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海军抗战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海军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中,曾经起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国海军的抗日作战,对深入进行抗战史和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海军的抗战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研讨,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是从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最后胜利的。八年全国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和意义是局部抗战无法与之相比拟的。我国史学界对全国抗战史的研究,一向十分关注。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史》特色评议周一平军事科学院军史部所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以下简称《抗战史》)3卷,是新近出版的有关研究中国抗战史书中学术价值很高的一部著作。它的出版,代表了中国90年代抗战史研究的新水平。该书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既突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一由余子道、张林龙撰写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以下简称《一·二八》)和余子道、张云撰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以下简称《八·一三》)两本研究上海抗战的专著 ,是上海市中共党史 (中国现代史 )学会所承担的市“九五”规划重点图书———《上海抗战史丛书》的两种。《上海抗战史丛书》由上海市党史学会会长、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朱敏彦教授任主编。全套丛书包括《上海抗战史通论》、《一·二八淞沪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人民支援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化》、…  相似文献   

5.
1932年1月28日,爆发了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作为中国局部抗战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一·二八抗战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态度及方针政策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一·二八抗战过程的研究,着力理清楚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指导方针,以及与坚持抗战的十九路军关系的变化脉络.客观地评价南京政府对一·二八抗战的影响和作用,以求教于海内外史家。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的后方勤务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民党政府后方勤务部(后为后方勤务总司令部)系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后为军政部)属下的一个重要部。研究抗战史,不能不提到这一负责全军后勤工作的场所。兹就档案所载,将该部的历史沿革、组织人事及其所属兵站设置情形,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佳苗 《军事史林》2010,(3):37-37
一首《大刀进行曲》传唱了几十年,成为中国抗战歌曲的经典之作。近代战争中落后的大刀,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一提起29军。人们就立刻想起大刀?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人们已不满足对大刀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几句歌词上,随着抗战史研究的深入,随着亲身经历过抗战的29军一些官兵回忆文章的大量出现,29军的抗战光荣历史和大刀的威力及魅力也越来越清晰了。  相似文献   

8.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台湾史学界在抗日战争研究的态度上 ,经历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特定的领域折射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台湾岛内民众的观念、情感和心理状态。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情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祖国统一大业的各项工作。一、台湾岛内对抗战史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 ,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是国共双方、海峡两岸最为重视的一段历史 ,也是两岸学者共同语言最多的一段历史。就各有关方面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研究情况来看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49年到 1 979…  相似文献   

9.
近日,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军事科学院抗战史研究专家刘庭华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一书,作者在"后记"中诗云:"六十甲子是非论,史坛劳力一牛翁.卅载战史探龙宫穴,两鬓白发珠难寻".可以说,这是作者集几十年心血收集整理大量珍珠即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和潜心研究抗战史独具创新观点的一部学术性著作,是一部史论与史料俱佳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力作. 该书分为"论纲"、"统计"和"附录"三部分."论纲"部分汇集了作者代表性的论文12篇,如"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演变"、"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敌后战场的历史功绩"、"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日本对台湾关系百年史论"、"东京审判的历史功绩与缺憾",等等.它大体反映了作者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广度和深度.如"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一文,是作者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分期和阶段划分"一文中的一部分.作者提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4年的抗日战争分为"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七七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当时在全国史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又如,作者在"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提出,1941年以前的中国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仍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再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及教训"一文,作者提出军事准备仓促、对投降日军"以德报怨"、 放弃战争赔款,是造成战后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责任与罪行,否认侵华历史的重要渊源,等等,突破了传统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启迪,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0.
建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地--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虽然抗战馆建馆历史不长,但是,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而且初步成为全国抗战史的研究、资料和展示中心.  相似文献   

11.
1938年5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还不到一年,毛泽东就发表了《论持久战》,预见了中国抗战将要经历的三个阶段:(1)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2)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战略相持;(3)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里,毛泽东的这种三阶段划分,成为我国史学界研究抗战史的基本依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论著对毛泽东的这种划分,往往只是简单的引用,而较少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实际上,1938年5月前后,毛泽东在论述抗战的阶段划分时,既有对其总态势的阐述,又有表述其第一阶段中、日双方战略态势的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性和持久抗战的巨大消耗,促使中国共产党把如何对待国际援助问题作为一个国际战略问题来对待。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人毛泽东从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积极争取外援,但不依赖外援,对外援要区别对待的战略思想。它对于正确处理国际援助问题,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为抗战而力争外援(一)积极争取外援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也是中国持久抗战的实际需要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给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作报告时,就根据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经济已…  相似文献   

13.
该书是中国空军飞行员龚业悌(1914~1996)1937年和1938年的日记,记录着他每一天的生活,包括空战、飞伉休闲、养伤等经历。虽是个人化的日记,却反映了同期飞行员团体的状况,亦可管窥抗战初期中国空军英勇壮烈的抗战史。书中涉及作者亲历的“8·14”上海大空战、“2·18”武汉大空战、“9·18”南京保卫战、重庆大空战等重要史实细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制度建设的思想 ,是邓小平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中 ,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思想结晶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从制度上思考和认识问题 ,是邓小平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共中央将山西作为华北抗战战略支点的决策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东进战略方针的发展和具体体现,最早源于中央对长征落脚点及战略发展方向的探讨;未来对日作战的需要、军事地理和自然经济条件、红军作战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等三个因素是向山西发展的东出战略形成的根本原因;"西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使红军东渡黄河实行战略展开成为可能;太原失守后共产党八路军成为山西敌后抗战主角,山西战略支点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存亡、国脉续断的正义战争,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抗战开始不久,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起了决定性作用。抗战的胜利,再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奧秘;国共合作则两蒙其利,更有利于民族兴旺;反对霸权主义就是铲除战争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的空中战场是一个不为人熟知的战场,但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是地面战场所无法替代的.深入研究抗战中的空中战场,对于全面了解并客观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抗战的空中战场作一简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于飞 《军事历史》2022,(6):37-47
联庄会是清末华北地区兴起的民间自卫组织,当时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冀鲁豫各省,而同属华北且与冀豫两省关系密切的山西却并不常见。总体来看,虽然受到晚清地方叛乱和抗战爆发的影响,但是山西的联庄会在此二时段均少有出现。抗战时期山西联庄会“寥若晨星”的原因,不仅是受晚清以来华北动乱的影响,更是与山西特殊的地理形势和环境、阎锡山的政治统治和抗战爆发后阎共双方领导的政治动员有莫大的关系。通过分析山西联庄会的历史态势与形成原因,抗战时期山西独特的抗日局势得以浮现。  相似文献   

19.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挺进,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起,为抗战最终胜利立下不朽功勋。面对作战能力、军事组织和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日本侵略者,中共在日军眼皮底下的敌后生存和抵抗,异常英勇,异常艰难,呈现的形态也异常复杂,其进入方式、党政军一体化的运作、根据地资源的获得和创造、兵民团结游击战的组织和展开、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实践,都是极具张力也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期军史三人谈栏目邀请了黄道炫、岳谦厚、黄正林三位抗战史研究专家,围绕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展开讨论,以期深化敌后战场及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十年内战的分裂局面暂告结束。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的利害关系把中、英、美联合到反法西斯战线上,历史给予中国改变自己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国在没有国际援助的情况下,独立与日本军国主义苦战四年半之久。中国在抗战中的表现,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资格。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入“四强”。中国与美英并列参加开罗会议,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但是,抗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主要由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同时也出于美英战略的需要。应该说,中国国际地位的真正奠定并获得国际社会的真正承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