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一卷)》这本书,我是怀着对军队改革发展先行者们由衷崇敬的心情读完的。书中收录的15篇文章,其作者都是现任和历任的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他们都从  相似文献   

2.
《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探讨高 技术战争理论蔚然成风的形势下, 大多数作者“英雄所见略同”。然而 《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一书却有新 说,宛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原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王普丰少将写的书评,为我们研究这本书提供了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3.
徐昕 《政工学刊》2010,(8):66-67
我生过半,虽不稂不莠,但所读之书却不算少。近日,再次仔细翻阅《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这是我平生所读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至少读过10遍了)。对毛主席那种严以自律,不徇私情,“公交以公交论,私交以私交论”的做法,真切由衷地感到景仰和钦佩!  相似文献   

4.
1937年,由美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采写的报告文学《西行漫记》出版,中国共产党真实情况首次向外界公布。这本书尽管读过多遍,但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我认为,这本书最可贵之处是一位西方记者客观的叙述,所描写的人物与事件没有刻意拔高和贬低,没有带着傲慢与偏见,而是以一种平行的视角,向我们讲述充满信仰和理想、青春和激情、乐观和勤  相似文献   

5.
一位同事说:“市面上正在卖一本畅销书,书名叫《从哑女到神童》,听说是介绍自学成才事迹的。”回到家里,和女儿说起此事,女儿对这本书也很感兴趣。于是,第二天我到书店买了一本。《从哑女到神童》这本书篇幅不是很长,我读了整整一个晚上,看完后仍没睡意,完全陶醉在故事情节之中,被书中主人公周玲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一个聋哑女童成长为硕士研究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写出了自己的专著。一个残疾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我们健全人来说应该作何感想呢?周玲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身体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有缺陷;只要认识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二,一次去一个家境较好的同学家里。我看到书架上有《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我正想给同学借这几本书, 同学的父亲张叔叔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递给我, “这本书很好,你去看吧。”  相似文献   

7.
买一本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不只因为《这是你的船》的书名勾起了我舰艇生活的记忆,而且我与作者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一样都曾舰艇军官。“这是你的船”,这句平淡无奇的话,正验证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道理,当阿伯拉肖夫——  相似文献   

8.
阅读人生     
读书方式的不同使读者受到的书的恩惠也不同。因而读者将书里的精神传递给别人的流量和态度也各不相同。我一直在追寻一种完美的阅读,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再到外国名著,大概读过数百本,阅读这些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精华,除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修正了我的品格与精神走向,将我  相似文献   

9.
<正> 吐尔贡·阿勒玛斯炮制的《维吾尔人》、《匈奴简史》和《维吾尔古代文学》等三本书近年来在学术研究的掩护下,通过国家正式的出版社、发行机构公开出版和发行。在《维吾尔人》一书的“出版社的话”和“作者简历”中,还给作者披上了马克思主义者、老革命、老学者的外衣,吹捧作者“认真负责地”,“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对待历史”,“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和艰难的劳动,在这本书中写出了我们的历史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真面貌”,宣扬三本书为“本民族真正的历史”,并声称青年一代“认识自己的祖先走过的历史进程,了解本民族真正的历史是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吐尔贡·阿勒玛斯及其三本书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就更大,流毒社会和可能给后世造成的危害就更不能低估。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对吐尔贡·阿勒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也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自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中译本面世以来,《共产党宣言》就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滋养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毛泽东一生读过次数最多的书就是《共产党宣言》。1939年底,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后来他还说过,自己每年都会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毛泽东到底读过多少遍《共产党宣言》,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可能也无法统计。  相似文献   

11.
黄允升在《〈遵义会议纪实〉若干史实辨正》一文中指出:《遵义会议纪实》(以下简称《纪实》) 在《文汇报》、《光明日报》刊载后,产生了相当影响。这是一篇不错的纪实文学,但其中有些情节严重失实:(1)书中写道:毛泽东在会上反驳凯丰时说:“《孙子兵法》我确实认真研究过”。事实上,毛泽东本人曾多次说过当时他还没有读过《孙子兵法》。(2)《纪实》中说:苏区中央局在讨论1932年6月21日《中央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与我们的任务的决议》时,“引起  相似文献   

12.
纸质媒介书本的困惑"那时全连也就一本《新华字典》,因为入伍前家里根本买不起类似的书,我拿到手里,爱不释手,便藏了起来占为己有,连里也没有发现,我于是打定主意永远不能被连里知道是我偷偷留下了那本字典,等到可以外出的时候,我徒步走了整整两个小时的山路,到最近的镇上把它寄回家了。"那是1978年,他只是一名年轻的战士,如今,他是某军队刊物的主编,见过的书,读过的书,包括编过的书,都不计其数了,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仍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3.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是明代作家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的一句格言。意思是说,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够保持平常心,其行为举止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菜根谭》一书  相似文献   

14.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鲁中分会和中共山东莱芜市委宣传部共同编辑出版了《火红的石榴花:忆齐鲁女战士》一书。这是一部反映齐鲁大地抗日巾帼的群英谱,正如刘振华先生在序言中所言:这本书穿越70年历史岁月的烟云,走近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展现了共和国老一代女兵无比绚丽、悲壮感人的画卷。本书调整了抗战史阅读视角,聚焦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大地60位巾帼战士。作者队伍构成多元,或是女英雄自己的口述史整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的一天,生命垂危的列宁手里捧着一本叫《热爱生命》的书。几天后,这个对生命无限眷恋的苏联老头很不甘心地离开那个喧嚣的时代。他爱不释手的那本书的作者, 杰克·伦敦,一个痛恨资本主义穷一生精力与  相似文献   

16.
参军前,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钻进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坐在挨着窗户的桌子上,一读就是半天,常常忘记了回家,忘记了吃饭。这其中,又以《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为我的最爱。小说作者路遥以其简单平易的语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7.
铁流二万五     
青岛出版社的《铁流二万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图文版)》一书,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奇迹。纪实性和文献性是本书的第一个鲜明特点。本书用纪实手法,真实记录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书中对红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人问登山运动员,为什么要登山。他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山在那里!山高人为峰,当我历经千辛万苦登上最高的山峰后,我以为我征服了高山,征服了一切,其实我发现我只是征服了我自己。这是《军旅英才》这本书给我的感悟。这本书集合了多彩的生活阅历,曲折跌宕的人生奋进过程,丰满各异的真实形象和血汗蒸腾的独特性格。每一位成功者都是一部  相似文献   

19.
有一本书名叫《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我想此书作者一定是崇尚自然,崇尚朴素的人生。因为只有草鞋才更适合在雪山草地上长途跋涉,更接近泥土和野草、山川和河流。一句话,更接近自然。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我阅读的书籍中,《邓小平传》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邓小平传》是一本传记作品,作者独具匠心,却能在平铺中寓着涤荡起伏和波澜迭涌,在直叙中寓着曲径幽深和繁花满途。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写遵义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