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思想,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物质实力,又直接关系到其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的命运和前途。因而,它一向被那些富有远见的国家政府及战略思想家、理论家所关注。同《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并称为19世纪资产阶级军事科学杰出代表人物的若米尼,就是一位高度重视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军事理论家。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各国的军队和国防普遍陷入了一种停顿状态。若米尼当时为之服务的俄国,在1828至1829年俄土战争以后所出现的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军队和国防建设也落入了一个低点。而身为国家和军队最高统帅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却又对改变这种  相似文献   

3.
罗亚明 《国防》2001,(2):25-26
尚武,即崇尚武事。在现阶段,国民的尚武意识集中表现为对军队、对军人的尊重和热爱,对国防活动的热情参与,以及对相应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尚武意识往往是实现国家意志、净化民族品质的有力武器。因此,尚武意识的强弱,也就成了衡量民族兴衰成败的重要指数。在当前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国民的尚武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平建设时期,没有战争年代那种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4.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防之所以不可无,不可弱,是基于战争的阴影至今还在人类社会中幽灵一般地飘忽游荡。谈国防意识,必然要联系到战争。因为,对国防的认识,首先涉及对战争的理解。战争观直接决定人们的国防观。  相似文献   

5.
国防信誉是指国家和公民在进行国家防卫活动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可信程度的意识形态。良好的国防信誉不仅指导规范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态度和行动,而且是促进民族振兴、经济繁荣、国家富强的精神力量。在长期和平环境之中,和平麻痹思想容易滋长,只有树立强烈的国防意识,维系极高的国防信誉,才能有效地保卫国家的安全。国防建设既包括精神力量建设,也包括物质力量建设,而强化国防意识则是维系国防信誉的必然要求,是立国、强国、夺取未来战争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国防意识也是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人民有了强烈的国防意识,才能自觉地去从事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6.
国防意识谈     
何谓国防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公民对国家防卫问题所持的思想观念。它一般表现为公民对战争和国家防卫问题的关注,对国防建设和国家各项防卫政策、措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我国公民的国防意识,具体内容应包括:热爱和平,反对外来武装侵略的防卫观念;崇尚英雄和军人威仪的观念;关心国防建设、为富国强兵多作贡献的思想;依法服兵役,献身国防事  相似文献   

7.
吕宏  任丰乐 《国防》2012,(3):25-26
国防动员工作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是实现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影响战争全局、制约战争进程、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必须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努力在提高国防动员能力上下工夫、使实劲、求实效。  相似文献   

8.
刘金生 《国防》2002,(6):10-11
国防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和利益观以及相关的国防知识,对全体军民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国防教育都是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的基础工程。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没有深入持久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 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国正处在和平建设时期,将近30年无战事。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识开始淡化。许多人不关心国防.只追求物质利益.这种国防意识的缺失无疑是让人担忧的。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自然离不开经济的强盛,但国防作为国家的脊柱.同样不可弱化。拿破仑说过: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的。以瑞士为例,这个永久性中立国虽然已经160多年没有战事.却始终在做着战争准备。这个国家有着十分完善的地下掩体,里面有水和食物.一旦开战,可随时供人使用。瑞士的常驻军队只有3500人,但战时却可动员35万预备役军人参战,其中还不包括专业技术兵种。一位瑞士的外交官曾自豪地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如此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国防动员制度,使这个中立小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安然无恙。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失去忧患意识的国家是危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安危存亡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国防建设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国防意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此时正值民兵整组之际.希望我们民兵能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认真搞好训练,真正做到平时能工,战时能攻。让我们自豪地说:“我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整体上讲,将始终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而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标志是人才的问题。军事需要人才,需要领军人物、骨干队伍。而现代军事则更加需要政治素质过硬并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因此,人才问题永远将是任何军工企业长时期的竞争核心。第一、当前军工企业面临的人才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作为承担着国家安全防卫使命的军工企业,人才问题始终就是极为严肃的根本问题。但目前军工企业却正呈现了人才青黄不接、大批外流的严重趋势。人们一定会问:人才为什么会外流?作为军工企业在人才问题上,为什么会明显缺乏凝聚力?为什么会失去强大的…  相似文献   

11.
梁军 《国防》2001,(12):33-34
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和平建设时期巩固国防,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民和组织增强国防意识,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基础工程。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此苟安心理积淀,和平麻痹思想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加大贯彻实施《国防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防至关国家存亡兴衰,不可不视若生命。国防的强弱,首先在于精神上的防线,在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性,在于存乎一心的国防意识。普遍的规律是,当战争恶魔降临时,人们的国防意识极强;当久居和平环境时,人们的国防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趋淡化。因此,在当前的相对和平环境中,在改革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提高人们商品意识的同时,必须增强人们的国防意识,才能确保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是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中东历次战争中获胜?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原因,是与以色列重视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有关。 以色列重视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德纳和纳哈尔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我党历来重视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认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形势和战略格局的发展变化,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述,集中体现在遏制战争、不惧战争恐吓,顺应时代潮流、谋求和平发展,做好打仗准备、赢得有利战略态势等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基本理论,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国防小辞典     
文星 《国防》2004,(5):31-31
国防观念 人们对国家防卫问题经过理性思维而作出的正确反映。一般表现为公民对国际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注,对国家防卫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措施的认同和参与,等等。国防观念包括国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不同的民族、国家会形成不同的战争观、有着不同的战争行为、战略战术思想呢?这些都是战争文化的研究范畴。从战争文化的视角剖析美军的“基于效果作战”理论, 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从其他角度难以触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袁峰 《国防》2001,(1):30-31
有人讲,早熟的战争和晚熟的和平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确如此.回首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生灵涂炭,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又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威胁和恐惧.战争使善良的人渴望和平,也使邪恶的人变得疯狂.爱好和平的人和迷信武力的人都没有闲着,一边是努力铸造和平盾牌,另一边则忙着打造战争机器.几经沧桑之后,人类终于跨进了21世纪.新的世纪是否会如过去一样总是战争与和平相伴?新世纪大国的国防是和平之"盾",还是战争之"矛"?人们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黄义昌 《国防》2001,(10):15-16
实现国防动员的快速、高效,既是战胜敌人、赢得战争的前提条件,也是慑止战争、维护安全的重要因素.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是任何深谋远虑的国家未雨绸缪,以求先胜之算的必然选择.在新的世纪,要完成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伟业,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天下并不太平,战争并未走远.目前,分裂祖国的势力依旧兴风作浪,祖国统一的斗争尖锐、复杂;霸权主义国家仍在颐指气使,加紧对我国实行围堵、遏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和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9.
军转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各国从战争或冷战环境转向和平环境的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种调整国防战略.削弱国防预算.压缩军队与国防规模,调整和改革国防工业.将原先只用于国防的国家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文星 《国防》2004,(5):31
国防观念人们对国家防卫问题经过理性思维而作出的正确反映.一般表现为公民对国际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关注,对国家防卫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措施的认同和参与,等等.国防观念包括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道德观念、国防法制观念和国防义务观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国防理论是国防观念的灵魂,不同的理论决定了不同内容的国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