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法战争对台湾防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3年,法国侵略军挑起中法战争,战场集中在越南与中国滇桂边境、闽浙及台湾地区。1884年,“六月,法舰犯基隆,复犯沪尾,均击退之。八月,法军据基隆,铭传退驻台北,法军遂封禁沿海”《台湾通史》,6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这是继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台湾又一次遭受侵略的重大事件。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又一次凸现,清政府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举措。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中法战争对清政府台湾防务的影响。一、“御外侮”为主的台湾防务观的完全形成清代的台湾防务观,随着清政府对台湾战略地…  相似文献   

2.
1884-1885年中法战争中,法国海军采取“踞地为质”的战略,妄图占领台湾基隆和沪尾(即淡水),以达到向清廷勒索赔款的阴谋。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基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军事牵制战略,利用基隆附近有利山势地形,扬长避短,与法军展开拉锯战,待机破敌,有利地消耗了法军有生力量,最终取得基沪战役胜利,实现了抗法保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1884年10月1日法侵华舰队为继续实现其“据地为质”的作战企图,发起第二次进犯基隆之役。两军对垒形势,一直持续到1885年6月中法战争结束、法国侵略军撤出为止。1885年5月11日,孤拔因伤发作致病死于澎湖;6月21日,法军撤出基隆后,留下一片521名官兵的墓地,成为法国  相似文献   

4.
豫夫 《当代海军》2006,(7):66-67
为便于舰队兵力整合运用,提高海上作战能力,统一管理去年12月成军的“基隆”和“苏澳”两舰及今年底到台湾的“左营”和“马公”两舰,台“海军司令部”于5月23日在位于苏澳的中正基地,举行了261战队即“基隆”级舰战队编成典礼,赋予该战队全面指挥管理“基隆”级舰作战训练事宜。台军在体制调整、编制减少的情况下,专门增设261战队,可见其对“基隆”级战舰的高度重视,也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野心。“基隆”级舰1个多月内2次改隶台湾当局从美国购买的“基隆”和“苏澳”两舰,去年12月成军后,先是由“舰  相似文献   

5.
牧洋 《当代海军》2008,(6):54-56
基隆港坐落于台湾东北部的丘陵地带,这里海岸线曲折,多岬角、港湾。基隆港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临海,港外也有岛屿形成天然屏障。基隆港交通便利,有联外货运道路8条,均与南北高速公路、北基公路相连。铁路有专线直通港内各码头,并可与北回铁路、南回铁路衔接,为台湾第二大国际贸易港。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法战争曾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这一胜利,由于清政府的妥协卖国政策,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之事。 台湾保卫战则是中法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对整个中法战争产生巨大影响。作为临危受命督办台湾军务的刘铭传,是一位力主抗法,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在领导抗击法寇,保卫台湾战争中,他无私无畏,联络广大爱国军民,同仇敌忾,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代近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25日,台湾从美国购买的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台湾改称“基隆”级)中的最后2艘(DDG-1803“左营”号和DDG-1805“马公”号)抵达苏澳港,11月2日正式成军。  相似文献   

8.
台军方向美国采购的“基德”级导弹驱逐舰“基隆”号以及“苏澳”号,已经在2005年12月8日下午驶进苏澳港。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方依计划9日邀请接舰官兵家属前往苏澳登舰参观,而陈水扁以所谓“三军统帅”身份在12月17 日亲临基隆主持了“基德”级军舰成军礼。  相似文献   

9.
耕海 《当代海军》2008,(5):52-53
苏澳港是一个天然良港,位于台湾东北部,由北方澳、苏澳、南方澳三个港区组成,呈马蹄形分布。北方澳为军用,苏澳为商用,南方澳为渔港,是台湾为数不多的三港合一港口。苏澳港距台湾重要的北部大港基隆港50海里,南距台湾东部的主要港口花莲港海上行程44海里。  相似文献   

10.
李剑  李为 《当代海军》2006,(1):28-34
2005年12月17日,“基德”级导弹驱逐舰的前两艘“基隆”号(1801)和“苏澳”号(1802),在台湾苏澳军港举行了成军典礼。随后两舰开始进行为期三周的基地训练。在将舰上的指管通情系统与海军的“大成”系统进行链接,并和其它类型舰艇进行综合操演后,“基隆”号和“苏澳”号导弹驱逐舰将开始正式服役。“基德”级导弹驱逐舰是2005年10月下旬,美国军方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举行向台湾交接仪式后,其中的“基隆”号和“苏澳”号两舰离开美国,经由巴拿马运河,横越太平洋,返回台湾。返台时,除台湾海军的700多名官兵外,随舰的还有部分美国军方人士,他们在舰上协助台军操作。在回台前最后一站关岛启航时,两舰降  相似文献   

11.
于喜斌 《环球军事》2010,(16):52-53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参谋总长”林镇夷深信命理,不仅平日里经常前往基隆和平岛的天显宫求神问卜,甚至今年7月在衡山指挥所坐镇主持“汉光26”兵棋推演期间,  相似文献   

