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历史上 ,将《道德经》视为一部兵书且予以系统言说的 ,只有唐代的王真一人。在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 ,虽然有论及兵事之细微末节者 ,但其探讨的重点在于“不争”、“无为”。王真认为 ,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用意就在于“劝人君无为于上 ,不争于下。”王真将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观念融入于他对兵战之思考 ,而极力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3.
老子被王夫之称为“言兵者之祖”,所著《道德经》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兵书,但蕴涵着丰富的军事思想。将帅素质是其着力论述的内容之一,本文从“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的政治智慧,“恬淡为上”的心性修养,“慈”、“俭”、“后”治军用兵操守,“不争而善胜”的军事才华四个方面,对其将帅素质观进行筒析,掘其精华,以期展现老子对将帅素质的独特要求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老学研究史上,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或认为它是以兵喻道的道书。频繁的春秋战事,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东方第一哲人”———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从这个角度看,《老子》一书涉及兵学...  相似文献   

5.
商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兵权谋家:“兵家: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商鞅军事哲学思想,举其大要,约有以下诸端。一、重战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诸侯混战、战争纷起的时期。对待战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多数认为兵为凶器,战为暴事,即所谓:”春秋无义战”,主张消兵弥兵。与众不同,商较认为战争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7.
焦勇伯 《军事史林》2007,1(4):50-52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满洲)各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1卷第5页)兵农合一、兵政合一的组织。1601年,编为四个“固山”(旗),以黄、红、蓝、白四色旗帜为区分,称为正黄、正红、正蓝、正白四旗,1615年又增四旗,红旗镶白边,其余三旗镶红边,共为八旗,每旗壮丁7500人,共6万人。努尔哈赤第8子皇太极1626年继位后,1635年将女真改称满洲,并将原隶满洲八旗的蒙古兵丁析出,与蒙古降将统领的兵丁一起合编为蒙古八旗,又将外喀喇沁诸部降兵9113人另编三旗,统归一名“固山额真”(旗领)统领;1642年依建蒙八旗办法又建汉八旗,满、蒙、汉八旗军(含外喀喇沁三旗)共约22万人。当初,这些旗兵都曾“一闻攻战,无不欣然,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凡遇战阵,一鼓而胜。”  相似文献   

8.
略论《文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用兵思想及其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先秦道家重要典籍,传世本《文子》第十二篇《上礼》继承了老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思想。其“以正治国”强调随时、顺性、合俗、利民、能因、无为,在此基础上,其“以奇用兵”强调因民之欲、不从己出、用兵以诚、用兵以时、以仁用兵、用兵以礼、用兵以道等。与诸子相比,具有独特之处。这在1978年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竹简《文子》残文中得到证明。本文试从分析《文子》“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内涵入手,来探讨《文子》用兵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布什2001年1月上台后,以共和党在军事上的强硬姿态,对克林顿政府的军事战略做了重大调整。美国国防部2001年9月30日向国会提交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一份战略规划文件,体现了布什政府军事战略调整的方向与内容。《报告》表明,虽然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冷战后确立的全球战  相似文献   

10.
一 公元801年,一部空前的典章巨著问世了。这就是唐代著名政治家、理财家和史学家杜佑所作的200卷《通典》。 《通典》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和边防等9个门类,叙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及文化制度,时限上起唐虞三代,下迄唐朝中期,其中以唐代的制度和史事最为详尽。《通典》的体例一般是这样的:每个门类先以某项事物为题,然后再按时代顺序记述其制度的沿革、相关的事件和议论。但其中有一个部分却令许多读者讶异与迷惑,那便是《兵典》。《兵典》的展开与其他部分全然不同,它没有依例记述历代及唐朝的军事制度,却以《孙子十三篇》和唐代《李靖兵法》为纲,连篇累牍地大举历代战例。而且每一个小标题差不多全是战略战术方面的,如:“料敌制胜”、“以逸待劳”、 “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兵机务速”等等,简直就是一部专述用兵之道的兵书。人们不禁要问:杜佑抛开成例,如此标异,原因何在?他要做什么? 个中原委还须从杜佑的身世与时代谈起。杜佑生当国家由盛转衰的玄、肃、代、德、顺、宪宗诸朝。牠22岁那动年,爆发了震动朝野的安禄山反叛,朝廷几乎是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耗时八载,才勉强平息了叛乱。然而灾难并未了结,安史余孽在朝廷精疲力尽,后  相似文献   

11.
老子以“道法自然”、“天道尚慈”为法理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政治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政治观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正治国、无为而治”的政治艺术,“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政治文化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战争与战争伦理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了战争,这一观点已被中西方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不唯如此,该书当中还较具体地描述了远古时候的战争场景:“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周次作难矣,五帝故与争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剥林木以战”了。无疑,“剥林木以战”正是人类战争的滥觞。西方学者西奥多·罗普也指出,早在人类有史以前,就有成批的人使用狩…  相似文献   

