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防》1999,(7)
北约空袭南联盟是打着“人权卫士”的旗号进行的,并反复强调空袭目标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后确定的,仅仅打击军事目标,决不打击非军事目标,更不会攻击南联盟人民。事实是在78天的空袭中,北约不仅对南军事指挥、控制、通信  相似文献   

2.
《国防》1999,(6)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用武力肆意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事务的同时,又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馆舍严重损坏。其所作所为,是对“人道”、“人权”的亵渎,是对国际法准则的践踏。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是对国际法准则的公然践踏,是对国际外交关系准则的严重破坏,是破坏国际法准则的野蛮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俯视战争     
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这也许就是科索沃危机、南斯拉夫联盟迎战北约空袭成为新闻焦点的原因之一。3月25日,打着“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维护人权”旗号的北约海、空军开始了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的猛烈打击;头号经济、军事集团用最先进的武器再次证明了——战争就是流血的政治。这里刊出的是北约组织公布的一组南境内战略目  相似文献   

4.
9月27日,在马其顿参加北约“收获”行动的西班牙土兵乘坐装甲车准备撤离其位于马首都斯科普里附近的营地。由于收缴阿族非法武装武器的“收获”行动已于26日正式结束,北约将从27日起在马其顿开始名为“红狐”的新行动。 北约9月27日发布命令,在马其顿建立一支由德国领导的安全部队以保卫国际和平观察员的安全。这支部队将由700名士兵组成,另有300名士兵待命,一旦需要就提供帮助。在这支部队中,德国人多达600名,这是北约在巴尔干执行任务时德国人首次占据了领导地位。德国政府已经正式同意了这支部队的建立。北约发表的一项声明称:“红狐”行动将执行一项特殊的命令:保护监察马其顿和平协议执行情况的国家观察员的安全。” “红狐”行动是根据9月8日欧盟成员国外长的商讨结果而决定的。为了防止北约部队撤离后马其顿会重新爆发暴力冲突,欧盟几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北约部队继续留在马其顿。这表明北约在马其顿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将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5.
丽群 《环球军事》2013,(6):24-25
日前举行的北约国防参谋长会议决定,北约将“重振”快速反应部队,以推动北约的军事发展与改革。组建于2006年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是落实北约“灵巧防务”理念、保持和发展军事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快反部队现有兵力约2.7万人,包括陆军、空军、海军和特种部队等多个兵种,其中1.6万属于后备部队,可以在5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一个危机发生地。北约之所以提出“重振”快速反应部队,是因为这支部队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矛盾,建设成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5月20日,北约峰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因为蒙古国派出了一个高级代表团首次以北约“全球伙伴关系”框架内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地位”参加了这次会议。北约峰会是北约组织成员国有关首脑在一起召开的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讨论北约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相关事宜。这对于北约和蒙古两家来讲都是一个比较“鲜儿”的事情。着实有点儿让人看不清里边的门道儿,大有雾里看花之感。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中,全世界的“黑客”从各个角落向美国等北约国家发动了一场无声的“黑客”战,除了直接破坏北约国家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系统外,还向其部队的通信系统注入了包括“梅利莎”、“幸福99”、“爸爸”、“疯牛”等多种计算机病毒,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这种散兵游勇、单枪匹马式的战争行动,虽然  相似文献   

8.
2001年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希腊时称,俄不会仓促接受北约,“不应人为地加速俄罗斯与北约接近的过程”。当日晚些时候,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结束了两天的磋商。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宣布,北约与俄罗斯决定抬升双边关系:“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更名为“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双边关系从原来单纯的磋商关系,转变为磋商、合作、联合的关系;在双边合作机制中,俄罗斯具有决策权,但不会有否决权。双方决定,在明年5月的北约-俄罗斯外长会议以前,商定新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告诉记者,北约与俄罗斯确立新的合作机制,表明北约与俄罗斯已“融为一体”,而不再是“19 1”的关系。俄外长伊万诺夫则强调,俄对这一新的合作机制表示满意,但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加入北约的打算。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7月11—12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峰会。这也是自北约马德里峰会后,印太四国连续第2年参加会议,这使得印太“北约化”议题再次升温。在涉及中国的议题上,峰会公报称中国的野心和胁迫性政策挑战了北约的利益、安全和价值,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这一表述揭露了北约染指印太,意图威慑中国的战略野心,  相似文献   

