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和改革强军三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支撑,更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相似文献   

2.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四川印发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四川将通过5年努力,推动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培育10家100亿元以上、20家50亿元以上的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初步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防军工战略基地、军地优势资源共享转化示范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先导区、军民融合高端产业发展集聚区。  相似文献   

4.
<正>技术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而促进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对技术协同创新的选择机制。通过对社会选择组成要素的分析,从市场选择、政府选择、文化选择和科技选择等视角揭示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选择机制,并对社会选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湖北省关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湖北省国防科学工业办公室指导下,武汉大学联合省内雷达行业多家单位,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于2014年5月牵头组建"雷达技术军民融合武汉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雷达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已逾一周年,中心的发展目标、合作思路、研究方向日益清晰。随着后期协作的深入,中心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杨越  戚刚  曾立 《国防科技》2018,39(3):083-091
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视角,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区域、多行业、多部门之间高密度的交互和关联,其复杂性和开放性也决定着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指出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钱学森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视角,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区域、多行业、多部门之间高密度的交互和关联,其复杂性和开放性也决定着其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阐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指出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内涵,回顾"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途径,总结了"天河"超算协同创新模式的经验分析及启示。研究表明,国防科技大学"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在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分析其发展模式,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科技发展平台,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加速军地资源共享、科技互通,有助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聚焦军民融合,突出科技创新,深刻反映了现代战斗力和生产力生成的规律,体现了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动力机制下持续运行的。社会需求牵引力、政策制度推动力和文化观念支撑力共同构成了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动力体系,该体系在"双重力量"和"两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在思想上激发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意识,在行动上推动了经济层面的自发性创新行为和政治、文化、军事等层面的自主性创新行为,并通过这种社会动力机制实现良性运转,并为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