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针对现有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可靠性和可测试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DSP的自动装弹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和功能模块。给出了改造后装弹机自动装弹工作流程,进行了部分关键电路的设计。实现了系统自检和状态数据的存储功能,有利于外部检测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采用高速DSP芯片TMS320F2812作为核心处理器,内嵌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使系统能够实时、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装甲车辆自动装弹机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动装弹机己在各国新一代装甲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阐述在装甲车辆上采用自动装弹机的优点和必要性,介绍了现阶段自动装弹机的几种实现方式及其优缺点,并对自动装弹机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以自动装弹机的部件输弹机为例,构建了输弹机不旋转故障模式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学习,在计算网络模型相关参数的基础上进行维修决策分析,梳理出排除输弹机不旋转故障的一般性方法,为研究自动装弹机的维修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虚拟仪器的自动装弹机故障检测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研究设计了一套自动装弹机故障检测平台,该平台能够对某型装弹机实现在线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以及程控盒的线下检测.通过对装弹机构和故障机理的研究,充分考虑实际需求,重点讨论了平台的功能设计、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设计完成的平台具有故障快速诊断、准确定位、可靠性高、扩展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满足自动装弹机性能的前提下,研究了减速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以及动力学性能。在分析了减速器不同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算法,以中心距最小为优化目标,建议优化数学模型;选取斜齿轮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为约束,运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中心距的尺寸相比之前减少了9.59%;基于优化后的结果,随着减速器输出端负载的增加而振动变弱,其最大值仅为负载为500 N时的1/8。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动装弹机减速器结构优化问题,为以后的工程图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某型履带式步兵战车配备有新型自动装弹机,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故障率相对较高,其中开关等元件所引起的故障占比较大。不同于以往,该型自动装弹机采用新型非接触式接近开关替代接触式开关,而接近开关主要用于传递装填关键信号并控制供输弹动作。以某型履带步兵战车输弹机为例,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利用MSC.Adams建立旋转输弹机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关键点的动力学特性和振动响应,探究接近开关造成输弹机故障的具体原因,为维修保障提供参考依据和相关支撑。  相似文献   

7.
军事百科     
当今世界先进坦克排名榜 最近,国际武器预测小组从技术角度对当前世界上已经生产或即将生产的先进坦克进行评估。 日本90式坦克排名第一。它在设计上借鉴了德国坦克的许多先进技术。其主要武器为120毫米滑膛炮,加装了自动装弹机,火控系统具有目标跟踪能力。该坦克还采用了先进的陶瓷复合装甲,乘员减至3人。  相似文献   

8.
<正>不知不觉中,俄乌冲突持续时间已超过了一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中,对阵双方的机械化部队皆损失惨重。一些俄系坦克被炸得“身首异处”的战场照片在网络媒体上广泛流传,不仅彰显了战事之残酷激烈,而且似乎又印证了一个此前西方媒体刻意营造的观点:苏俄第三代主战坦克采用的转盘式自动装弹机无法做到弹药与战斗室物理隔离,所以一旦被反坦克弹药贯穿装甲,就特别容易引发弹药殉爆,炸飞炮塔。  相似文献   

9.
<正>复杂的解读一般认为,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之前,俄罗斯在其诸多“坦克坟场”中保留了约2 000辆T-64主战坦克,即便其中大部分是T-64A,这依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军事资产。尽管T-64A型号存在各种问题,但毕竟装备有125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和复合装甲,是一款主战坦克。然而,在是否动用这些军事资产的问题上,俄军显然存在顾虑。在此前的“特别军事行动”阶段,俄军多次增兵,  相似文献   

