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5月纪念红军强渡大渡河五十周年的前夕,我们来到安顺场采访了当年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老船工。安顺场是四川省石棉县一个小乡镇,座落在两山夹峙、水势湍急的大渡河畔。五十年前的今天,中央红军历尽艰辛长征到达此地。那时北有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杨森的部队,依凭大渡河天险堵截去路,南有薛岳的国民党中央军紧跟追击。蒋介石扬言要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妄图一举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  相似文献   

2.
杨诚 《云南国防》2001,(5):43-43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的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取得成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抵达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当时只有3条木船,红军过河速度缓慢,而四面围追堵截的敌军又一天天逼近。如果不尽快过河,红军将有被击溃于大渡河两岸的危险。毛泽东心中十分清楚j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1863年5月14日率领将士两万余人到达大渡河南岸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3.
60多年前,大渡河畔的石棉儿女用小木船护送红军强渡大渡河,谱写了一曲民拥军的不朽之歌。60多年后的今天,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人们传诵着金珠玛米救助三个失学藏族孤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不少读者致函本刊编辑部,提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地区会师,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红军强渡大渡河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著名军史专家徐占权研究员为读者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人新事     
乐至县兴建陈毅纪念园我党我军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领导人陈毅元帅的纪念园,前不久在四川省乐至县城内的灵鹫山上兴建,占地4000余平方米。(吴大贵)“大渡河连”赠旗捐款6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渡河连”副指导员,受全连官兵重托,带着签名的队旗和大家用津贴凑起来的1000元人民币,亲手送给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的安顺乡中心校和该校“十七勇士中队”。(黄志伦 庞茂龙)好部长唐代富四川荣昌永荣矿务局武装部部长  相似文献   

6.
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非常少见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军事博物馆《土地革命战争馆》中,陈列着一份1935年5月3日(原报日期有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政治部出版的第186期《战士》报.这份长征途中编辑出版的珍贵报纸,在“用我们铁的红军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勇猛精神,扫平一切当前敌人!”的大字标题下,刊登了《大渡河沿岸胜利的总结》和《“牲”部(即红1团)强渡大渡河的十七个英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六计连环、出奇制胜,不仅使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转战赤水河,在运动中消灭敌  相似文献   

8.
在当年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石棉县,真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继英雄少年赖宁和抢救国家机密材料而英勇献身的“舍己为公英雄民兵”万建昌等英雄之后,又出了一个为抢救一位落水藏族小学生而英勇献身的基干民兵彭云刚。他最近被共青团石棉县委授予为“舍己救人的优秀青年”,又被评选为石棉县“1995年度精神文明十佳优秀人物”。  相似文献   

9.
王树增 《国防》2016,(8):71-77
1935年5月20日,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泸沽城。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认为,如果川军死守横在大路上的富林,中央红军要从大树堡渡口渡过大渡河将十分困难,因此建议中革军委改变行军路线,选择小路从安顺场方向渡过大渡河。关于必经彝区的问题,刘伯承说:彝族分黑彝和白彝,黑彝是纯粹的彝族血统,是彝族的上层;白彝是彝汉混血,属彝族的下层。他们之间有矛盾,主要起因是彝人对汉人的猜疑和敌对,这是国民党当局长期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后果。但是,只要红军工作得当,是有可能通过的。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走进主展厅,中央展台上一挺外形少见的下插弹匣轻机枪高挂在展架上,非常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展板上的文字说明记载,这挺轻机枪参加过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从其枪管前部被炸断的两脚架座和机匣上炸掉保险机钮的弹痕看,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点将台     
十九世纪普鲁士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撰写的《战争论》一书,对战争本质等问题提.1935年5月25日上午,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组织17人突击队,以仅有的一条木船,曾敌人炮火,从四川省石楠县安顺场渡口强渡波涛汹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会理地区,经过讨论决定继续北上,越过大渡河,夺取西昌,实现到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 当时,北上渡过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即从沪沽东面翻越小相岭,经越西县城到大树堡,由此渡过大渡河;另一条是崎岖难走的羊肠小道,即从沪沽北面到冕宁县城,然后通过拖乌彝族聚居区,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  相似文献   

