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为庆祝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1同17日。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向探月工程成就展捐赠一批以“赞颂探月梦圆、讴歌军工精神”为主题的书画作品。此次捐赠的46幅书画作品由国内50余位知名艺术家创作.作品将在今年举行的探月工程成就展上展出。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向参与创作的艺术家颁发证书.国防科工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吴志坚主持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2.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5月16日,在“第二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与作者热切交谈计算机仿真技术,并题写“探月工程”,后合影留念(见图)。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于7月21日在香港科学馆开幕。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实施十年以来的第一次展览活动,众多珍贵实物和模型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探月的?为何要探月?我们在深空中能走多远?探月工程“三元老”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为你权威解读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7月21日在香港科学馆正式开展,这是探月工程实施十年来首次以国家名义举办的主题展览。展览不仅集中展示了探月工程的巨大成就,更为香港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创新与发展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嫦娥二号”自诞生之日起。继承“嫦娥一号”“中华牌”血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将对我国整体探月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2月2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国民生银行在京共同举行“中国民生银行向嫦娥二号任务有功人员捐资仪式”.以激励探月工程有功人员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10.
此时此刻.月亮之上.”嫦娥””玉兔”携带的两面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月球闪耀”中国红“,创新成就”探月梦”。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今年7月在香港科学馆成功举办。作为探月工程实施十年来首次以国家名义举办的主题展览,为各界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创新与发展的窗口,备受赞誉。现将各方评论收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探月工程研制的全寿命周期为主线,结合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按组织体系建设.管理内容和支撑体系建设等三方面,从系统工程管理的角度对探月工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绕月探测工程的有关进展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栾恩杰说,绕月探测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转阶段的评审工作,开始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整个工程进展顺利。2007年前,将完成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飞行。 栾恩杰介绍说, “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第一步,即绕月探测工程已立项实施,后两步“落”和“回”则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作为重大工程的建议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9-30
中国首次开展的探月工程再入返回试验日前取得圆满成功,而大约在同一时间点上.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英国商业载人飞船“太空船”二号接连发生坠毁事故。一方面,欧美等国对太空探索的勇敢尝试昭示中国必须加快稳步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航天型号的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政府资金和政策等的有力扶持会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五届珠海航展的展厅中,“嫦娥一号”卫星模型和探月工程雕塑特别引人注目。今年2月才刚刚由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的“嫦娥工程”,将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壮举,受到国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07,(11):F0004-F0004
2007年10月19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家合作企业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向该公司赠送了“嫦娥一号”卫星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从“嫦娥奔月”的浪漫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壮烈实践,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神秘太空的探索与追求。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一次拔地而起,直冲寰宇。承担中国探月工程“落月”使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这里奔向月球。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3月1日下午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静谧、遥远的月球和我国首位月球使者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拥抱。伴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7日,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听取了探月工程工作汇报,审议通过嫦娥三号任务首选发射窗口、三期工程转入初样阶段和2013年探月工作任务安排。探月工程总指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马兴瑞出席会议并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  相似文献   

20.
正澳门科技大学于2005年开始参与"嫦娥探月工程"载荷研制及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2018年7月,澳门科技大学成立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同年10月8日正式挂牌,成为天文与行星科学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12月15日,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澳门科技大学揭牌。实验室/中心的成立是国家大力发展深空探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提升澳门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