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言实践能力。”因此,语文学习要树立“大语文”观,联系现实生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语文知识真正综合运用起来。尤其是中考语文的复习更需要在渗透和整合跨学科创新题型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它相对过去的大纲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人文修养,注重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强调综合性,重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课程的现代意识,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创造能力,又有良好素质,既有不同个性,又能共同协作承担时代重任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中学虽然装备了现代教育设备,但很少使用,而且围绕着高考指挥捧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教师为了应对高考,要求学生只注重语法练习而不注重听说训练。有些学生语法很好,单词个个背得很熟,但听说能力很差,不能用英语进行语言交流,这样很难适应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因此,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根据多年在语言实验室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利用语言实验室设备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有很多哲人,注重做到言语谨慎。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言辞慎重缓慢。”现在,有的人不会说话,张口说出的话,带有负面情绪,影响人身心快乐;有的说话无重点,不简洁,东扯西拉。哆里哆唆,使人产生“敬畏”感;  相似文献   

5.
刘湘楠 《中国军转民》2023,(22):113-114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达成高阶教育目标的新举措。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各育内容,是走向五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文的学科特性,探索出了几点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兼顾五育价值追求的教学策略:树立大单元备课理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精妙的问题设计以及创设言语实践情境,通过这些优化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与五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为实现新时代教育的终极育人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教者只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  相似文献   

7.
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表达层面上不具备否定的形式,但却具有否定内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言语境、常规关系语境及社交语境角度对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用具体实例说明语境信息对理解和表达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要精心筹划,落实到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文章认真分析2008~2011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卷的结构和命题特点,探讨了今后高考命题的动向和规律,提出了可操作的备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把握官兵思想脉搏□王孝彬言语判断——“闻其言而知其人”言语判断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言语表达的内容(即内在判断);第二,言语表达的形式(即外在判断)。首先应善于根据官兵的言语内容来判断其心理状态。一个人的言语往往直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最...  相似文献   

10.
高三现代文阅读是高三语文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常规的备考指导耗时费力,但收效微小。以2013———2015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为例,从提高阅读速度、学会主动阅读两大方面开发《如何阅读一本书》相关理念和方法,以指导高三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的备考,从而培养高三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爱好。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学员创造性思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多给学员自主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文圣孔子对言语之道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在《论语》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其言语之道千百年来对于人们的言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军队跨越式发展呼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重温孔子的言语之道,汲取其合理因素,对于提高政工干部的言语修养,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一、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言语交际能力,即听、说、写的能力,这是英语教学的本质特征.在外语数学中,人们始终提倡“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共同发展”的十二字方针.这是因为,第一,听、说是言语交际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形式,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在人类认识活动和人类交际活动中,听、说言语交际活动占有极大的比重,据美国外语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必然要涉及到语文课的本质与属性,看来似乎是个人人皆知的问题,但真正上升至理论层面来阐释,却又是难下定义的.尤其是面对职业教育基础课的语文教学而言,不是语文课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我们面对着职校学生这样的群体最需要语文课的何种本质与属性来解决教育中的矛盾,实现教育目标.有人说语文的本质是言语性,还有说工具性、知识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等,也许这是解构主义多元共生的观点.但是面对着语文课这么庞杂的内涵,又面对职校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特殊群体.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为实现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的,建构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应该说是现代教育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出发寻求和翻译的对等面。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往传播的活动,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即言语,言语的语言学以言语为研究对象,因此言语的语言学应作为翻译的语言学基础。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言语的语言学的语义、语用和文化三方面寻求和翻译的静态、动态和文化对等,使翻译活动更具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互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研究以石河子市Y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和视频录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成效.从研究收集到的18节语文、数学课录像发现: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频次相当;数学课教师提问频次多于语文课教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新手教师以讲述为主,专家型教师多进行课堂互动;小学课堂互动以师个互动为主,并且随年级的升高呈现递减趋势.由此提出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改善教学环境、评价方式多样化等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建议,为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浅谈“无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地专门布置的各种教育而言的 ,这种教育看似无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随时随处可见 ,与有意识地布置的专门教育相辅相成、异曲同工。搞好“无意识教育”应注重社会风气建设 ,搞好导向教育 ;注重环境建设 ,进行熏陶教育 ;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搞好基础教育 ;注重知行统一 ,进行点点滴滴的养成教育 ;注重人格力量 ,搞好无声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作文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试卷给出的材料耐人寻味,富有哲理:"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真理,不在心外;创新,源自心灵。如何抓住心灵的微光?不仅需要高考生临场思考,也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言语交际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发展,使得多种不同特色的言语交际观逐渐形成。其中儒、道、墨三家尤其具有代表性。 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言语交际的,他们主张“行不言之教”,反对无谓的辩论,否定对言语美的追求,而把“大辩若讷”视为言语交际的最高境界。 墨家学派在言语交际观上则恰好与道家相反,他们特别强调言语交际的功利性和实用价值,认为符合逻辑的朴实的言语是最可取的。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中学生物学科被列入了非高考科目,8年来失去了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得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一直在低谷徘徊.今年,教育部决定,从2002年起,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全国普遍实行"3+X"考试制度,其中的"X"明确列入了生物学科,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高考当中,生物学科又重新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