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最大造船中心——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4月8日在沪组建。在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中,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阵小津为该公司成立揭牌。这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是以沪东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集团和中华造船厂为核心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而形成的产权结构多元化、产品经营多样化的大型造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苑     
伊力特董事长徐勇辉获"中华慈善奖"2008年12月5日,获得2008年度个人"中华慈善奖"的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勇辉参加了由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共同举办的中华慈善大会暨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大会。据统计,上市以来伊力特公司共进行各类慈善捐款百余次,累计达1200余万元。(朱绿琴程岗)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聚焦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我们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两者内在逻辑中的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中,不断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以及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扬文化光辉、提供文化力量、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文明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思政课作为国家培养青年人才的第一理论阵地,理应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明民族自信心的重担。在国家层面,中央已经出台相关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互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复兴,已是大势所趋。在现实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喜爱。在此背景之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互融合,培养青年学生当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阿斯娜 《中国军转民》2023,(18):131-13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内蒙古地区高校文化建设,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有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对此,要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特色精品课程,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融入内蒙古高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当今高校应该珍惜的课程文化资源。面对思政教师个人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衔接不到位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加强教师文化素养、拓展实践活动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熏陶等手段来扭转当前的状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国防》2012,(6):86
近日,由民政部主办的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五粮液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贡献再次得到肯定,荣获本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称号。五粮液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参加此次表彰活动,并与其他获奖者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华慈善奖"由国家民政部设  相似文献   

9.
由空军政治学院伦理学教授、国防大学博土生导师王联斌撰写的《中华武德通史》,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填补了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的崭新贡献而引起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一些从事伦理学研究的博硕士生,通过对《中华武德通史》的研读,对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陶明报(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生)他认为,《中华武德通史》系统而深刻地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武德文化的独特内涵,开拓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新领域。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华保险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华保险公司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目标,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开创了公司发展的新局面。2006年,中华保险公司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各项业务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洪菲 《中国军转民》2023,(22):134-135
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发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状,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化了对两者结合的认识,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传承,还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活力,更能与现代社会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中华黑玉米在我区引种栽培成功中华黑主米——紫香玉,色泽墨黑,营养丰富,粘香好吃,据传清朝曾把紫香玉列为贡品,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华黑玉米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果糖果胶及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而且还含有其它食品缺少的黑色素及微量元素硒,有抗癌和抗衰老作...  相似文献   

13.
简讯     
789厂中华学习机定型投产789厂生产的CEC-1型中华学习机通过重庆市级生产定型,现已批量投产。CEC-1型中华学习机是由原电子工业部组织,清华大学主持联合设计、研制成的一种灵巧型微计算机。主机配上家用彩色或黑白电视机及盒式录音机就可组成基本系统,这样就可以在家里用上计算机。如果配上彩色电视机或监视器,接上软盘驱动器和打印机,就可构成一台功能较强而且有汉字支持的微机系统。它适合于家庭、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用做学习计算机技术、辅助教  相似文献   

14.
苏宁 《中国军转民》2024,(3):152-15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符合时代要求的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价值。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新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公德的建设。新形势下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汤丽娟  李晓 《中国军转民》2023,(18):128-130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发展的伟大结晶,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百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既可以丰富思政的教学内容,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出发,对二者结合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之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5日下午,中华志愿者协会军嫂志愿者服务总队与中共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委员会在京签约战略合作,并就相关领域内的法律咨询、法律培训,以及公益普法讲座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进行了全面交流。中华志愿者协会军嫂志愿者服  相似文献   

17.
王联斌所著《中华武德通史》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华武德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史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广博而不庞杂。《中华武德通史》知识含量大,把许多和武德相关的人物事件都入书中。比如,“向戌弭兵”的伦...  相似文献   

18.
刘火生,昌河集团公司31车间飞机铆接钳工,高级技师,中共党员。在2004年12月17日第七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表彰大会上,喜获“中华技能大奖”,成为中航二集团和江西省唯一一名获得本届“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的模范人物。他所获得的奖牌是纯金铸造的,背面是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全国技术能手”。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基本方法、主要路径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新理念的实践主题,二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空间。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表明了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激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力、阐释了社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位置、以唯物史观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何以可能,是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