨,以期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战争前夕苏联的军事理论与改革的实践,在这方面作些新的努力。 (一) 首先应当肯定,从根本上说,苏联是十分重视反侵略战争准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  相似文献   

7.
20年代后期,苏联军事理论界经过广泛的讨论,正式把军事学术划分为战略学、战役法和战术学三个基本部分。这一划分,开创了将战役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的先例,反映了当时战争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军事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也奠定了苏军战役理论研究的基础。30年代,苏军战役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是基本确立了以大纵深进攻战役为核心内容的战役理论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信息化正在兴起的军事信息革命可分为3个阶段:传感革命、通信革命和未来的信息作战。传感革命军事信息革命的第一阶段是“传感革命”,60和70年代兴起在美国、北约和苏联军队中,主要表现为单个平台与武器系统的计算机化。由于计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集团中期旗帜(卫国战争期间,1941-1950)几乎是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军不宣而战开入波兰东部,按斯大林的本意,不能让德军推进到苏联边境上,必须在苏联领土与德军战线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为此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从未臣服帝俄的北布科维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在苏联和日本军队之间爆发的诺门坎战役以苏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不为人知的是日军在这次战役中使用了“雇佣军”。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批雇佣军竞来自当时的苏联。  相似文献   

11.
1930年前后,苏联在军事理论战线上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错误军事理论的斗争。批判的对象之一,是苏联前工农红军总部参谋长、伏龙芝军事学院教授A.斯韦钦。批判的重点问题,是他在《战略学》一书中关于消耗战略的论述。研究苏军对消耗战略的批判及其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军官职业化的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六十年代,米留金军事改革打破军官任用中的血统论,以接受军事教育程度作为授予军衔的标准,揭开了俄军军官职业化的序幕;苏联时期,苏军以阶级出身作为选拔军官的标准,军官职业化被作为资产阶级军队的经验予以摒弃;苏联解体以后,新组建的俄军对国防部体制、兵役制度、军官制度等多个领域进行改革,力图在建设职业化军队的进程中实现军官职业化。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苏军撤离阿富汗20周年。那场持续10年的战争造成了约100万阿富汗人丧生,也夺走了1.5万苏军士兵的年轻生命。鲜为人知的是,苏联当局为了扶植阿总统纳吉布拉的傀儡政权,曾命令苏军在撤离前夕发起突袭行动,试图剿灭马苏德的游击武装。这次代号为“台风”的战斗行动造成大批阿平民死亡,也给临走前的苏军再添恶名。  相似文献   

14.
时言军 《环球军事》2009,(23):56-57
苏联侵阿战争被公认为是克里姆林宫的一次错误决策,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改正了这个错误,让苏军撤出阿富汗。但苏军在当年2月撤出之前还应阿富汗政府请求进行了一次围剿“潘杰希尔雄狮”马苏德的战斗,出动了大批空军和地面部队对马苏德游击队驻地进行狂轰滥炸。结果,这次多余的战斗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反让苏军侵阿的结局更加灰暗。  相似文献   

15.
王红 《军事史林》2006,(4):60-64
布柳赫尔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将领,首批授衔的红军5大元帅之一,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首位获得者.他曾两度来华,出任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以"加伦将军"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30年代末,布柳赫尔在席卷苏联的大清洗中被迫害而死.  相似文献   

16.
德国插手清末军事改革述评方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朝军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面失败。惨痛的战争教训使清王朝统治集团不得不正视其军事力量衰弱的现实。为巩固统治,清廷亟待整饬军队,强化国家机器。由此开始了清末的军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战后40余年来,苏联军事科学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的作用下,不论在学科体系还是在研究水平与方法上,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科学战后发展的几个阶段清楚地表明,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是随着整个科学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日益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20年代,苏联武装力量经历了一场由战时转入和平时期建设的深刻军事改革。这场改革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下进行的。其一,资本主义各国正在发生经济危机,国际上出现了列宁所指出的某种“均势”,使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有了进行和平建设的可能。其二,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连续七年战争,苏联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出身于武士家庭深受美国信赖的吉田茂先后五次组建内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事安全思想与政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美国对日本军事安全思想的塑造是其重要原因。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美国对吉田茂时期日本军事安全重塑的过程与成败,有助于我国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运用观念重塑机制,分析了美国能够对吉田茂时期日本军事安全思想进行塑造的四个条件,即实力后盾、服从动力、内在土壤、隔离异见,探究了吉田茂内阁“轻武装”“日美共同防卫”“防卫力量渐增”等构成了日本战后军事安全思想的核心理念。凭借稳固的权力关系结构,美国成功拉拢日本作为自己东亚遏制苏联的基地,把美国的权力意志灌输给了日本,使得田茂内阁在军事安全思想上与美国实现了观念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故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培育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建立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