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成为中日双方博弈的重要地带。1941至1943年,日军在华北采取了"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作为实现其"总力战"方针的作战,导致华北敌后战场陷入了极端困难境地。为扭转不利局面、争取对敌斗争主动权,中共中央根据各根据地对敌斗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敌进我进"方针。随即各抗日根据地创造出多种形式贯彻"敌进我进",并收到明显效果。"敌进我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严重困难时期指导敌后抗日军民对敌斗争的方针,对帮助敌后抗日军民摆脱极端困难提供了战略支撑,进而改变战争的格局,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深入日伪占领区,灵活机动地开展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斗争,宣传和组织群众,消灭日军,镇压汉奸,破坏日伪的“治安”计划和重要军事设施、物资,争取和瓦解日伪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造就了一个个战斗传奇.同时,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突破日方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军委会和国民政府曾命令各战区组织了规模不等的经济游击队对敌作战,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党经济游击队远比不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战绩显赫、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4.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最为成功的防御战案例,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同仇敌忾,在正面阵地利用地形优势梯次部署防御力量,并不断抓住时机调动部队组织反击,拓宽战场纵深,攻击日军后方的薄弱环节和补给线路,压缩其作战空间,形成“扼咽拊背”的积极战场态势。通过对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的战术进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下,适时组织局部的反攻有助于纾解防御压力,甚至可以扭转整体的被动局面。太原会战失败后,八路军开辟了敌后战场,攻势防御的基本思想迭嬗为小规模的运动战、游击战战术,融入中共持久抗战的整体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5.
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敌进我进”方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进我进”,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而提出来并加以实施的一条重要军事原则和方针。所谓“敌进我进”,用刘伯承的话说:“就是我军敢于脱离自己的后方,进入到敌人的后方,与广大民众结合作斗争的行动。”它是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曾经活跃着一支秘密深入敌占区开展斗争的精悍的武装工作组织。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敌后斗争的“袖中利剑、怀中匕首”的八路军敌后武装工作队。 “敌人打进来,我就打过去” 1941年,敌后抗战进入最严重的困难阶段。为“蚕食”抗日根据地,巩固和扩大占领区,日伪军大力修筑铁路和公路,并沿两侧挖沟筑墙,增  相似文献   

8.
由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特殊国情,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在其发展的途程中形成了互为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一个是由国民党及其军队所担负的、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亦称国民党战场,另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及其抗日军民所承担的、对日作战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在长达8年之久的全民族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与国民党军队  相似文献   

9.
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柳茂坤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不久就分成两个战场:一个是国民党及其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所承担的敌后战场,亦称解放区战场。两个战场对夺取全国抗...  相似文献   

10.
抗战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全党一样 ,在主观方面也存在着学风、党风和文风不正的现象 ,影响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 1 94 1年以后 ,我军进入抗战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整顿军队作风显得尤为必要。为发现和纠正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以利再战 ,军队也积极投入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整风运动中去。军队整风进程基本上和全党整风一致 ,既是全党整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自身的特点。通过整风 ,统一和提高了广大军队干部的思想和认识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军内外团结 ;改进了工作作风 ;推动了军队的质量建设 ,改进了对敌斗争策略和方法 ,使我军很快摆脱了被动 ,扭转了斗争局面 ,赢得了在敌后战场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刘庭华 《环球军事》2010,(17):11-13
8年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共进行了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余人,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军事上的成功杰作,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2.
《国防》1999,(10)
平郊武工队最早成立于1942年,那是抗日战争中最为艰苦的阶段。1945年抗战胜利,平郊武工队撤销。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驻北平(今北京)地区的国民党军不断向平西昌宛解放区进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对敌斗争需要,中共昌宛县委决定恢复平郊武工队,以王秀川(后为尚木森)为队长,区委书记郝宝田(后为高树存、李子明)兼政委。平郊武工队成立后,一直战斗在北平西郊西山地区,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1948年12月,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香山、海淀一带,为北平的解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解放区战场的实际和抗日战场军事格局的变化,因时制宜地制定了军事经济工作方针和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灵活有效的军事经济工作,主要包括:加强财政金融建设;发展工农业生产;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繁荣对外贸易和进行对敌货币斗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军事经济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解放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百团大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军“扫荡”攻势的加剧,中共在敌后战场进行武力反“扫荡”的同时,开始强化在政治战场上与日军的较量。这一时期,中共充分发挥自身在政治上的优势,抓住敌人弱点开展宣传攻势。宣传攻势的行为主体和方式逐步多样化,并在敌占区和游击区内,针对日军和伪军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手段,不断激化、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强有力的宣传攻势与武装斗争的密切配合,是中共在抗日持久战中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敌后抗击、牵制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与敌军共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69.4万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8.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挺进,开辟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起,为抗战最终胜利立下不朽功勋。面对作战能力、军事组织和军事力量占优势的日本侵略者,中共在日军眼皮底下的敌后生存和抵抗,异常英勇,异常艰难,呈现的形态也异常复杂,其进入方式、党政军一体化的运作、根据地资源的获得和创造、兵民团结游击战的组织和展开、根据地的政治和经济实践,都是极具张力也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期军史三人谈栏目邀请了黄道炫、岳谦厚、黄正林三位抗战史研究专家,围绕中共主导的敌后战场展开讨论,以期深化敌后战场及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团大战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低潮、中国抗战面临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形势下取得胜利的,因而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粉碎了敌人围困我敌后军民的“囚笼政策”,迟滞了敌人向大后方的进攻,提高了我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国民党的投降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敌后军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战的中心和总后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在保卫边区的军事斗争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