12.
台湾是典型的海岛外贸型经济,其外贸总额占台湾生产总值的90%左右,高雄、基隆港是台湾最重要的两大港口,西南、东部和东北航线是其最主要的外贸货运航线。其中西南航线又担负着85%左右的运输任务,是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军方认为,未来海战应以反潜和反水雷作战为重点,其基本观点是以内线扫雷和外线反潜相结合,实施海空配合,立体反潜。台湾反潜作战主要有3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晓强 《现代舰船》2012,(7):61-63
"基隆"级导弹驱逐舰是台湾于本世纪初期向美国海军购买的"基德"级导弹驱逐舰,主要用于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经过美国海军服役改装及"新威胁提升"计划后,"基德"级舰具备了强大的防空、反舰、反潜及战场管理能力,可担任由不同作战舰艇混编的编队旗舰,亦可在岸基防空制海兵力所涵盖的海域外,执行外线机动作战任务。加入台湾海军后,"基隆"级舰主要担任重要海域侦巡任务,并扩大监侦范围,增加了台湾军方预警反应时间,是台湾海军扼守重要海域阻敌进犯,与陆基作战中心进行联合制空、制海作战的海上尖兵。  相似文献   

14.
近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台湾海军从美国购买的4艘“基隆”级导弹驱逐舰成军不到3年,却因舰上战斗系统零部件早已停产,开始出现零部件缺料和维修危机,台海军方面担心,过不了多久恐怕连舰上的导弹都打不出去了。  相似文献   

15.
淡水之役是中法战争后期的一次港口防御战,也是清廷下诏对法宣战后旗开得胜之役,有“淡水大捷”之称。以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的刘铭传认为,在整个台湾保卫战中,“论战功固以沪尾一捷为最著”①。由干法军在战斗中受创,史学界对此役评价甚高。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论者多就清朝方面的记载进行研究。一面之词不免失之偏颇,有些情节或夸大或缩小,与事实不甚契合。本文拟将笔者阅及的法国有关档案和著作,结合中国现存史料进行比照分析,旨在揭示淡水之役的若干内幕。一、法军入侵淡水的缘由法军为什么要攻打淡水?法国当局是否把淡…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期间,针对法国"封禁"台湾的做法,知识分子和地方官员纷纷引用国际公法加以评析,从法理到实效,从虚封到复封,对法方滥施封港权力的殖民行径进行较为全面的批判。由于海战实力不足,清政府引入国际法的意图在于引起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借以维护台湾主权。在此背景下,晚清中国对外来公法的解读有其合理的一面,也难免掺杂舍此就彼、趋利避害的本地立场和自主理解。  相似文献   

17.
耕海 《当代海军》2008,(1):48-50
台湾岛东濒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有很多优良港湾,同时也有部分人工开挖的港口。目前,台湾海军使用的主要港口有左营、马公军、高雄、基隆、台中、苏澳、花莲、台北、安平和台东等。其中,左营港是台湾海军第一大军港,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个海军专用港。  相似文献   

18.
鸡笼一战气先王,沪尾设险畴能婴? 其时马江已失利,黑云漠漠愁孤城。忍饥犯瘴五千士,尽与将军同死生。手提百城还天子,异事惊倒汉公卿。这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游历台湾时所作的《游台湾追怀刘壮肃公》诗中的几句,作者以朴实的笔调,热情地赞誉了清末爱国将领刘铭传率军抗法保台的英勇业绩。刘铭传(1835—1895年),安徽合肥人,字省三,早年从军,官至提督衔。1883年末,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侵略军意欲侵占我台湾宝岛。清政府为加强台湾军务,命刘铭传以巡抚衔率兵增援台湾。在刘铭传抵台前,台湾军事  相似文献   

19.
台湾光复以后,关于中共在台湾的地下组织、活动与溃败之经过,国民党安全局的机密文件有这样一则记载: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台湾回归中国.为了在台湾开展工作,中共中央派台湾省籍干部蔡孝乾为台湾省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蔡孝乾由延安出发,间道潜行三个月,于12月抵达江苏淮安,向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张鼎丞、组织部长曾山,洽调赴台干部.1946年2月,蔡孝乾率领张志忠等,分批到沪,与华东局驻沪人员会商,并学习一个月.同年4月,张志忠率领首批干部,先由上海搭船潜入基隆,开始在台湾建立地下党组织.  相似文献   

20.
阅读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史料,令我想起一首古诗:“血战救边速,烽火连南天。当须徇忠义,誓死报国恩。”用这首诗评论刘铭传,并不过誉。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从1885年~1890年(光绪十年~十六年),他是清代的首任台湾巡抚。在有关台湾的史料和典籍中,诸如台湾建省、中法基隆之战、中法淡水之战、月眉山之战、台湾第一条铁路、淡水至福州海底电缆、港水港建设等重大历史事项,都与刘铭传的名字紧密相连。台湾稍有历史知识的人,没有不知道刘铭传的。敢于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血战到底 光绪十年(1884年),法帝国主义在越南得手之后,又图谋占领中国领土台湾。形势危急,清政府派刘铭传以巡抚衔出任台湾军务督办。为迎战侵略者,他向清廷提出了《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