10.
当春风吹绿北半球的山山水水时,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人民都能陶然于姹紫嫣红。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和平、保护人权的幌子,公然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大打出手。5月8日,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其暴行正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战场将有许多新建的部队参战,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网络战部队——“网军”。聚焦科索沃:“第二战场”上的激烈对抗 世界军事专家之所以把目光聚焦科索沃战场,因为那里有另一个战场上的激烈对抗。战争中,自从北约开始发动对南联盟的空袭之日起,北约的官方网站便不断遭到来自贝尔格莱德及其他国家的“黑客”的攻击。这些电脑斗士们自发地在网上不断用“电子炸弹”攻击美军,他们通过向北约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倾泻大  相似文献   

12.
2月4日至6日,年度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会议的主题是“面临新挑战的国际安全政策:从金融危机到虚拟战争”。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此次会议开幕式上,阐述了北约“灵巧防卫”新理念,即在资金短缺情况下,在开发军事技术和能力上通过北约汇集和分享欧洲各国的能力和资源,把资金用在优先急需之处,更好地利用北约的顾问和中介作用,确保各国在削减防务预算上进行某种协调。  相似文献   

13.
姚国会 《环球军事》2009,(10):11-13
4月3日,北约召开峰会再次扩大成员,并庆祝北约成立60周年,而此前,来自美国西点军校.传统基金会等机构的众多学者却讨论起了这样的问题:“60岁的北约,是生日派对还是葬礼?”尽管目前世界多数目光仍聚焦在经济危机上,但前往抗议北约的人群与在伦敦抗议腐败银行家的人数不相上下,北约峰会甚至在法国引发了又一次骚乱,这都表明人们在关注经济命运的同时同样关心世界的和平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付征南 《环球军事》2009,(23):54-55
2009年7月31日,丹麦前首相拉斯穆森接替夏侯雅伯出任北约历史上第13任秘书长。当前,在美俄围绕北约东扩科索沃独立和格鲁吉亚问题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不断加剧,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阿富汗塔利班等反美武装势力死灰复燃的大背景下,这位北约历史上首位来自“童话王国”丹麦的秘书长,将为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并已进入花甲之年的政治和军事联盟带来何种新气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重视战争法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昕 《政工学刊》2002,(7):55-55
现代战争受政治、外交制约极为明显。德国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 (即暴力 )的继续。”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而法律则是政治的体现。这是现代战争的首要特点。各国在进行战争时 ,都要研究涉及法律特别是战争法的相关问题 ,以达到使己方行动时刻处于合法的状态 ,争取主动权 ,以便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例如 ,科索沃战争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 ,绕过联合国安理会 ,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名 ,使…  相似文献   

16.
<正>在俄乌冲突中,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坦克装甲车辆,其中不乏“挑战者”2、“豹”2、M1A1“艾布拉姆斯”这样话题话度很高的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不过在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的坦克装备中,“豹”1A5却是十分尴尬的一个型号,它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没能获得乌克兰军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庄林 《环球军事》2009,(7):16-17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巴黎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题为“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一时间,国际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法国国内民众对此反应不一,过半数人表示赞成,但也有的人表示反对。从北约创始国到退出北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再到今天的又上“北约军船”,到底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2月21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呼吁成员国停止削减国防预算,同时加强多国合作,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北约作为世界最大的军事合作组织,从二战结束至今一直在世界军事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大多数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干涉行动,如今却面临着国防预算吃紧、权利义务分配不均、未来发展迷茫等现实问题,作为“带头大哥”的美国,也必须面对北约离心离德的严峻挑战,妥善处理军费预算、责任分担、联合作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带好“小弟”成为美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两个多月以来,由于美国和欧洲盟国在北约新秘书长候选人问题上意见分歧,争执不下,使得北约“总管”这一职务一直空缺。后经过讨价还价,1995年12月5日西班牙外交大臣索拉纳才被任命为新秘书长。北约秘书长如此难产历史上尚属首次。 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成立于1949年4月。40多年来,北约在冷战时期扮演了与华约对抗的角色。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以后,它提出了东扩战略,以图主宰欧洲事务,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更是十分活跃,其角色突然吃重。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初,持续了40余年的“冷战”总算打上了句号。但是,在“冷战”年代一直紧张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华约和北约却一亡一存。美苏关系处于“冷和平”的微妙状态。以原苏联为轴心的华约组织于1991年宣告自行解散后,前华约成员国随即面临所谓“安全真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纷纷要求加入北约。 面对前华约国家急切的扣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