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冯兴民  谭清顺 《国防》2005,(7):85-85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推进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也是当前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因此,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人才先行的重要思想,瞄准军事变革的前沿,在与时俱进中抓好军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渠道。一是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军官到地方院校进行学位培训,充分利用地方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2.
新军事变革中的人才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国防科技》2007,(11):58-60
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信息化、质量建军和跨越式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军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借鉴美军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给出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长顺 《国防》2006,(7):12-13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高层次军事人才作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骨干和中坚,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任务,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型军队院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围绕建设好“五支队伍”的目标,坚持观念、学科、科研、队伍、教学五个创新,努力推进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军队现代…  相似文献   

4.
胡主席指出:“要进一步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培养,为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这一重要指示,准确把握了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为加快推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保证。因此,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是跟上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积极适应转型期建设要求加速培养作战部队信息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培养部队信息化人才是一项紧迫任务。要按适应信息化军队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要求,树立培养信息化人才观念,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内容,拓宽信息化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是武警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内容,而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武警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对军队财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教学转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为  相似文献   

9.
人才队伍建设是军队后方仓库形成战斗力、保障力的关键。但从后勤装备更新发展和建设信息化后勤的形势任务来看,一些后方仓库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必须与时俱进,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开创后方仓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着眼军事变革要求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确立人才培养先行的理念。面对加速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变动不居的世界战略格局,谁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先抢占到高素质人才群体这个制高点,谁就拥有战争的主动权,谁就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军队建设向着世界一流目标稳步向前推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军事技术领域变革,战场态势信息化促进了联合作战的发展。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指挥调度多军兵种力量,确保打赢新形态战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科技发展、军事变革、适应职业特点三方面分析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总结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政治、作战、军事和创新相关能力,从发展、课程、师资、任用和保障五个方向探讨了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应用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更新武器装备,革新军队体制,创新军事理论,促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发展模式是跨越式。适应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战斗力主体建设必须由人力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跨越。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从战斗力主体建设总体要求出发,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四个跨越、三个投入、两个延伸、一个衔接”。四个跨越(一)信息化带来了…  相似文献   

12.
新军事变革对一国的经济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国要在新一轮的军事变革中占据优势,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对国防建设进行持续的高投入。对中国而言,由于在武器装备和人才培养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时代差”,中国的新军事变革对中国的经济支撑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注意统筹兼顾,使军队信息化与经济信息化协调发展;在装备发展上,必须着眼于武器装备的一体化建设,注重系统合成,而不能盲目追求武器装备的高精尖;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继续坚持走依托国民教育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2005年5月12日上午,国防科技大学隆重举行研究生院成立20周年庆典暨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报告会。国防科技大学是我军第一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军事高等学府。2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积极适应科技强军的时代要求,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军事高技术特色鲜明的综合学科体系,覆盖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任。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专题辅导讲座堂堂引起共鸣,模拟战场对抗场场惊心动魄,经验体会交流人人见解独到……4月中旬,北京军区紧紧抓住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和现代战争特点,适时组织全区预备役部队师、团职领导进行信息化理论集训。参训学员深深感到:要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及早适应军事变革要求,加快人才培养力度,有效推进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加速提升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学历教育型军队院校应突出军事特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扑面而来,我军以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为己任,军队院校对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院作为学历教育型军队院校,重点是培养"合训分流"模式人才.为此,文章首先阐述学历教育型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突出军事特色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同时又对突出军事特色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后勤信息化的含义,指出了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后勤信息化理论建设、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军事物流建设、后勤信息化装备建设、后勤信息标准化建没、后勤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适应“信息快速流动”的后勤编制体制、构建后勤信息化体系结构等,同时指出了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好顶层设计、遵循后勤信息标准化规范、重视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7.
对于预备役部队来说,要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和立足点,不断强化人才意识,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联合作战政治指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培养目标设计的背景应紧密联系两个战场,总体定位应集中指向三大目标,体系完善应强化四种意识,模型构建应涵盖五类素养。  相似文献   

19.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是最重要的战斗力、抓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先抓人才的观念,切实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以对党、对国家、对未来战争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  相似文献   

20.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江主席说:“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现在,我们肩负着建设机械化和信息化部队的双重历史重任,只有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才能占领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一是要确立信息制胜的观念。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已成为战斗力的核心资源和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