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史学界对李鸿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李鸿章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对其评价是毁多于誉,尤其在政治、外交方面更是如此,即使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因甲午战败而受到责难。近几年在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人们把李鸿章和中国近代化联系起来,给予了公正的评价。关于李鸿章研究的论文发了很多,但是涉及他的军事自强思想的还颇为少见。笔者认为,研究和探讨李鸿章的军事自强思想于研究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大有择益,笔者不揣疏陋,愿就此问题与史学界的学者或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3年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统抵抗太平军,后入湘军曾国藩幕。1861年组建难军,1862年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后历任署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土、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显职。李鸿章是清廷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之一,对晚清政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李鸿章自镇压太平军而起家,是晚清洋务运动最主要的首领之一。他自1861年组建难军起,便对筹建近代化军队,采用西法练兵,发展近代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3.
长达400余年的秦汉两朝,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仅因为出现过秦皇汉武这样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也因为这期间全面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在士兵成份、军队构成及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军事历史经验,为其后1000余年中国封建军事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史学界颇重视这段军  相似文献   

4.
19世纪70年代以后,边疆危机纷至沓来。中国应如何对付外国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巳成为头等紧迫的大事。对于身负军事、外交重任和力倡自强、御侮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由于李鸿章在战争与和平、御侮与自强、进攻与防御等重大问题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而在反侵略战争中扮演了一个颇不光彩的角色。现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 一、明是和局,阴为战备,以保和局为关键 早在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时,李鸿章就主张以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提出“盖严兵卫正所以保和局也”。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他进一步提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冀满红清光绪十一年正月(1885年2月),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根据淮军将领周盛波和周盛传的建议,在天津创办了一所武备学堂,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之所以创办这所军...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写道:“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此话不为夸张。同样,研究近代战争,尤其是十九世纪后三十年的对外交涉和战争,都离不开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的李鸿章,他是清政府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本文仅就其守势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历史启示,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由弱变强、胜利前进的宝贵经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兴军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蕴含我们党建军治军强军的历史智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化,是实现...  相似文献   

8.
韩勤 《中国军转民》2023,(20):108-110
张謇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其建设经营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充分认识和把握张謇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基本遵循原则,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张謇资源,探索与思政教育的耦合之处,发挥其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冯国璋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是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开始的。以前史学界不少人往往把这一改革归功于袁世凯,严格地说来,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此也是不公正的。探讨我国近代军事改革的历史,我们愈加发现在从汲取外国近代军事理论知识到付诸实现的一系列过程中,付出较大贡献的人物应属北洋三杰,即王士珍、冯国璋和段祺瑞,尤其是冯国璋的贡献最为突出。笔者现依据史料,试图对冯国璋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贡献作必要的介绍、分析和评价,抛砖引玉,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是活跃在清朝晚期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对外交涉中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外交思想对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鸿章所提出地“以夷制夷”“和戎外交”“诚信外交”“弃藩邦保疆土”“重海防轻塞防”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外交思想进行阐述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军事思想研究二题季云飞林则徐(1785~1850),是中国近代最早主持反侵略战争的封疆大吏。他所组织领导的广东地区抗英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在抗英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军事思想。目前,史学界对于林则徐的反侵略军事思想的研究,除在一...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及运兵船拉开序幕的。而这次中国舰船在丰岛海面所以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与李鸿章由海路增兵牙山的决策失误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政府派兵“代剿”。6月4日,主持清朝军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接到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不遗余力地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对抗太平天国革命要求政治,经济平等的狂飙;他亲自组建新型的地主武装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各族人民起义武装;从而使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得以转危为安,而他自己却被戴上了“同治中兴第一功臣”的桂冠。他的军事思想,不仅被湘淮军统帅李鸿章、左宗棠等所师法,而且  相似文献   

14.
清末北方军事集团,前后有两个界定:一是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海军军事集团”;二是新政时期至北洋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新建陆军军事集团”。二者前后并没有直系的承接关系。但他们在创办军事教育方面都做出有目共睹的成就,促进了中国教育,尤其是军事科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军事集团创办并掌握教育主导权,导致教育的集团化和教育的私人化,形成中国军队派系对立,是最终促成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中国战争史和经济史上的一次突变,作为震惊中国传统思想界的一次警钟,在它发生后不几年,就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研究。本文拟从军事经济角度,考察和分析鸦片战争在军事经济方面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6.
蒋百里(1882-1938),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浙江海宁人。自幼才思敏捷,17岁中秀才,19岁入杭州求是书院。他生长在国家多灾多难的时代,眼见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国防不振,萌发了国防救国的思想,决心弃文习武。1901年东渡日本,1905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1906年去德国实习军事。学成归国后,终身致力于国防建设理论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兵学的精华。它的编纂是军事变革的产物。本文就《武经七书》编纂的历史渊源、历史地位及其时代价值进行了论述 ,揭示了军事变革对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阐述了七书的编纂对于中国古代兵学体系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意义 ,同时还指出七书中以“和”为起点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主体思想 ,对于我们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津是北洋海防重镇,是拱卫京畿的重要屏障,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周盛传所统盛军作为游击之师自1871年驻防天津以后,在李鸿章的总体设想下,对天津海防进了较为系统的重建和新造,尽管这些措置仍以海口设防为旨归,但客观上对于提高天津海防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事学者在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视对军事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出版了一系列有关研究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等方面的学术专著。上述著作证明,中国军事史学界弥补了“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追溯总结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程,揭示相对和平条件下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是军事史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由于化民研究员和胡哲峰副研究员撰写,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史》一书,是这方面研究的有益尝试。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合理,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分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何划分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分期?这是研究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史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没有困于党史、国史的分期,而是根据军事领域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初期的194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