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强敌典型亚声速反舰导弹性能及主要突防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威胁目标特性分解的相似度分析方法,构建了靶机模拟威胁目标相似度模型,并运用此方法对靶机的相似度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了其与典型模拟对象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构建典型威胁态势的主要方法与能力的不足之处,针对如何提高模拟强敌反舰导弹目标能力、提升防空反导训练效果和构建体系化空中蓝军发力方向提出了几点思考,为靶场空中威胁态势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梓雨 《环球军事》2013,(20):52-54
台湾媒体近日报道称,为了验证基德级导弹驱逐舰训练成效,海军代号“2013-1海标”操演,9月26日在台湾东部海域进行。操演模拟敌空中进犯,海军最大吨位的“马公”号导弹驱逐舰发射“标准-2”导弹,成功命中了35海里(约合56千米)外的靶机。台湾海军宣称,基德级舰搭配“标准-2”导弹,可以有效维护台湾海空域不受侵扰。  相似文献   

3.
他成功研制了中国空军第一架改进型航模靶机,他改装的航模参数已成为军工厂的生产标准,他连续三年被空军指定为航模专业教员;他实现了中国军队航模首次夜间飞行、首次雨雪大风飞行、首次接力遥控飞行等五个第一,他的航模会做除了眼镜蛇机动之外的任何一项世界先进战机的战术动作;他的本职工作便是遥控他的航模靶机和高炮部队的射手们真刀实枪地较量和战斗。“他是我们最优秀的‘敌人’。”射手们这样评价这位老兵。  相似文献   

4.
梁桂华 《当代海军》2006,(11):68-71
潜艇防空作战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难题。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曾在潜艇上装备防空火炮,用以对付空中飞机,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其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潜艇防空的问题都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各国海军的潜艇均较少装备防空武器,  相似文献   

5.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8,(5):105-105
据英国雷声公司报道,美国海军已经成功进行了"标准-6"增程防空导弹的第一次测试,该导弹是雷声公司生产的。导弹从位于白沙导弹试验场的海军"沙漠之舟"试验台上发射,使用新开发的SM-6主动导引头成功拦截了一架BQM-74无人靶机。导弹的导引头使用海军传统的指控系统自主捕获和攻击目标,最终直接命中。  相似文献   

6.
美海军最紧迫的空中靶标要求是靶机,以复制俄罗斯制造的AS-17"氪"和SS-N-12"日炙"超音速反舰武器。这些武器扩散给潜在的对手是美海军要求此新式靶标导弹的基础。 美海军需要一种超音速靶标,能为战斗部队提供实际训练,以及测试/评估武器系统、传感器和电子对抗设备。它要有高性能、超音速靶标,能在海平面到120,000英尺高度范围工作。 海军高速靶标清单的主要依靠是改装的Talos远距舰载面对空导弹,称为MQM-8"汪达尔人"。补充的系列MQM-8G,以及预先计划的产品改进型在海军的10项超音速空中靶标飞行性能中,有4项性能不足,这包括速度、终端机动能力、红外信号特征。 在既定有限预算资源情况下,研制新式靶机困难很多。美海军需要费用有效和通常的解决办法,发现它的方案受到限制。以合理的费用获得实际高速靶标的需要有利于开发新靶标。 程启东  相似文献   

7.
立华 《国防科技》2002,(2):51-52
无人驾驶攻击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装置操纵、实施侦察与攻击一体化的非载人飞行器,简称无人攻击机。它在以往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基础上,加装了攻击性武器装备。无人机最初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仅作为靶机和航模使用,60年代起才开始用于空中侦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民用上都有了用武之地。在军事上可作靶机、执行战役战术侦察、战场监视、空中巡逻与预警、电子对抗、目标指示、对敌攻击、战争损伤评估、军  相似文献   

8.
航空母舰以其攻防兼备、威力强大等诸多优势,深受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视,同时也就成为各种反舰兵力集中打击的目标,这种打击可能来自空中与水中两种途径。目前航空母舰对付空中威胁的方法很多:舰载飞机、防空导弹及密集射击  相似文献   

9.
车轮滚滚,靶机呼啸,炮声隆隆。2008年11月上旬,上海某预备役高炮师,着眼担负的城市反空袭作战任务,经过快速动员、临战训练、千里机动等课目的演练,在江苏射阳黄海滩头织就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空天网。  相似文献   

