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辛夷 《环球军事》2013,(23):1-1
上个世纪末,美国重要的战略思想家、曾经担任过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博士写了一本叫《大棋局》的书,书的副标题是“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在这本书中,布氏认定欧亚大陆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中心舞台,为了防止在这里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从而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美国必须未雨绸缪,使欧亚的力量均衡,建立起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保持其政治仲裁者的地位。很显然,这是一部提供白宫决策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2.
尽管2003年世界军事热点远离了欧洲地区,但欧洲各国海军的发展动向却十分令人瞩目。这不仅仅体现在以美国,西班牙为首的国家派兵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体现在欧洲国家的防务趋向“独立”、海军战略的大调整和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以来,有关美国要将全球战略的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的说法可谓不断。“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在亚洲地区因反恐而不断调兵遣将,这种揣测再度升温。但笔者以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美国没有将其全球战略的重点转到亚太地区的需求和必要,其全球战略的重点仍在欧洲。 美国的主要战略利益仍在欧洲  相似文献   

4.
“国家利益”是美国对外军事干预的动因和依据。如何界定国家利益,决定和影响着军事干预的形式、程度和结局。国家利益是客观的,但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界定却是主观的。英国对国家利益的界定取决于以总统为首的决策层的主观认识。  相似文献   

5.
国防斗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斗争,它存在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之中。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国防斗争需从维护国家发展这一核心出发,把效益作为一条重要的斗争原则,瞄准战略利益目标,采取灵活的策略与恰当的手段,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一、国家利益是国防斗争的最高准则国家利益是国防斗争的最高准则,维护国家利益是国防斗争的最终目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之《九地篇》)这是古代军事家孙子对国家利益与国防斗争关系做出的精辟论述。邓小平在1989年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讲过一句俏皮而又极为精辟的话:“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这句话真是一语破的,点出了大英帝国何以长期称霸海上的“秘密”。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制度业已稳定的英国,到18世纪时,奉行起一种有计划地扩大贸易和殖民地的政策。英国是个岛国,不易受到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进攻,便全力以赴地向海外扩展势力。它首先盯着法国在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在欧洲则仅限于缔结政治同盟,拿出大量金钱来雇佣“朋友”,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从1948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第一”的一贯对外政策和兵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决策者们不主张出兵保护台湾和在朝鲜布防过多军队。关于台湾问题。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之一是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的对台政策宣传指示。指示中说,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的腐败无能。美国因战略利益和力量所限,不能出兵保护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美国决策机构估计1950年底以前台湾即将“陷落”)。该指示要有关方面对此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不要对台湾承担过多的义务。这一指示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8.
梁柱 《环球军事》2008,(23):38-40
11月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谈到,准备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以回应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防御系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美国及欧洲国家强烈震动,纷纷对梅氏言论进行抨击。西方国家的集体动怒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梅氏言论的“对抗”色彩,但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也十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利益调整和利益驱动的重构,其利益主体是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实践证明,只有正确驱动个人利益,劳动者才会积极从事劳动,发挥其聪明才智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个人的正当利益是应当受到保护、不容侵犯的.然而,在如何对待正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上,在个人利益的内容和实现方式上,出现了许多错误观点,其中最具迷惑性的便是“合理利己主义”倾向.一、“合理利己主义”的产生持“合理利己主义”观点的人认为,在理性指导下,以个人利益为基础,把追求个人利益与关心别人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损害他人利益,这就是正当的、合理的个人利益.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西方的格言便是“自己活,也让人活”.“合理利己主义”最早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束缚和同宗教禁欲主义作斗争,提出了反映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利己主义”主张.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  相似文献   