10.
<正>在坦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较小的车体中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一直是设计师们所热衷的话题之一。同时,随着坦克研发技术的发展,自动装弹机的概念被提出。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增强坦克的输出能力,同时减少成员数量(不再需要装填手)。相应地,如何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坦克上就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摇摆式炮塔应运而生,这项充满了大胆设想与前卫设计的技术,催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坦克设计,在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个菜单窗口自动生成系统,能自动把用户以MWSL语言编写的菜单窗口程序编译生成Turbo C语言的菜单窗口软件,满足用户对多菜单多窗口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机动车辆自动识别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视觉的机动车辆自动识别方法工程量小、检测范围大、系统安装相对灵活,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目前已开发的商业系统大都用在日间辅助交通管理上。为改善视觉交通检测系统的实用性和增强系统的功能,本文作者对模型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提出了2.5维图像的新思路,提取车辆外形的综和特征更为准确,自适应识别方案使车型识别准确灵活,车头颜色特征的利用使识别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实验证明,系统对光线的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有望扩大系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种自动镜头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镜头聚类是视频内容分析的重要途径。镜头聚类的基本任务是基于镜头的物理特征对镜头进行分类。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的镜头聚类方法 ,这种方法从一个初始分割开始 ,经多次聚类分裂与合并的迭代 ,自动地进行误差校正。这种方法既不需要通过人工交互来解决试探聚类方法的误差调节问题 ,也不需要迭代聚类算法中难以确定的经验参数和经验阈值的设定 ,克服了普通聚类方法的缺点 ,在实际应用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返回导向式编程(Return Oriented Programming, ROP)是一种可有效绕过数据执行保护机制的技术。ROP通过搜索内存代码区中合适的汇编指令片段,可组成一段执行特定功能的程序。已有的ROP自动构造技术只考虑ROP链的功能实现,而忽视了ROP链布局对程序内存可控性的要求,导致自动生成的ROP链实用性低。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符号执行的多模块ROP碎片化自动布局方法。该方法在ROP自动构造Q框架的基础上,以模块为单位对ROP链进行切片;使用符号执行工具S2E,对控制流劫持状态下的程序内存状态进行动态分析;为各ROP模块匹配相应的可控内存区域,构造碎片化布局的ROP链。实验证明,相比已有技术,该方法生成的ROP链有效降低了对程序内存可控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面向 MPP Fortran 的程序自动并行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MPPFortran是由Cray公司推出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并行语言,本文首先介绍了MPPFortran的主要特点,然后,以该语言为例,对面向MPP系统程序自动并行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址随机化是一种针对控制流劫持漏洞的防御机制。已有的漏洞自动分析与利用技术缺少对地址随机化机制影响的分析,导致生成的测试用例在实际环境中的运行效果受到极大限制。针对地址随机化的缺陷及其绕过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地址随机化脆弱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有限状态机描述程序运行路径中各关键节点的状态;针对常见的内存泄漏与控制流劫持场景建立约束条件;通过求解内存泄漏状态约束与控制流劫持状态约束的兼容性,分析地址随机化机制在特定场景下的脆弱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通过内存泄漏导致的地址随机化绕过及控制流劫持攻击,实现自动化的地址随机化脆弱性分析,提高针对软件安全性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从HDL设计描述中提取电路在VLSI设计验证、低功耗分析、测试生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程序切片技术实现的新的电路提取方法,并深入论述了基于程序切片技术从Verilog描述中进行电路提取的理论基础。该方法可以为每一个感兴趣的信号获取其"链接切片"。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细粒度的、不受书写格式的限制,并且能处理更多Verilog的语法元素。该方法已经被集成到现有设计流程中,实验结果表明其方便、高效,有良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点目标自动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远距离目标即点目标自动识别的技术方法,评述了与之有关的一些问题,并就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加固液晶显示器自动温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在军、民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逐渐替代了CRT显示器成为了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介绍了液晶显示器加固过程中的温控原理,通过CPLD/FPGA编程的方法实现了低温加热的自动控制,拓宽了液晶显示器低温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20.
根据观测器--目标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时目标方位随时间线性变化的一种可量测函数,研究了一种检测目标转向机动的新方法.由于该方法将目标方位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转换到另一空间的线性关系,这使得检测更加有效、直观,并且能够克服直接采用方位序列检测目标转向机动在特殊情况下失效的限制.最后计算机仿真计算及实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目标的转向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