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全军各个部队;他们的心愿是“救死扶伤”,他们的理想是“精兵强国”;他们共同的称谓是“护士士官”;让我们一起关注他们,走近他们,聆听他们。  相似文献   

2.
同是一个兵     
他们曾经离我们是那么的远,因为他们中有的人为祖国出生入死的时候我还没出生;而他们离我们又是这么的近,因为他们的挂像就镶嵌在部队的基层,我们每天都能够见到他们。挂像中的他们是那么的肃穆端庄,我曾经天真地认为他们是在瞬间完成  相似文献   

3.
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的闪亮名片和显著地标。他们是2006军旅纪实剧中的主打线索和主角。他们是2006中国军营封面上的偶像派和实力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典型。他们共同构筑了2006中国军营的典型轮廓和媒体头条,他们同属于2006年中国军营“史记”中的列传名单。记录2006年发生在中国军营的一切,你势必要围绕他们展开。2006年的中国军营,叙述他们已足够。  相似文献   

4.
他们是解放军在2006年用平凡锻造的十张闪耀着金子般光泽的厚重名片。他们是十面迎风招展的旗,他们是十座耀眼夺目的星,他们是十粒品质优秀的种,他们是十道横跨蓝天的虹……其实,他们只是十张普通平常的脸。我们通过2006年的报纸杂志和电台电视网络诸多媒体头条认识了他们,从他们的事迹中领略了中国军人的崇高和光荣。这十张脸是中国现役军人千万张面孔在2006年中国军营这一特殊时空的精神显影。中国军营典型脸谱因他们的列队更显丰富与多彩,动人而可敬。  相似文献   

5.
正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6月"感动兵团十大人物"晚会颁奖词这样赞颂他们:"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用双脚丈量的是不朽的历程,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绿洲。老兵们始终是忠诚的战士,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不仅是对他们伟大精神的赞颂,也是他们壮丽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就是十四师四十七团的  相似文献   

6.
他们曾经是军人,他们是军事文化的拥趸,退伍数年后,惯性使然,在他们自己的队伍里,他们仍不由自主的坚持着“部队的那一套”,他们取得了人生巨大成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每个士兵都当将军是不现实的,这些退伍兵独辟蹊径,在另一个领域内实现了他们的“将军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众多优秀退伍军人里拎出10人,是为退伍10大榜样。  相似文献   

7.
<正>他们经常从高空一跃而下,白云、降落伞和呼呼作响的风声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他们用胆识、勇气、智慧乃至生命测试、验证救生伞的朝数据和性能,在祖国的篮天上翩跹起舞,他们是"云间的舞者"。他们从事的是军用产品试验验证工作,为此,他们倍感光荣,亦感到责任重大。虽然他们没有军衔,不是军人,却有着与军人同样的果敢和刚毅,被大家尊敬地称为没有军衔的"空降兵"。他们,就是一群默默无闻、勇于奉献的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队员。  相似文献   

