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成果速递     
《中国军转民》2013,(11):7-8
我国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试车成功 近日,新一代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全系统首次点火试车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液氧甲烷发动机研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8月2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的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民用航天3米2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关键技术,也表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也是继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2米分段发动机工程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日披露,中国首台泵后摆火箭发动机首次试车已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泵后摆核心技术的国家。据介绍,此次试车的首台泵后摆发动机,是在已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的120吨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基础上,通过局部调整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泵后摆技术的有效验证。该发动机采用了全新研制的多种零部组件产品,尤其是多层波纹管柔性连接的高压摇摆软管,承受住了涡轮泵排出的高温高压富氧燃气多重考验,在试验过程中活动自如,结构可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是中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该院院长刘志让说,泵后摆技术将摇摆装置后置,不  相似文献   

4.
资讯     
正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5.
<正>1月8日14时54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大推力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了一次型号可靠性试车,进一步验证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能力,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执行空间站任务奠定基础。此次试车时间为500秒,与发动机在火箭上的飞行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6.
正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7.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8.
《现代军事》2008,(6):12-12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与生产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183;涅斯捷罗夫2008年4月14日称,俄罗斯新一代运载火箭“安加拉”系列将于2010年开始进行飞行试验。“安加拉”火箭是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原设计用于发射重型载荷,但也可提供多种配置,具备将2~24.5吨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的能力。俄罗斯计划该型火箭的发射活动将主要安排在俄罗斯西北部的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以减少俄罗斯对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依赖。按计划,俄罗斯将在2010年进行该型火箭的飞行试验,2011初发射一枚轻型“安加拉”火箭,同年底发射一枚重型“安加拉-5”火箭。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试验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伴随着航天事业走过60周年的辉煌征程,六院为中国航天研制交付了上百种质量可靠、性能卓越的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的引领下,孕育厚植了具有时代特点、航天特征和发动机特色的六院动力文化,成为航天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宁夏科技》2002,(10):33-33
美国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183;马)最新研制的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于今年8月下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美国新一代军用火箭的诞生。洛&#183;马和波音两巨头各自研制的宇宙神5号和德尔塔4号火箭在击败了众多竞争者后成为了美国下一代军用火箭。  相似文献   

11.
<正>航天科工集团所属航天三江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一级,减装药状态)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高质量比固体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了解,该固体运载火箭(一级)是当前我国直径最大、推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在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探月工程三期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之际,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其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的空白,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这一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情况。答: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所以是名牌火箭,就是可靠性高,发射的成功率很高,在世界上,不管是欧盟、日本、印度还是美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就由长征三号丙火箭来完成,这一次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第5次飞行。长征三号丙火箭和长征三号甲的区别在于运载能力不一样,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基本上搭3吨以下的卫  相似文献   

14.
<正>"长征三号丙"(简称"长三丙")火箭是我国首枚非轴对称构型运载火箭。在此之前,我国的火箭不是没有助推器,就是有带对称的四个助推器,"长三丙"火箭采用两个助推器,这在我国是首创。作为我国第一枚结构外形非全对称的大型运载火箭,"长三丙"火箭面临最大的考验是飞行过程中的平衡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师们根据多年研制经验,反复分析研究,多次探讨和试验,对一级尾段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了捆绑两枚助推器,并安装两枚尾翼的要求,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既是红军长征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2016年11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近三倍,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至此,我国由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基本配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全部首飞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国际上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率仅为50%。中国运载火箭首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12月27日20:45,一个必将载入中国航天史的重要时刻。"……5,4,3,2,1,点火!"他的口令声响九州,在高温烈焰的托举下,庞大的长征五号火箭缓缓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他就是王光义,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01指挥员。现任文昌航天发射场发测站副站长,王光义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长五和长七两型火箭的双料"01"指挥员。  相似文献   

17.
正"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前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王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大火箭肩负大使命作为我国目前起飞规模和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直接服务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空间站工程和火星探测工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并用于不同轨道大型载荷及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  相似文献   

18.
竖立状态的运载火箭一旦遭遇地震,极易造成箭体倾倒等灾难性后果。为了确保运载火箭在地震中的安全,针对某型运载火箭,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得到了火箭的弯矩、位移响应峰值沿箭体纵向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火箭关键位置处弯矩响应的频域特性,设计了火箭的减震措施,并分析了火箭与发射台的连接刚度、隔震支座刚度对火箭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火箭弯矩响应的最大值发生在靠近火箭尾段的位置,位移响应的最大值发生在火箭头部位置;改变火箭与发射台连接刚度以及在发射台底部加装隔震支座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小火箭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分析SpaceX公司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猎鹰9"火箭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系统概括了SpaceX公司特点和"猎鹰9"火箭相关飞行试验,采用经验总结法剖析了SpaceX公司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了海上平台垂直回收的优缺点和重复使用关键技术。通过模型假定和仿真计算表明,"猎鹰9"重复使用火箭运载能力损失约30%以上、发射费用可降低30%;在此基础上提出"猎鹰9"火箭后续跟踪研究的主要问题,我国低成本运载火箭发展策略以及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差距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性能评估,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有效解决了数据缺乏问题,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离差最大化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使用单一赋权方法导致的主观性或者客观性不足的缺陷。最后,通过对国内外5种类型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性能进行评估排序,对比数据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对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估与排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