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2):15-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的前身是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六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安徽、浙江)坚持斗争的红军部队和游击队,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和第2支队机关暨第4团、第1师第2旅和第6师第16旅、解放战争华中野战军第6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8,(1):17-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军是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3支队、第7师、第5旅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野战军第7师、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4.
君威 《军事史林》2008,(4):34-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诞生于抗战初期山东渤海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旅、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等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第11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1937年8月25日,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40年2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委黄克诚。6月底与新四军第6支队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黄克诚,7月,又与地方支队合编为八  相似文献   

6.
君威 《军事史林》2006,(4):28-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9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宗贵任政治部主任,全纵队约1.1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7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第纵队所辖第4、第5旅源于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西百色起义所创建的工农红军部分团队。主要有红1团、红13团、红3团。1937年6月,红1团、红13团、红3团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1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所属之红1团、红13团、红3团依次编为独立团第1、第2、第3营。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后,主力部队南下;独立团等部由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在五台山地  相似文献   

9.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1):33-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时的农民起义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太行军区各军分区部队、太行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7,(2):34-41
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太岳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1旅、太岳军区第8纵队第22旅、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为适应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保卫首都的需要而组建的。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却是极其重要的:当时吴烈为纵队司令员兼第1师师长,邹衍为纵队政委兼第1师政委,章申、桂生方分别为第1师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纵队没有专设办事机构,由第1师机关代行纵队机关职责。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相似文献   

13.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0):1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是由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1947年1月底,山东野战军第8师和滨海警备旅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纵队司令员何以祥,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司令员覃士冕,政治部主任刘春,下辖第8、第9师。  相似文献   

14.
1946年1月,根据中共东北局决定,在辽阳本溪地区,由山东军区第3师、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冀热辽第16军分区所辖之第21旅、第23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程世才,政治委员罗舜初。辖第7、第8、第9旅,7月改称第7、第8、第9师。1948年1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  相似文献   

15.
君威 《军事史林》2007,(9):28-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是由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合编组成的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红28军和抗战时期的新四军第2、第4师。  相似文献   

16.
新四军第4师,系由八路军第4纵队改编而成,它是创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支主力部队。一、开赴豫东抗日前线,创建豫皖苏边根据地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失陷,豫东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9月初,周恩来和叶剑英同志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将工作的重心移至豫东,开创苏鲁皖边区,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取得联系。为执行这一战略任务,彭雪枫率两个新兵连及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留守的一部分干部等共三百八十余人,于9月30日从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向豫东抗日前线挺进,开展豫皖苏边抗日游击战争。10月上旬,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游击第3支队一部及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副主任,下辖第1、第2和第3大队,张太生、滕海清和冯胜分别任大队长,全支队计一千零二十人。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该支队在继续东进的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日伪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辽东军区独立第1、第2、第3师组成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5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37-4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的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初建于1947年1月,由山东野战军第8师与滨海警备旅合编而成,下辖第8、第9师,何以祥任纵队司令,丁秋生任政治委员,覃士冕任副司令,刘春任政治部主任。第8师由王吉文任师长,王六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2、第23、第24团。第9师由滨海警备旅改编,郭廷万(后为谢斌)任师长,刘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5、第26、第27团。第3纵队建立后,即参加了莱芜战役,在临沂地  相似文献   

20.
1948年3月,我陈、粟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陈、谢集团第4、第9纵队,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乘敌裴昌会兵团由豫西西调西安,渭北、潼关、洛阳间兵力空虚之机,发起了洛阳战役。在这次对洛阳古城的攻坚作战中,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第1营,以顽强的战斗作风,首先突破敌坚固设防的洛阳东门,为攻城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对全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在3月9日攻城部队袭占洛阳四关、基本肃清外围之敌后,第1营于11日午后奉命担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