10.
这意味着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应该是一个灵活和非“钱坑”式的防御系统,从而能集中资源保护所有欧洲国家。它应该位于可能遭受导弹袭击的风险地区,例如欧洲南部。可现实是为什么要在没有导弹威胁的欧洲北部玩“星球大战”?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范堡罗国际航展已降下帷幕,但作为本届航展的看点之一,美国与欧洲国家在军用飞机特别是战斗机研制领域的竞争却方兴未艾。由于室中打击能力在未来战争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美国和欧洲飞机制造商的竞争焦点也从民用机转向军用机。参展的战斗机包括美国的F-35、F-15 、F-16、F/A 18 E/F以及欧洲的“台风”、“鹞”式、“阵风”以及瑞典的“鹰狮”等。恰好形成八大战机捉对厮杀的局面,煞是精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F-35与“台风”叫板。 F-35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军机研制计划——“联合攻击战斗机”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1,(20):5-5
“利比亚军事行动暴露出欧洲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明显欠缺,不仅弹药和补给物资短缺,而且缺乏关键的军事设备和能力,包括空中加油机、无人侦察机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提供帮助,保证利比亚军事行动顺利进行。”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10月5日说,利比亚军事行动暴露出欧洲国家军事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胡欣 《现代军事》2010,(6):20-23
冷战结束20余年来,超级大国美国已经经历了四场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6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在这期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对面临威胁的判断,不断调整对外使用军事力量的立场和政策,先后出现了所谓的“鲍威尔主义”、“布什,拉姆斯菲尔德主义”。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美国的对外战略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在这其中,在军事领域最近又出现了“马伦主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以全球利益为国家利益的国家,冷战结束以来、一直以建立山它主宰的世界安全新秩序为国家战略目标。 目前美军编有6大联合司令部(United Command),即太平洋总部、联合部队总部、欧洲总部、南方总部、北方总部和中央总部。联合司令部是按战区划分,一般  相似文献   

15.
未来中国总要有一种高于英美处理国际关系的世界观。师出须有名。名,对国家外交而言即国家对外宣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英美都以“自由”“入权”“民主”等价值观参与和介入世界事务,构建符合本国利益的世界体系,与封建宗法观念比,英国的观念较为民主和进步,而美国较英国更为民主和进步。这是它们获得世界主导权的积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是美国“先发制人”新国家安全战略出台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来,美国新战略可谓是备受煎熬。2002年9月20日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把“先发制人”战略正式纳入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强调美国将在威胁完全形成之前就采取行动,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消除威胁,确保美国绝对安全。这一新安全战略思想的出台是基于适应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特别是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庇护恐怖主义国家和所谓“无赖国家”对美国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海军陆战队是美国军队里最有威望的军种之一。这不仅因为它是美国惟一的一支建制合成部队,为了本国的利益,四处作战,屡建“功勋”。同时还是国家的“形象”。在白宫,在国会,在美国驻世界各国的140多个使、领馆的警卫人员,全部来自美军陆战队。陆战队员们个个具有勇敢机智、训练有素的作战技能,  相似文献   

18.
美航天司令部《2020年航天构想》认为,随着航天业的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军事和民用任务正向空间转移,“在未来几十年中,外国军事力量、准军事部队甚至恐怖分子和其他潜在的对手都将与美国及其盟国争夺空间领域这一高地”,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空间利益和美军构成了更大威胁。《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美国》白皮书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国家的涌现和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主权争端,都有些不靠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称南海自由通行权是美国国家利益,显得相当做作,因为南海自由通行从来没有任何问题。最近,美国更是摆出了一副给东南亚国家当“大哥”的样子,还外带着不时“警告”一下中国。美国参议院前几天通过一项谴责中国在南海使用武力的决议,真有点唯恐南海不乱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3,(15):23-25
今年5月16日,德国政府宣布放弃对“欧洲鹰”的采购,6月,德国再次确认,与‘欧洲鹰’相关的项目将全面终止。对此美国媒体的评价称“德国人的政治热情击落了欧洲鹰”。作为自新世纪以来已走过10余年研发历程的欧洲自产无人机,如此结局,可谓短命。欧洲战略催生需求 随着美国“高空长航时侦察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国家也开始不满足于当前的边界和近岸航空侦察。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德国首先提出发展“高空长航时侦察能力”,并逐步在北约成员国之中推广这种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