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月前,我在人人网看到一篇署名“李鑫日志”的文章,题目是《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文章介绍说,发此感慨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位学者。该学者在介绍朝鲜战争的经验时,反复讲到: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怕的是中国军队毛泽东化。  相似文献   

2.
战斗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军队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军队如何发展提高战斗力,如何成为一支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武装力量,是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02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我军“要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实现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国军队提升战斗力选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军队提高战斗力的发展目标。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不断提升,让世界为之瞩目。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大步迈进的一年,也是中 国军队举行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最多的一年。这些双边或 多边联合军事演习的举行标志着,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军队正 充满自信地大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是以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并反过来影响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历史进程,科学地探究和揭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规律,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国和我军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军队的近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北麓战场是武汉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依据有利地形,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战略意图。但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单纯防御、协调作战能力差、内部派系争斗不止等弱点,限制了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相持阶段桂南会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以惨重代价取得胜利。在战役中,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发动民众破坏日军补给,保障中国军队战地后勤,协调军民关系,为部队提供情报,进行战地宣传,配合其他武装力量袭击日军,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首雄浑激越、唱遍大江南北的战歌表现了中国军民英勇杀敌、近身肉博的壮烈场景,其激昂的旋律令人热血沸腾。在二战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术思想的差异,在对待近身肉搏战术上也是有所区别的。下面就列举几个有特点的国家的近身肉搏战术。中国军队——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挥舞着大刀长矛”是中国军队近身肉博的主要战法,但同时中国军队没有白刃战必须退掉子弹的条令,因此实际上保留了在格斗中开枪的做法。这和当时中国军队的装  相似文献   

8.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阎锡山的晋绥军、蒋介石的中央军和我八路军一部)在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防御性战役。会战自1937年9月13日大同失守至11月8日太原陷落,历时近2个月,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为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战略撤退争取了时间。此役破坏了日军的河北平原会战,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  相似文献   

9.
本文摘自加拿大情报部门1951年2月至1951年6月的《情报评论》。这些资料涉及中国军队的作战习惯、苏联顾问在朝鲜的情况、中国军队的组织与后勤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朝鲜战争中,西方世界对中国军队作战样式和部队组织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福利经济学、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现代制度经济学前沿理论为依托,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福利制度和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现实为背景,对中国军队福利制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现象进行了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分析,构架了中国军队福利制度创新模式,并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浙赣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的一次大型战役。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其实,中国军队在物质战果方面是逊于日军的,而日军虽然达到了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的目的,但是并没有歼灭中国军队第三战区主力,还造成兵力与时间的浪费,最终导致其在太平洋战场及华北战场的失利。因此,日军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西方人只能通过战争来认识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从战场上走下来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日益透明的开放进程中,更加自信。  相似文献   

13.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一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卢庆洪 《军事史林》2014,(11):35-38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在1943年10月-1945年3月的缅北反攻作战中毙伤日军10余万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在国际上赢得了较高的赞誉,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将新编第一军在缅北地区对日作战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中国军队改革如果从1975年军队整顿算起,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在这一时期,中国军队改革按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大体经历了大胆改革试验、真正起步、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科学发展5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两项最为重要的成果:一是实践上,探寻并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二是理论上,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军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军队和军事力量的发展成为国际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一时间,对于中国军力的解读,已然成为事实上的热点话题,中国军队也俨然变成了国际媒体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此次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总数的统计因资料来源、统计方法不同等原因,使得数据不尽相同,甚至相差悬殊。本文将抗日战争时及战后初期国民政府的统计数据和中国共产党方面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系统梳理并综合分析伤亡统计差异形成的原因,对抗战中中国军队伤亡的基本数据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吸收近年来有关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成果,考察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伤亡的大致情况,提供一个尽可能准确的伤亡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其军事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其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守住长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一年里,首艘航母入列服役,舰载机顺利起降,武直-10惊艳亮相,新型隐形战机试飞成功,以及军事训练扎实推进,联合军演更趋实战……所有这些,无不深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也是在这一年里,本刊的记者们进基地、上蓝天、入大海、观太空,或耳闻或目睹,亲身见证了中国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上迈出的一个个坚实脚步。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镜头和笔触,一起来感受二下这支威武之师在2012年的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和传播中国军队形象的过程中,对外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的军事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文章研究建构和传播中国军队形象的过程中,如何提升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加强对外传播的有效性,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使用新媒体传播国家军队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