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有老母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母亲有了更多的依恋。工作再忙,每周也要给她打一次电话;出差路过或大多的假日,我都会赶回家陪她过上一两天。尽管在我的眼里母亲这一二十年都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太老的痕迹,快人快语,小跑着走路,但她毕竟已是83岁的高龄了。我常在心间发问:属于母亲的时间究竟还能有多少?我还能再尽多少孝呢?若真有一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突然不在了,我对家乡还会这般牵挂吗?我的世界还会这样精彩吗?不敢想像。  相似文献   

2.
吴殿根 《政工学刊》2004,(11):60-60
近日看到一则故事,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天,一封从察里津前线发来的急电送到了列宁手里。内容是:“冬天就要到了,士兵还缺少冬衣御寒,弹药将尽,已申请解决。总部机关迟迟未予答复。”列宁让通信员把电报送到军需供给部。一小时后,列宁打电话给部长:“你好,我是列宁,送去的电报收到了吗?”“没有收到。”“请去查一下邮件。”“我马上去,然后给您去电话。”“不,我等着。”部长立即检查邮件,电报找到了。他给列宁回电话:“电报我找到了,现在我与同志们研究一下,再给您回电话。”“不,我等着。”磋商后,部长回电话:“一切说好了,现在…  相似文献   

3.
综合协调避免令出多门扰基层去年,1号台风“珊湖”刚过,广东省梅州军分区司令部一位参谋就下发通知,要求各人武部上报受灾情况。有个人武部电话报告没有受灾,而这位参谋却一定要书面报告。人武部值班员无奈,只好写了份“没有受灾”仅4个字的书面材料上报。这岂不是给基层“添乩”?在人武部检查指导工作的军分区林  相似文献   

4.
李宇镝  檀子娜 《国防》2004,(7):52-53
凌晨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美国总统惊醒。电话那端传来了令他震惊的消息:“美国将遭受俄罗斯核打击!”随即,总统命令全面启动“导弹防御系统”。但没过多久他便被告知,俄来袭导弹飞行诡异,且均为分体弹头,“导弹防御系统”根本不起作用,美各大城市已陷入一片火海……这也许只是一种幻想。但究竟存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有没有致命克星呢?答案是肯定的。俄美两国在战略武器矛与盾方面的角力由来已久。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这种角力曾有缓和的趋势。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大搞国家…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电话已成为最快捷的联络方式 ,一些官兵热衷于打电话 ,而不愿动笔写家信。为何热了电话冷了家信 ?是父母希望听电话而不愿看家信吗 ?让我们听听部分父母的心声。家信的份量重如金古时有“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古训。当今家信的份量几何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其它方式对部分战士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他们希望孩子打电话 ,更希望他们多写家信。新战士小王的母亲讲 ,小王到部队后两个多月的时间 ,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 ,虽然每星期都打电话 ,但比起来还是信重要 ,电话听着虽然亲切 ,但家信却可以随时拿来看 ,每…  相似文献   

6.
电话之痒     
【如果说情书让我们有所寄托,日记让我们有所宣泄。那么电话呢?电话让我们有所倾听、有所倾诉。如果说情书和日记扮演的种种角色已经各就各位,那么就让电话回到耳朵吧。如果说每一声电话铃响都能触动你心灵中最柔软的部位,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解读电话,解读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电话之痒。】  相似文献   

7.
某县人武部干部昊某爱与同事开玩笑。一次春节期间,吴某趁贾某节日值班机会戏弄贾某,冒充上级机关首长电话查岗。贾某没有听出是谁,一本正经地报告情况,被昊某大肆戏弄了一番。贾某刚放下电话,省军区打来电话,检查值班在位情况。没好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的一天,县纪委一人电话打到我校教师办公室,说我写信检举了学校领导张某的腐败行为,要我马上到县纪委做笔录。做完笔录回到学校后,我发现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学校领导就更不用说了,此后三番三次刁难我。我没了朋友,每天都在郁闷中度过,晚上总是做噩梦,几年下来,头发也白了一半。我总在想:举报干部行为是合法的,有关部门为什么不保护我?一想到这些年的痛苦遭遇,我就后悔不已,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去管闲事!请问,保护举报人,国家到底有没有规定? 晓松  相似文献   

9.
“兰部长,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咱们哨所装修好了没有?新的护边员有没有入住?您告诉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给我打电话。”临近年关,正在南疆支教的诺亚堡民兵哨所哨长陈振旺再次拨通武装部部长兰斌的电话,牵挂之情溢于言表。电话另一头的兰斌说:“振旺,你安心支教。上级对咱们哨所非常重视,新建的屯垦文化纪念馆已经竣工,哨所也装修一新,我们根据连队上报的名单正在遴选护边员,保证春节前入住,履行好守边护边的职责,让祖国放心,让人民过好年!”  相似文献   

