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承包商的努力程度直接决定了装备的制造成本。为有效激励承包商降低装备制造成本,提高装备采购效益,基于里昂惕夫劳资博弈模型建立了成本分担定价方式的装备采购博弈模型。并在承包商边际效用非线性和定价方式多变量的假设基础上,分别对价格、成本、承包商努力程度和承包商效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原模型进行了拓展,为定价方式中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激励理论分析了军品采购中如何通过制订激励合同督促承包商尽量降低总研制成本的问题,并探讨了承包商的风险态度、控制成本的代价及成本不确定性等对激励强度的影响,提出了成本控制努力水平的概念,计算了军方的最终期望支付以及由于努力水平不可观测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总代理成本,分析了激励与风险的平衡。为军品订货合同定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当前单一来源装备采购价格合同对装备性能提升无有效激励等问题,以目标价格合同为基础,引入承制单位努力成本,从理论上探讨成本是否具有确定性和有无隐藏努力成本等不同情形下的性能激励和成本激励的相互关系,并研究了性能激励奖励金的优化设计问题,指出了不同情形下目标价格激励合同设计的可行性和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目标价格合同在装备采购领域的适用性。该研究方法和思路不仅对军方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有直接指导作用,同时对政府采购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装备采购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改革背景下,针对军队加强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监督的迫切需求,构建了由总承包商、分承包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质量监督模型,研究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质量奖励与惩罚、对称信息条件下基于质量管理成本分摊的质量监督策略,通过数据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监督策略对供应链各主体质量管理行为的激励效果和装备质量水平的提升程度。所提方法可为提升新时代装备采购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装备采购定价管制需要考虑价格和质量两个方面因素,但是当前研究多从控制成本和利润方面进行分析,而对装备采购中质量管制以及质量和价格相统一的研究,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足。文章从实现装备采购质量和价格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创新装备采购定价管制机制的具体思路和改进采购定价机制的管理措施,包括机制设计的原则、考虑的因素、可观察质量的装备采购定价机制模型,实施剩余索取权激励、事故索赔和利润分享机制以及实施声誉激励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装备采购方式的装备价格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传统的装备采购方式及装备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招标采购与非招标采购方式下装备价格的形成机制。文章认为,由于适用条件的不同,装备的采购可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和询价采购。与此相适应,装备价格的形成可分别采用市场机制、"成本补偿+利润"机制、"成本+激励金"机制、"平均成本+补偿成本"机制和"价值+供求"机制。  相似文献   

7.
装备成本价格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装备采购,引入更合理的装备价格模式是当前装备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了装备采购中军方与军工企业的决策模型,论述了军方在激励价格模式下,通过合理设置激励约束项,可使军工企业较成本价格模式更加努力生产.  相似文献   

8.
装备采购是装备性能表现、可靠性与成本之间的权衡过程。在国防部选择代表其偏好的效能水平之后,采购的努力目标是去实现这一选择。在存在不确定性的经常性合同争议的情况下,本文将“质量保证”引入装备采购合同。着重分析具有“质量保证”条款的装备采购合同设计的基本原理;列出不同类型“质量保证”条款所能达到的目标,以及承包商相应的生产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9.
单一来源采购是装备采购最主要的采购方式之一,又称非竞争性谈判采购,直接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只涉及一个供应商,它基本上是一个合同谈判过程。由于不存在竞争,谈判过程中主观性等潜在缺陷比较明显,暴露出诸多弊端,亟待改进和创新。一、装备单一来源采购现行定价方法及其评价装备单一来源采购由于其来源的唯一性,供应商缺乏竞争。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由国家定价的计划价格,即成本价格模式。所谓的成本价格模式,就是采购价格由定价成本和按定价成本5%的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两部分组成的价格模式。这体现了国家的“保本、低利、免税”的政策。其中,…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军品价格定价机制,与装备采购制度改革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要求还不相适应,没有完全体现全寿命周期费用,没有真正反映价值规律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全面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应建立寿命周期价格机制、目标价格生成机制、过程成本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定价机制,通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推进数据管理信息化,发挥军事代表作用,保护国防知识产权等措施,不断提高装备建设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能的装备采购合同商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于性能的装备采购目标,在考虑合同商满足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的基础上,从合同商的资质、生产技术能力、装备价格成本、装备保障性能、管理运营情况和双方协商沟通水平等方面建立了合同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变权综合决策方法进行综合评判。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充分反映决策者的意愿,使合同商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基于性能的装备采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备采办中的风险总量控制,提出一种激励方式来提高承包商的积极性。在单目标风险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风险控制模型,推导出了激励机制下风险控制的最优合同公式。对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两类错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了两类错误对收益的影响,并在成本控制中得到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装备采办的质量和效率,为军方决策者在装备采办中提供了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models and simulates a government‐contractor principal‐agent weapon system repair model. Insights are derived as to how government repair contracts should be constructed so as to induce optimal contractor behavior. The paper's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the best contracting approach combines a lump‐sum payment that does not vary with the number of units repaired, expensive item cost‐sharing, and a contractor‐provided availability guarantee. Provided there is intercontractor competition, this type of contract performs well even if the government is poorly informed about weapon system break patterns or repair costs.  相似文献   

14.
为应用基于状态的装备可靠度模型,实现对装备的精确维修,采用了比例风险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PHM)将装备的年龄信息及检测所得状态信息融入系统的风险函数中。考虑到样本包含截尾数据的情形,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以及相应的模型检验。通过对该方法在一个实际案例中应用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合同商保障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对于成功实施合同商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战时合同商保障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战时合同商保障的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模型中所需要的参数,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效果的合同商装备保障是将基于效果的维修理念应用于合同商装备保障领域提出的一种装备保障策略,更加关注装备的作战效能,同时对合同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选择恰当的合同商对于实现预期结果显得更为重要。而合同商选择是一个多准则决策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和决策条件状态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构建了一个基于效果的合同商选择系统流程,并提出了基于相似度的模糊TOPSIS法,简化了计算流程,最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军民融合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必须由国家来主导。从国家的角度对军民融合制度变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认为政府是推动制度变迁的最主要力量;通过构建国家效用函数,对国家推行军民融合制度变迁动力产生过程进行探析,认为国家效用的降低是推行制度变迁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公理化设计理论为油料装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性指导思想。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对某型油料装备升降机进行了设计,并结合正态云模型,使用模糊信息公理对2种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给出升降机相应的功能需求和设计参数以及升降机"之"字形映射设计过程。使用三维造型软件进行造型和运动仿真,验证了升降机设计的可行性。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对油料装备升降机进行了设计和方案选择,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Procure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defence equipment requires appropriate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to achieve efficient R&D investm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ptimality of target‐cost and fixed price contracts and shows that target‐cost pricing can achieve a first best where both fixed‐price contracts and cost reimbursement fail to do so. The main message of this paper is that i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optimality may sometimes be achieved by arrangements which combine several formulae which, individually, would fail to achieve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