13.
张军贤  董佩林 《国防》2006,(6):79-81
长征开始前,刘伯承被错误地撤销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刘伯承随同红五军团踏上了万里征程。12月15日,红军攻占黎平,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上,不顾李德的反对,刘伯承被重新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这样,刘伯承就为长征的胜利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智取遵义黎平会议之后,红军准备北渡乌江,向遵义前进。刘伯承亲自到江边侦察情况,并指挥工兵连利用竹、石搭建了浮桥,使中央纵队和红五军团得以顺利通过。毛泽东走在浮桥上,连声赞叹:“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起了这样的桥。”红军渡…  相似文献   

14.
作为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朱可夫曾经在总参谋长的岗位上协助斯大林为粉碎纳粹而克尽职守。他组织了著名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亲自指挥过保卫莫斯科和攻克柏林等许多重要战役。并且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先后被派往乌克兰、斯大林格勒等  相似文献   

15.
徐向前的名字,在1930年我参加红军时就听说了,知道他是红军著名将领,英勇善战。但我与徐向前直接会面,并在他亲自指挥下作战,则是在18年后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战场上。临汾战役“打鼠如虎”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我所在部队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向鲁南敌后进军,攻下津浦铁路官桥据点,全歼守敌。后向鲁中转移,参加胶河战役。这年底,独立师转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8年2月,独立师正式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旅,我任该旅旅长,张春森同志任政治委员,指挥原独立师所属的3个团:第109、第110…  相似文献   

16.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父亲刘伯承先后参加过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在同李德、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中,曾两次被撤销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但他大义当先,荣辱不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作为红军总部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他在强渡湘江中的殿后血战;在遵义会议前后的善战与智取;在巧渡金沙江中扮演主角的重复诈敌;在彝海结盟中与小叶丹的民族礼赞;在大渡河畔昭示“我们不会成为石达开”的必胜信心;在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斗争中的大义凛然……这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史上留下了千古的绝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也是父亲逝世20祭年。追忆历史,缅怀父亲,我尽我的所知,把父亲在长征途中的尘封往事,告诉读者,留给历史的后来人。  相似文献   

18.
每天到了驻地,周总理都亲自指挥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常常是自己打洗脸水,同大家一起吃住,要大家早些休息,有时还亲自检查大家就寝后的情况。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凉山,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时称“彝族同胞”是红军战士的骨肉同胞……阿尔木呷目睹红军在城里打土豪、斗恶霸、开粮仓、济彝汉穷苦百姓,开监狱、责令伪县府“彝务科”释放所谓“换班投诚”作抵押品的彝族人质,发给路费……这个彝族贫苦的人毅然投军。他曾担任中央警卫团战士,多次保卫过周总理。阿尔木呷同志每每谈到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往事,都抑制不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2日,随着“神舟”6号的发射升空,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这个中国最大也是最早建立的卫星发 射基地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它的第一任司令 员,当年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的孙继先将军同样有 着传奇的经历和故事。  相似文献   

20.
将军的隐秘与领袖的疑惑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之后,一路向北疾进直指川康。国民党调集重兵对红军加强围追堵截,企图寻机一举歼灭之。为避实就虚,红军决定通过彝区进入川康。 蒋介石细观局势后,便松了一口气,口出狂言,断走红军难以通过地形险要、江河阻隔、彝汉矛盾重重又语言不通的彝区,坚称“朱毛必步石达开之覆辙无疑”,并下亲笔手谕“勤勉彝民番族,协助剿匪”。 然而,红军在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闪电般的“彝海结盟”之后,安然无恙地通过了彝区,从而乘势抢渡大渡河,飞夺沪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