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灵活高效的分布式网络流量生成方法;通过加入权重因子,利用反馈机制不断对产生的网络流量进行调整直至流量大小误差符合用户设定需求;结合ON/OFF模型,采用分布式结构产生了流量速率可调节的具有自相似特性的网络流量。通过该方法产生的网络流量大小精确可控,且具有自相似性,能更好地反映出真实网络流量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量特性是人们深刻理解整个网络体系的架构及网络控制机制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深入探究网络流量的特性。通过小波技术对某校园网络流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细致地刻画了流量到达过程的自相似性与多重分形特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但神经网络模型很容易受到对抗扰动的影响。攻击者通过在网络流量中添加微小的扰动来构建对抗样本,使得入侵检测系统对其错误分类。论文基于GAN进行设计与改进,提出了一种对抗样本生成模型AdvWGAN,该模型针对恶意流量生成满足网络流量特性的对抗性恶意流量,并对黑盒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对抗攻击。实验表明:AdvWGAN能够在保证网络流量真实有效的前提下实现对深度学习入侵检测模型的有效黑盒攻击。  相似文献   

4.
对战术adhoc子网业务量模型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了自相似序列的几种产生算法.在多重ON/OFF源汇聚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利用Opnet工具生成自相似业务的方法,该方法经检验能方便有效的得到自相似业务.最后对某连级战术子网进行仿真,得出结论:流量的自相似性对网络性能影响很大,这与传统流量模型的短相关性形成鲜明对比.研究成果对战术通信网流量的精确建模、资源的优化配置、网络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量预测是网络性能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好的预测模型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网络流量的发展趋势,对网络管理起到推进作用.提出了将最速下降迭代法应用于指数平滑模型的方法,以预测误差平方和(SSE)最小为目标,构造并自动生成了最佳平滑参数,使网络流量的预测模型得以优化,增强了指数平滑模型对时间序列的适应能力,较好地解决了指数平滑预测模型中,平滑参数靠检验确定且为静态,平滑初值难以确定并导致预测偏差等同题.通过分析,证明了此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网络的流量,使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的性能状态有整体的把握并且能够较好地对网络性能进行监测控制,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网络抗毁性研究中指标单一、网络无权等不足,针对航空网络的特点,以流量为边权,提出了一种多指标的航空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基于网络吞吐量、相似权网络流量、节点相邻边权重分布分别构建了鲁棒性度量、网络效率度量、网络适应性度量。最后通过建立西北地区航空网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航空网络具有与星型网络相似的性能,鲁棒性较差,网络效率较好,咸阳和乌鲁木齐作为中心节点,具有较好的主抗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军事物联网中网络流量数据日趋复杂,数据特征维度高等特点,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网络流量分析领域.根据数据特点,构建出一种基于无池化层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NPCNN,No Pooling CNN)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模型.采用Modbus、NSL-KDD和KDDCup99数据集对NPCNN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模型进行验证,同时将NPCNN网络结构同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模型在军事物联网网络流量异常检测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扩展性.同时NPCNN网络在准确率性能方面优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为军事物联网网络流量分析提供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离线网络安全实验环境缺少真实网络环境的背景流量,以及实验环境中数据库服务器缺少资源争用的现象,提出了面向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流量模拟方法,设计了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操作模型,实现了面向数据库服务且独立于其客户端的网络流量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9.
训练电磁环境生成和逼真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与战场电磁环境尽可能相似的训练电磁环境、评估所构建的训练电磁环境与战场电磁环境的相似程度,是基地训练电磁环境构建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基于相似理论基本原理和相似度计算基本方法,结合基地训练电磁环境构建实践,采用精确值相似度计算生成训练电磁环境,采用区间值相似度计算评估训练电磁环境的逼真度。  相似文献   

