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临时中央1931年4月和6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向忠发相继被捕叛变,中央机关和中央主要领导干部被迫转移。9月,由于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都已不到半数,而实际操纵中央领导权的王明要去莫斯科,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了由博古负总责  相似文献   

2.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名义建立的办事机构,当前学术界通常将其简称为"八办"。绝大多数的"八办"由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局设立,并隶属于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通过直辖、责成中央局或中央代表代管等三种方式对"八办"进行领导与管理;其中驻有中共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八办"在事实上起到了中共中央派出机关(中共中央局、中共中央代表)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些"八办"既是中共中央派出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共中央派出机关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掩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绝大部分"八办"事实上成为了一定区域内党组织的领导和联络中心,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最高统帅 “中央特科”成立后,作为中共隐蔽战线的最高统帅,周恩来在黄浦江边开设“松柏斋古玩号”,以伍豪、伍老板为化名及身份,秘密主持中共中央特委、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并全权指挥中共在上海的地下机关和工作人员,成为中共南方白区党的领袖。  相似文献   

4.
一、中央首脑机关大撤离 在上海的党中央首脑机关避免了一次后果极其严重的大破坏之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重新组成,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等组成,其中博古在临时政治局中负总责.鉴于熟知党内机密的顾顺章与向忠发的相继被捕叛变,临时政治局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和生存下去,经请示共产国际同意之后,临时中央首脑机关全部秘密迁至中央苏区的瑞金.一场事关中国革命前途及命运的秘密大转移就此悄然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5.
麾军占中原经略大别山蒋玉怀,徐金洲1947年3月,国民党对中共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19日占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率机关所在地──延安,又在山东战场上迫使华东野战军处于守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感到内战在走向胜利,他踌躇满志,向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6.
1947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陕北清涧枣林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即枣林沟会议,正式讨论了中共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期间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就想到了中共。在此重大时刻,他需要中共的帮助和支持。 张学良请中共驻西安代表刘鼎给中共中央发电,通报事变经过,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前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后来,他又与杨虎城联名致电向中共中央提出上述要求。 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的对策及派代表前住西安事宜。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相似文献   

8.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由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迁到北平.当日下午在西苑机场举行了庄严的阅兵仪式.  相似文献   

9.
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移驻延安。3月,总参谋长刘伯承被任命为援西军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与国民党联合抗日的谈判。毛泽东主席身边需要一名助手协助处理军务,为此,他多次致电中共陕甘省委书记李富春,催调时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长兼红29军军长的萧劲光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2月23日,萧劲光将工作移交给赖传珠。28日,离开陇东环县,奔赴延安,就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萧劲光到达延安凤凰山之后,住处就安排在毛泽东的隔壁。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处理西路军问题。当时,西路军在甘肃北部倪家营陷入十几万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说:中央调我回延安,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饶漱石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华中军分会,刘少奇任华中局书记兼华中军分会书记,饶漱石担任华中局副书记兼华中军分会常委.  相似文献   

11.
1975年,是邓小平大刀阔斧、实际上领导全面整顿的一年。这其中,就包括了他领导国防军工企业的整顿。 “在最近几年把装备搞上去” 1月5日.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发出了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47年3月17日,国民党军进至三十里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时,延安城已经可以听到炮声,部队在外围阻击,机关忙着转移.就在这个夜晚,中共中央做出一个决定,负责国统区工作的中央城市工作部与负责情报工作的中央社会部成立一个联合秘书处,由周恩来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建军的认识过程曲折复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共合作初期,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中共中央致力于帮助国民党进行革命,没有准备建立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央开始认识到建立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的紧迫性,但囿于革命斗争策略的限制和共产国际的影响未能实现;大革命失败后,中央迅速转变斗争策略,决定建立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梳理这一过程,对认识中共早期的建军尝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也是中共中央军委[1]的诞生地和成长地.自1925年10月中央军事运动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一直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离开上海迁往江西瑞金,党的早期军委机关一直跟随党中央在上海活动(1927年4、5月间曾随中共中央迁往武汉,同年9、10月间又迁回上海).中央军委在沪期间,始终在...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在皖南事变前后的历史贡献曹晋杰一、事变前,坚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为切实贯彻执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将中原局机关从河南迁至皖东,并于12月19日向中共中央与项英...  相似文献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华南联系之枢纽”,①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称“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②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春新四军组建集中特别是在徐州失陷前后就明确提出来了。是年11月6日结束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中”③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八路军在创建、发展和巩固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几大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为贯彻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7.
台湾光复以后,关于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活动与溃败之经过,国民党安全局的机密文件有这样一则记载: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中国.为了在台湾开展工作,中共中央派台湾省籍干部蔡孝乾为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蔡孝乾由延安出发,间道潜行三个月,于12月抵达江苏淮安,向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张鼎丞、组织部长曾山,洽调赴台干部.1946年2月,蔡孝乾率领张志忠等,分批到沪,与华东局驻沪人员会商,并学习一个月.同年4月,张志忠率领首批干部,先由上海搭船潜入基隆,开始在台湾建立地下党组织.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旧中国展开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生死搏斗,首先从争夺东北开始.1945年8月至11月,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及有关指示,各解放区共抽调11万部队、2万干部奔赴东北,为中共先机控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一所在中国革命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上有过辉煌成就、闻名遐迩的大学.它的历史,理所当然地为史学界所关注.由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编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历时四年得以完成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一书,已由国防大学出版社近期正式出版发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书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题词,反映了中央领导对这部著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史称"古田会议").这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总结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个决议是红军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中国红军马列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