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的《军事历史》较之前几年有很大改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题的面有所扩大,不仅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研究为主的近现代战争史,而且还有中国古代战争史;不仅有我国的军战史,而且有外国的军战史。其次,在加强军战史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到对军事历史学自身规律的认识。军事历史是一门包括军事  相似文献   

2.
看了今年第1、2、3期《军事历史》后,我想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供参考。《军事历史》在研究、总结我军和古今中外军事历史经验教训,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方面,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但也应指出,一些研究我军作战的文章,只有自我本身,缺乏敌对一方的动态,如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对我方的估测及所采取的对策,就十分稀少。像介绍研究号称国民党军中“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新编第1、第6军、整编第74师来龙去脉的文章,未见一篇。这应说是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3.
“建立数据库,用现代化手段研究军战史,是军战史研究手段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1993年8月20日。在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举行的“我军战史基本情况数据库”评议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应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人民大学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和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导读     
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方兴未艾,军事领域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为应对新军事革命和高技术战争的挑战,我军必须集中精力加强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也是贯彻江泽民主席“科技强军”战略的具体体现。为此,著名专家刘大军教授专门撰文(P9),阐述了新军事革命与跨越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军事技术装备、军事理沦、军事体制、后勤保障、军事训练和官兵素质六个方面作为建设的重点。与此相应,《试论国防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道路》(P14),论述了我国国防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军事系统工程》是我军唯一的军事系统工程学术刊物。自 1987年 6月创刊至今 ,已走过了 10年的历程。 10年来 ,在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反映和交流全军军事系统工程的研究成果 ,引导全军开展军事系统工程研究 ,推动军事系统工程在部队的应用 ,在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作战准备方面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此杂志创刊 1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 ,我和广大读者一样 ,感到由衷地高兴 ,并致以热忱祝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开展 ,军事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军事系统…  相似文献   

6.
作为《军事历史》杂志的一个热心读者,我建议《军事历史》应加强对地方武装史的传宣。我军是三结合的武装体制,地方武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我军正规军的发展、壮大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地方武装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我们的军事历史研究上应有其一席之地。对地方武装斗争的历史经验,地方武装的产生与发展,指挥员的选拔  相似文献   

7.
建设信息化军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军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国家军事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寓军于民的特有优势,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作战能力。近年来,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人才储备不充足、平台建设不系统和训练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加强人才培养。由于种种原因,预备役部队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学习这段话,感到倍加亲切,深受启发。我们这些跟随刘帅驰骋疆场的老战士,早在50年前就知道他有“常胜将军”称号。过去我常想:刘帅用兵如神、屡战屡胜的奥妙到底在哪里?近几年通过学习我军军战史和《刘伯承军事文选》,联系刘帅的言谈举  相似文献   

9.
1993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全部出齐,其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已于51989年7月和读者见面。这是一项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知识工程,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大百科全书。当时我在总政干部部百科编审室,有幸参加了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我军军事人物条目释文的编审工作。值此二十年之际,写了几篇编辑札记,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走向,决定着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是我军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要科学解析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内涵特征和主导地位;加速构建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主体格局;积极推动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培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军校建设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 ,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军队院校建设 ,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这一重大决策 ,既进一步明确了院校教育在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也指明了我军院校建设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一、按照我军跨越式发展对院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院校必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更新育才观念江泽民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 ,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 ,是中国特色的军…  相似文献   

12.
军事经济学院:军事经济研究中心于五月十五日成立,并召开首届军事经济理论讨论会,我表示热烈祝贺。在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军队经济工作,钱少了还要把事情办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希望从事军事经济理论研究的同志,深入探讨这一问题。要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研究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和做好军事经济工作的途径和办法,为我军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做出贡献。军事经济理论研究虽在我军刚刚起步,但作为一门新学科,它是有生命力的。只要大家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意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  相似文献   

13.
<正>习主席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对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军事硕士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任务,对我军有效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这就需要从“源头”抓起,精选良才,着力提高军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积极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大力推进后勤改革创新,必须把握大势,充分认识新军事变革给我军后勤带来的挑战;必须理清思路,积极推进我军后勤各领域改革;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我军后勤改革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主席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是对我军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宗旨的高度概括,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和根本遵循。党委班子作为部队建设的领导核心,是贯彻强军目标的组织领导者,在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实践中肩负重大责任,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部队实际,在推动部队建设发展、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实现强军目标实践中发挥更加坚强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负责编辑整理的《项英军事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已于2003年10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是研究我党、我军历史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军事历史研究的老兵,感到非常高兴和由衷的欣慰。联想40多年来,有关项英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是非评价问题,我在掩卷之余,浮想联翩,并就此谈点个人的拙见。《文选》实录了项英参与我党、我军许多重要的历史活动和军事实践1898年5月,项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今武汉市江夏区)一个职员家庭,学徒出身。受…  相似文献   

17.
斗转星移。或带着成功的喜悦,或带着失败的痛楚;或是幸福写在脸上,或是苦闷留在心中,人类社会迈入了新千年的第7个年头。正所谓“在军言军”,作为从事军事宣传的我们自然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刀光剑影的国际军事领域,投向已经包括将要发生的热点、焦点、冰点或是疑点上。那么,站在2007年的门口,透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90年代的第一年。在今后的10年里,为进一步加强我军后勤的全面建设,把后勤保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所以,加强军事经济理论学习,繁荣军事经济理论研究,以此引导并促进我军后勤改革和建设,是90年代全军后勤所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9.
高炜 《国防》2016,(9):39-42
我军与美军在军事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当前我军联合文化建设不能效仿美军通过对原有军事文化的破立建设新的联合文化的做法.本文从中美两军物态文化的发展程度、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军种文化的对立程度三个方面着手,论证我军应注重对原有军事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董智高  周磊 《国防科技》2016,37(2):83-86
加强海外军事后勤保障力量的建设,是保证我军走出国门遂行海外多样化任务、维护海外利益的关键,是适应未来形势、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威慑能力的重要基础。文章立足现有实际,从海外军事后勤保障力量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出发,论述了海外军事后勤保障力量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海外军事后勤保障力量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