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正>习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百年光辉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问题过程中,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人民的人权,如何解放、尊重、保护、实现中国人民的人权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人权理论,在推动中国人权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人口、资源逐步形成的现代化模式,其既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实现代化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创性、自主性、持续性、全面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体现为坚强的政治保障、强大的发展动力、和合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推动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回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鸦片战争被迫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进程,一路艰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并在新时代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成果。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厘清了中国的现代化与以往西方的现代化大有不同,鉴于每个国家国情和文化历史的差异性,西方现代化并不具有“共性”,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国家,而中国做到了运用西方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国情或者具体实际“个性”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指南。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一个国家从事政权运行管理基本形式,是一个国家从事政治经济活动的基本保障,中西方国家都有一套政治制度管理形式,与之实际国情契合。当今世界局势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我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从中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历程,比较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差异,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冠疫情更加速了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变化,更加显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党章修正案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定位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不仅用“两个结合”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程,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核心要义,同时用“六个是”重要判断全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推动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发挥这一科学理论的根本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在西部新疆罗布泊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原子核裂变这一领域的尖端技术。但这只是一颗原子弹装置,固定在塔上爆炸,因为是原子弹试验装置不能运载,不能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无法用于实战,构不成核威慑力量。必须尽快研制出武器型的原子弹,并加大其威力。中国本着这一目标,从1965年开始,奋发图强,再接再厉,高速度,高效率,经历了两年多时间,一共进行了5次具有代表性的核试验,使中国的核武器攀登上了核科学技术高峰,迈上了新台阶,中国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李觉将军,当年在西藏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的任上,被中央征召入京,出任中国核武器研究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也由此拉开了巨幕……  相似文献   

9.
1937年12月11日南京陷落前,不少中国军民通过各种渠道都进行了拼死抵抗,表现出中国军民誓死抵抗侵略的不屈精神。时间已过70年,类似这种普通中国军民拼死抵抗的英雄事迹,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为之沸腾。下面这几个小故事,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当前引领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是指引中国科学发展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理论、新思想、新举措,同时也基于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总结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要走的成功之路,开拓社会发展格局。习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重点阐述创新发展理论,指引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走向世界发展的前列,也只有发展才能推动中国戮力前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国防建设思想发展论纲皮明勇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国防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防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首要课题是如何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优势的国防潜能转化为直接的国防力量的话,中国近代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则表现出...  相似文献   

13.
黄婷 《中国军转民》2023,(12):93-94
世界正经历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地球村也从观念走向现实,各国之间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西方的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等理论,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将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基础与实现路径,对于进一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4年前,我调到江苏省灌云县人武部工作,接触了《中国民兵》之后,便对其情有独钟。倏忽4年,它已成为我的精神食粮。看后我按顺序排列,按月收藏。如今被我当成“宝贝”的《中国民兵》和其他报刊资料,占据了我宿舍空间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理论虽然是西方的主要理论,其核心价值也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但在中国该理论已有70多年的实践经验,目前在国内其最新说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虽然名义相同,由于协商民主没有统一的制度模式,所以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明显的差别,但最好的模式即适合自身发展要求和符合国家基本情况的模式,因此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价值,弄清中西民主的本质区别,使得中西民主能够在相互借鉴中共同进步;同时,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新的视角,这对于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有独特的实践特点和个性特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动力之源,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价值归宿。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初次接触《中国民兵》是在1996年,那时我刚从武警部队转业分配到人武部工作,对《中国民兵》的印象并不是很深。但随着对武装工作的开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情况越来越多,为弥补我业务上的不足,在请教领导和同志们的同时。首先想到了《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杂志里有全国武装战线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有致富知识和信息:又是读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内容之广,信息之多,真让我爱不释手,从此我与它有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阶段我军军事训练的时代背景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国防安全观念发生了转变。由以往单一的国防安全观向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国防安全观转变,军队不仅要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而战,而且要应对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外交安全等一系列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的军事任务。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异常紧迫。敌对和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动,使军事斗争准备压力增大,必须做好采取断然行动制止分裂的准备。第三,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强大的军事后盾。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跨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崛起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和平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中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具有维护和平的能力,发挥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观照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势情,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主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蕴,即以战略思维立足大视野,将中国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以历史思维揭示民主之路内生性演化,把握民主道路的前进方向;以辩证思维统筹兼顾,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把握相统一;以创新思维实现理论创新,在实践构建全新民主话语体系。这一系列哲学方法论的自觉运用,是共产党人理论自觉、回应现实需要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和内在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