10.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物,创新型人物推动时代的创新。像众多在新时期人民海军阔步前进的征途中建功立业的一线指挥员一样,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支队长邱延鹏的名字与创新、突破紧紧相联。”海军司令部主办的《海军杂志》的卷首人物专栏里这样介绍他。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堪称海军信息化发展的缩影。从一名士兵成长为舰长,到今天的信息化水面舰艇编队指挥员,邱延鹏支队长亲历了海军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军闻述评     
我舰艇编队赴巴参加联合军演2007年2月19日,由“连云港”号(舷号522)和“三明”号(舷号524)护卫舰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应巴基斯坦海军邀请,从宁波起航。前往巴基斯坦参加“和平-07”海上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东海舰队驱逐舰支队支队长邱延鹏大校担任编队指挥员。海军及东海舰队首长到码头送行。  相似文献   

12.
兵家素有“海上无掩体”之说,空中优势对于渡海登陆、对敌发动毁灭性打击意义重大。台湾军方一直把防空作战能力列为发展重点,近年又提出“战略持久,拦截第一,有限反制,保存战力”的防空作战方针,加紧研制和购买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提高防空作战能力。2004年4月1日,台军还成立了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该司令部将掌管所有属于陆军和海军的陆基导弹部队。由此可见。台军的地面防空力量是台湾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单分析台军地面防空武器装备的配置特点、性能局限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高士兵  孟广斌 《政工学刊》2008,(8):F0003-F0003
宁波海军预备役扫雷船大队于2005年9月成立,是海军首批预备役团大队,也是全军首批军兵种预备役部队。大队归东海舰队建制,由某保障基地和宁波军分区共同领导管理。  相似文献   

14.
“打下来了!打下来了!”一陈激烈的炮响过后,上千米高空中飞速掠过的航模靶机被击落,参加2007年辽宁省军区实兵实弹演习的抚顺市望花区民兵高炮连官兵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5.
《政工学刊》2009,(4):6-8,I0004-I0005
1949年4月23日,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把胜利红旗插上南京国民党总统府那一天,江苏泰州白马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东海舰队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从那一天起,伴随着人民海军的成长步伐,东海舰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航程……  相似文献   

16.
在水面舰艇仅装备舰炮的时代,舰艇对于空中威胁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但自从水面舰艇装备了导弹之后,其防空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目前舰载防空导弹已具备了有效对付反舰导弹、远程攻击武器及飞机等各种空中威胁的能力。从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舰载防空导弹的类型来看,大致可分为远程、短程及超短程等三种,从作战使用上来看,目前水面舰艇一般只能对付中程或短程空中威胁,对付远程目标时,需出动舰载机进行拦截。目前世界各国海军非常重视提高舰艇的自身防御能力,相继推出一批“抢眼”的舰载导弹防御系统一、“西北风”Mistral舰载防…  相似文献   

17.
地处西北大漠戈壁的空军D基地,是一支具有科研、试验、训练、作战功能的现代化部队,是中国唯一的航空、防空武器大型综合试验训练基地,是空军航空兵、防空兵部队基地化训练专设机构和空军战斗精神强训基地。50年来,基地先后完成了空军和陆、海军2200余项航空、防空导弹试验任务和470余项新机新装备试验,作战平台改研鉴定试验任务,参与了  相似文献   

18.
"高炮打得精彩,‘敌机’飞得刁钻,这个‘蓝军机长’不简单!"一场演习过后,观战的将校军官由衷赞叹。遥控这次航模飞行的是新疆军区某防空旅航模组组长、上士朱代发。航模在朱代发手里,可谓是百依百顺,战友们羡幕地说:"朱班长操纵航模犹如掌中玩物,就像是在变魔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的速度加快,传统武器装备的训练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现代战争的训练需求。在近十年中深度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在棋类以及电子竞技游戏中取得了极大突破,证明了人工智能方法在面对大搜索空间博弈问题的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军事对抗问题中的形势预判和临机调整问题。基于此背景,依托海军舰艇对空方面作战,开展了深度强化学习的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并行场景建模技术以及空中威胁决策行为建模技术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之后通过单机突防场景的对抗迭代学习,得到收敛的突防策略。验证了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空中威胁行为构建场景的可行性,为后续深入开展编队联合防空训练场景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俄军储存的大量供C-300∏型多通道防空导弹系统使用的5B55型防空导弹中,大部分导弹已经服役了15~18年,在未来7~10年内将有一大批导弹陆续退役。为此,俄罗斯军方正抓紧制定5B55型导弹继续退役的计划,同时抓紧利用旧导弹来研制"宠臣-M"防空靶弹系统:就是将要退役的5B55型导弹改制成空袭兵器空中模拟靶标,根据假想敌的实力模拟空中攻击及干扰情况,保障新型及改进型武器和军事装备试验时对防空靶弹的需求,提高空军防空导弹部队战斗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