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湖北·武汉新四军研究会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何光耀,张肇俊1995年9月6日至8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湖北省和武汉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联合在当年新四军军部诞生地──武汉市,召开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  相似文献   

2.
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举办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湖北荆州古城举行。来自湖北各地的党史、地方革命史编研工作者,部分大专院校的教研人员,以及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共13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以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的主要开创者——李先念的历史功绩为主题,并研讨了有关当年新四军官兵在日伪监狱中英勇斗争的史迹。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和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委员会联合召开的“纪念新四军第5师建军5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4日至6日在武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市、州党史编研室,大专院校、以及驻汉军事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学术讨论会开幕前,与会代表参加了湖北省委在洪山礼堂隆重举行的新四军第5师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听取了省委书记关广富的报告及中顾委委员张才千的重要讲话。在学术讨论会期间,与会代表紧密围绕新四军第5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能够独立存在、发展并夺取抗战胜利这个中心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90年5月31日至1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80多位原豫鄂边区和新四军第5师的老战士、70多位党史教学、科  相似文献   

5.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罗焕章在新四军建军60周年之际,《新四军发展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秘书长马洪武教授和童志强等9位党史教学、研究工作者,经多年努力集体撰写而成。它将新四军的发展放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8.
1940年10月,苏北根据地开辟后,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在苏北建立,陈毅任代总指挥。次年一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陈毅任代军长。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和刘少奇同志一起率领新四军部队,奋战大江南北,坚持华中敌后抗日。1940年下半年到1942年底,陈毅在苏北工作了两年多时间,肩负着华中军事指挥的重任,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在这期间陈毅还亲自指导了苏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为华中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陈毅善于把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与华中、苏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地区,创建了多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以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歼灭了大量日军.在当时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广泛动员民众,建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以及农、青、妇等多种抗日群众组织.  相似文献   

10.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华南联系之枢纽”,①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称“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②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春新四军组建集中特别是在徐州失陷前后就明确提出来了。是年11月6日结束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中”③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八路军在创建、发展和巩固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几大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为贯彻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新四军 ,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巨大胜利。新四军一成立 ,中共中央根据抗战的形势和任务 ,及时地作出了新四军东进 ,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 ,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 ,这是抗战初期我党对新四军行动作出的十分重要的战略决策 ,它为开创华中地区抗日战争新局面 ,乃至夺取整个抗日战争胜利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新四军东进 ,发展华中战略方针的确立   1 937年 1 0月 ,经中共中央的努力 ,国共两党代表团多次谈判 ,终于达成协议。1 2月国民党政府军政委员会宣布南方八省 1 3个地…  相似文献   

12.
1940年夏季,华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皖南事变后,公粮征收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税收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各阶层合理负担公粮,华中抗日根据地政府每年夏秋两季征粮前都修订公粮征收条例,调整征收政策.虽然在1941年春后,华中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顽围攻,有些地区居民的公粮负担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并没有使根据地居民负担过重.华中抗日根据地公粮征收,不仅满足了当地的军需民食,动员了根据地居民积极抗战,而且扩大了中共在华中乡村地区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坚定地贯彻中共中央"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始终坚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并成功地建立起苏北抗日反韩统一战线,胜利地实现了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华中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八路军的密切配合下,开辟和创建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按军事斗争形势,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等八个战略区。到1945年8月,华中根据地全区总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千万,主力部队31万人,武装民兵60多万人.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承担了抗击日伪军总兵力约1/4至1/3.据不完全统计,抗击日军16万人,占侵华日军总数的23%;抗击伪军23…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16.
一、全力保卫以盐城为中心区域的部署皖南事变发生之初,新四军立即在苏北盐城建立新的军部指挥机关,统一整编分散在大江南北的各部,及时应对日伪军的“扫荡”与顽军(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全面挑衅。而当时的盐城,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前称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北连苏鲁战区,南接苏中、苏南,西通淮海区,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与政治中心。因此,盐城得失,对于刚刚遭受严重损失的新四军来说,关系极大。是时,刘少奇、陈毅等判断华中日、伪、顽三方势力即将对新四军采取军事行动,综合各方面形势,决定战略上仍坚持苏南、津浦路西及陇海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览共分"序篇""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创立""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艰难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再度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附录"七个部分,用近6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首次在山东境外展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斗争历史,体现了山东  相似文献   

18.
1944年7月7日,朱德同志撰写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当时,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事迹。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抗日根据地都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创建的,但山东抗日根据地却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日武装起义、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没有得到八路军主刀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创建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一大奇观。本文试图通过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简要过程以揭示这一奇观发生之奥妙。“义和团,起山东,不到半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杀敌逞英豪”。这首历史歌谣不仅是对山东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魏碧海  肖敬民 《军事历史》2008,(1):F0002-F0002
2007年12月29日,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张经武生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张经武之子张华川主持会议,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罗东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拉巴平措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编印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朱晓明、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寿晓松等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