13.
洛阳军分区重视《中国民兵》和《中国国防报》的订阅工作,并将之作为增强国防观念,促进中心工作的主阵地,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今年6月中旬,笔者随同军分区“民兵政治教育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人武部欣喜地发现:抓好学刊用刊是促进各项工作的“助力剂”。 “四抓”不放松 学刊见成效 河南省栾川县人武部今年共订阅《中国民兵》等刊物520余份,在学刊用刊上他们主要是坚持“四抓”:一是抓摆正位置,加大领导力度。针对一些单位对订阅民兵刊物的模糊认识,县人武部把订刊用刊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实行两个纳入,即纳入乡(镇)武装工作考核内容;纳入民兵基层建设达标活动中。二是抓征订,采取下发文件规定订阅标准等多种形式,还派专人深入到企业、厂(矿)宣传发动,将过去的分散订阅改为由人武部集体订阅。三是抓用刊,注重用刊物指导实际工作。结合在民兵中开展的“读好书”活动,把《中国民兵》列入首选刊物。同时,把《中国民兵》上连载的民兵政治教育四课收集编印成册,发到民兵手中,或到学校、厂矿上国防教育课,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四是抓典型,以点带面,他们注重抓典型事例宣传,调动订刊用刊积极性。如城关镇青年民兵李清海,看到《中国民兵》刊登的“饲养肉鸽收益高”的信息后,到外地购回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军队精简调整的需要,在野战部队“连职”主官岗位上任满四年的我,转业来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汉水河畔美丽富饶的南郑县人武部任军事科参谋。新岗位、新开头。为了使自己尽快从野战部队干部转变为合格的人武干部,我除了向老武装学习外,更多的是利用点滴时间向书本学。在众多的书目中,《中国民兵》是真正引我入门的老师,它让我学懂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法规、政策,明确了工作方向,学会了工作的力法,开阔了眼界。我对“启蒙老师”油然而生了敬意,十分珍惜这份师生情。每期《中国民兵》发到科里,我都孜孜不倦地攻,并写下大量心得体会。那一条条统帅部、  相似文献   

15.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翰林学士丁度等人编写的《武经总要》刊印问世了,全书分为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同既往的兵书相比,《武经总要》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包容了丰富的军事技术内容,从而成为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兼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在前集的第十至十三卷中,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的形制构造,而且也是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成果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武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长大后虽然没有实现我的“从军梦”,但在我大学毕业后,却有幸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几年前,我的丈夫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可能是爱屋及乌、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也喜爱上了《中国民兵》。现在,读看《中国民兵》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兵》中的“外国战争动员知识讲座”、“人武  相似文献   

17.
狄青讨平依智高之战是北宋时期一次重要的作战,在军事指挥上颇具特色。本文试图在考订史实的基础上对此做一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位“豹略多全胜,鹰扬屡捷师”①的“常胜将军”的用兵之道的注意,为今天提供某些历史的借鉴。去得慢胜得快据《平蛮三将题名》碑,狄青于皇站四年(公元1052年)九月受诏征讨依智高。但受诏后他没有马上出发,《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三说:十月“庚辰,狄青辞,置酒垂拱殿”,就是说,直到十月初八他才从开封出发。在这段时间里,他在积极地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另据《宋名臣言行录·狄青》,载狄育出发后经潭…  相似文献   

18.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中国历史上,“民兵”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据《魏书》卷五十一记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淮阳王皮豹子曾向朝廷上表报告抵御氐羌的详情经过。他说:“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这里的民兵即指健壮的农民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被征召参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下令在边境地区建立民众武装,配合军队守卫边疆,称团结兵。后至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团结兵扩展到关内各地。时团结兵一般“选丁户殷赡、身体强壮者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军事史林》2014,(10):26-27
2014年5月6日,《解放军报》发表《我军历史上三次知识青年从军潮》一文称,“抗美援朝时期:十万学生兵,披上新戎装……”文中“十万学生兵”的数据不够准确,不是10万,应是30多万.这个时期参军知识青年的确切数字,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1953年12月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向参加会议的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直属院校的主要领导干部123人,做过负责任的汇报.他说:全军抗美援朝“三年来共接收知识分子337383名”.其数字具体到了个位,说明统计的准确性.据此,笔者特将抗美援朝期间,全国招收知识青年报考军校的入伍情况,做一概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西南民兵》杂志还是保留每页最下面开设的“信息”专栏好。这“一句话”新闻字数虽少,但传递的信息量不少,放在最下面也很抢眼,引人注目,这是我们《西南民兵》杂志独有的一个特色。保留这个专栏,既可给作者有更多的上稿机会,又可给读者传递更大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我们《西南民兵》的特色,而不因有它增加印刷成本,何乐而不为!二、2005年第一期《西南民兵》杂志封面印刷很精美,在专栏的设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