8.
战火中诞生,风雨中壮大。从弥漫硝烟里走来的中国民兵,从一诞生就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参战支前,他们是战斗员:建设家园,他们是排头兵:维护稳定,他们是突击队。如今,他们又成为追逐强国强军梦想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视自杀袭击者为烈士;以色列则称之为恐怖分子;“9·11”之后,美国政府说他们是“疯子”,是“头脑狂热的穷光蛋”。但至少专家的研究结果与美国政府的说法大相径庭——多数“人体炸弹”是冷静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们知道自己的做法不会扭转乾坤,但是他们深信,那样做是他们唯一有效的反抗,是他们改变世界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10.
热血忠魂     
杨波 《兵团建设》2015,(4):12-15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援疆群体,他们深深地扎根在边疆的土地,不仅给戈壁大漠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牢不可破的稳固边防。他们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英雄群体,是复转军人的楷模,是稳疆兴疆的先锋队,他们就是1964年复转兵团的海军老兵。《热血忠魂》为你讲述他们激情燃烧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他们是优秀的军旅艺术家,他们在舞台上光彩照人,与他们相伴的总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在《军营大拜年》为兵服务的路上,他们踏着冰雪,冒着严寒,走进大漠,走进深山,走进边陲哨所,他们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引吭高歌,在寥无人烟的边陲哨所与战士促膝聊天,他们的真诚给战士们送去了温馨,他们是边陲哨所战士心目中最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川之上,国有殇!如同每一次发生自然灾害一样,当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袭来时,子弟兵们又一次在第一时问出现在挽救人民生命的特殊战场。在地震灾区的一个个城市街区,—处处房倒屋塌的废墟,一座座乡镇村寨,他们与时问赛跑,与死神搏斗。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与补给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仍然不计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顽强,他们的坚忍,全国人民终究会牢记于心。此刻,我们选取了一些救灾现场上军人的典型面孔向你呈现。他们或许是个人,或许是群体,他们的身影或明或暗,他们的面容也或许清晰,或许模糊。他们可能是位高权重的将军,也可能是刚刚入伍的90后新兵。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报以最热烈的掌声。2008,让我们记住这些军人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他们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夫妻,最让他们感到骄傲与自豪的是:女儿如花似玉,并且已是北京大学大三的学生了。2004年,他们收养了同村农民留下的两个孤儿,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宽裕了。特别是有一回"禽流感"爆发之后,他们养的几千只鸡在几天之内全部死光了。为了摆脱生活的困境。他们偷偷地卖了几次血。没想到,此后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当同村人问起他们的身体状况时,他俩只是笑一笑,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地说:"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相似文献   

14.
干当兵的活,想带兵的事,做懂兵的人。50天,他们记住了:煞费苦心叠好了"豆腐块",班长会告诉他们,叠的是被子,练的是作风;走着反反复复的"一二一",班长会告诉他们,走过的是路程,得到的是素质;喊着震耳欲聋的呼号声,班长会告诉他们,花费的是气力,收获的是气质。在这里,他们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军营沃土的营养,在摸爬滚打中打磨掉了文弱的书生气。  相似文献   

15.
军旅经历和军营民谣一起深深地烙在90年代当兵人的记忆深处。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军营,新兵连和一首让他们感动的军营民谣歌曲是绕不过的记忆符号。那是他们自己的歌和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相似文献   

16.
他们是申城的"千里眼",监控着黄浦江百公里以外的海、空情;他们是长江口的"救护神",曾组织,指挥抢救遇险船只和群众上百人次;他们是黄浦江上的"交警"。协调、指挥着各类舰船有序进入黄浦江;他们是——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我们在课本和长辈的讲述里认识他们,我们民族的英雄——有一种暖男叫雷锋;有一种血肉之躯叫黄继光;有一种豆蔻年华叫刘胡兰;有一种身高标准叫董存瑞;有一种生死与共叫狼牙山五壮士……曾几何时,我们当他们是高山大川,当他们是钢铸铁打,当他们是生活在文字里的人物,如此遥不可及。后来,我们穿上了军装,和他们中的很多人走进了同一支队伍,甚至见到了他们当年的知交、战友、亲属,然后我们站在了他们的陵墓之前。我们突然意识到,或许遇到了那个历史时,我们也会成为他们;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群普通的兵,又是一群特殊的兵。20年来,他们扎根深山,鲜为人知。他们都是守护着国家储备物资的驻川某护库民兵连的战士,20多面奖旗上镌刻着他们对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镌刻着他们的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9.
前进是他们的方向,深蓝是他们的坐标。正是蛟龙团队所有成员们对于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支撑着他们奋力拼搏,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吴起镇,参观了红军创建的窑洞兵工厂,采访了在那里忙忙碌碌的工人。他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吴起镇这些工人来说,不论他们生活是多么原始简单,但至少是一种健康的生活,自由、尊严、希望,一切都有充分发展的余地。""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和中国做工,而且他们说他们是革命者。"试图通过《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