10.
僵尸网络是互联网面临的重大威胁,而成功检测网络上的僵尸流量是摧毁僵尸网络的前提。文章分析了僵尸主机同控制端的TCP会话流量,提取其会话特征,并用聚类的方法有效地区分出僵尸主机同控制端的会话。文章在定义会话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提取网络流量中的会话特征用以检测僵尸网络流量。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跳频系统中系统用户数、可用频点数、信道参数和环境噪声因素的条件下,重点研究邻频干扰(ACI)对跳频系统典型GMSK接收机误码率(BER)性能的影响。研究了GMSK非相干平方律接收结构和包络检波接收结构,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经过各接收单元的变化,得出判决信号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分析判决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特征函数,推导得出跳频系统在ACI影响下的系统BER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评估ACI对跳频系统典型GMSK接收机的BER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2.
UNIX 网络性能管理的流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性能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高性能和高吞吐量。标准UNIX系统缺乏对网络的流量的有效管理。本文研究了在标准UNIX网络实现性能管理中的网络流量监测、主机网络/系统状况动态检测等技术,依据检测结果用户可以进行网络动态配置或重新分配网络资源,从而改善UNIX系统的网络性能及吞吐量等技术。结果表明所提供的技术手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TIE算法能对域间出口的选择进行调节,但是该算法的参数计算过于复杂,并且出口选择的调节并不能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可调域间出口选择算法ATIE,该算法能够满足流量工程和网络健壮性要求,并通过参数T的改变随当前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表明,ATIE算法能够在控制剖面敏感性和随负载变化的流量工程自适应性上达到合理的折衷.  相似文献   

14.
交通场景的理解是交通监控、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多级Sigmoid神经网络的城市交通环境理解方法.将5个3D结构特征与物体外观特征相结合表征城市交通环境,为了提高交通环境识别率,采用多级Sigmoid神经网络(MSNN)进行图像分割与识别.在公共测试视频数据库CamVid dataset 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自组网在高负载下的服务质量及时延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以多信道检测统计为平台,结合优先级机制,通过在高负载网络中适当遏制低优先级业务,并且进行网络流量优化,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低时延发送;同时利用流量预测模型估计网络流量,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寻找合适的优先级门限值,确保高优先级业务接入率。通过计算机仿真可知,所设计的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可在大负载网络中动态控制信道的接入,保持良好的网络吞吐量,其高优先级业务接入率达到99%以上,能有效解决航空数据链网络高业务量导致的服务质量及时延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向返回编程(return oriented programming, ROP)攻击是网络攻击者突破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实现漏洞攻击的一种主要手段,ROP链是ROP攻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检测网络流量中的ROP链,提出了一种能自动提取ROP链特征、具有良好泛化性能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顺序抽取的方式将被测流量分成多个序列,利用滑动窗口和数值量化将输入的一维流量数据转换为二维特征向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ROP链的检测。不同于已有的静态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程序内存地址的上下文信息,实现简单、部署方便,且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最高准确率为99.4%,漏报率为0.6%,误报率为0.4%,时间开销在0.1 s以内,对真实ROP攻击流量的漏报率为0.2%。  相似文献   

17.
以保障战争物流所需的保障网络为背景,基于面向任务的再路由策略,提出了保障网络性能可用性评估框架。以任务物流时延为例,研究了各种再路由策略下网络性能可用性指标的计算公式,绘制了时延曲线图,并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We consider a production system comprising multiple stations (or workshops) such as an entry station, a set of work stations, a central station, and an exit station, which are arranged in a general configuration. A worker (or a vehicle tool) is assigned to each station, who sends a part from the station to the destination s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d process path of the part. Any part is allowed to visit a work station more than once if its process path requires. We propose a new control strategy with the push policy for instructing each worker to send a part and the kanban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work‐in‐process (WIP) in each work station. As all work stations have limited local buffers, the central station is used for storing blocked parts temporarily. Such a production system is modeled as an open queueing network in a general configuration with a Markovian part sending policy and a machine no blocking mechanism. The queueing network is analytically characterized. Some important performance measures are compared with other control strategies. A semi‐open decomposi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queueing network for computing the blocking probabilities when parts arrive at the work stations. A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emi‐open decomposition approach.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e quality of the solutions obtained by the algorithm as well as a property of a performance measure.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8: 128–143,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