10.
【战争年代的电话是用来打仗的。那时军营的电话没有温情,有的只是杀气。而现在,军营的电话大概打给亲人和恋人的居多。军人的职业应有的那份杀气与浑厚被电话那端的温情软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未曾见识过的轻飘飘的潇洒……】  相似文献   

11.
同桌的你     
一天,收到一封信,地址不详,从邮戳看,来自陕西,里面只有一句话:我仍记着“713600”。我看了半天,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电话?不像。暗号?更不对。蓦然我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原来这几个数字是老家的邮政编码。难道是家里父母兄姐怪我不给家里来信?我想了想,不对呀,经常给家里通电话呀!不是,可又是谁呀? “想什么呢?新兵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12.
军人都有个黄挎包,枪一样常背着,里面或许只有一把牙刷、一个牙缸和一封未来得及寄出或刚收到的信。军人没有多少钱财,但多有厚厚一摞信,至少在新兵时代。信,你来我往,比电话自由,电话常常找不着军人;军人有空打电话时,家人或许正熟睡。  相似文献   

13.
打电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卫星任务发射前夕,一位三期士官在海上通过卫星电话给自己刚刚分娩的妻子——……"喂,我是福建,嘿嘿,老婆,生了没有?""不知道。你这个没良心的,这么多天也不打一个电话……""老婆,你别生气呀,我现在在海上打个电话不容易啊,十分钟就会自动切断,咱们要抓紧时间啊……"  相似文献   

14.
我真的不想当兵了,我想回到家乡去?电话那边,战士哽咽着,用生硬的普通话向我诉说着。三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电话那头小战士普通话讲得很慢,很吃力,自我介绍是彝族人,家在四川偏远的山区,刚刚从新兵连分到连队。自我介绍完以后他  相似文献   

15.
一路格桑花     
北京的六月,很热,不是一般的热。徐军躺在铺上,辗转难眠。后天填写志愿,是瞒着母亲"先斩后奏",还是先知会她一声?徐军犹豫不决。次日,吃过早饭,徐军鼓足了勇气拨通家中的电话:"妈,我填了去西藏的志愿。""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楚。""妈,我想去西藏……"徐军不忍欺骗母亲,可话刚说一半,那头的电话就挂了。在徐军的记忆里,西藏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  相似文献   

16.
5月2日,是“五一”长假的第二天。这一天,久旱的黄河口地区突然天气陡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在这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意想不到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悄悄打响了……10:00,东营军分区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 “叮铃铃……”,山东省东营军分区值班室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正在值班的政治部丁干事立即拿起电话:我是河口区人武部尤部长,昨天一位佩戴大校军衔的军人,来到河口区招商局,说是受部队首长委托,准备在河口区投资四个亿,成立生产养殖基地。此人名叫冉维起,自称是北京军区某部驻青岛基地的副主任,他随身携带有军官证、某部后勤部成立“东营市生产养殖基地”公函、干部任命  相似文献   

17.
“你从哪儿打电话来?”伯特问道。此刻他正在默顿街和斯普路斯街交角处的办公室里,一边听着电话,一边透过窗户注视着窗外拥挤的交通。“在戴尔街和金街交叉处的一个公用话亭。”传来的是本恩的微弱的回答,“从你那儿往南走四个街段,往东走几个街段。”伯特看了一下钟,喊道:“你现在就开始走,我们在半路上碰面。”他砰地一声放下电话。而只是在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太快挂了电话,没讲清楚互相怎么走法。实际上,在两个交叉点之间恰好有70种不同走法的线路,而且线路之间的选择跟距离没有什么关系。那么,你怎么理解本恩话中…  相似文献   

18.
爸妈生了我们姐弟俩,姐姐出嫁后,我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当了兵,家中就留下了爸爸、妈妈两人。在文化娱乐活动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的农村,闲暇时节,他们常常是大眼瞪上眼,一坐就是半晌。一家人聚少离多,电话是我们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接电话也似乎成了二老的乐趣,每每听到铃声响起,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抓起听筒。以前,家中没有电话,无论是近在无锡打工的姐姐,还是远在河西走廊的我,想通过电话给爸爸、妈妈报声平安,很是件不容易的事。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村里有了第一部公用电话,装在堂兄尔康的小商店里。因有层亲戚关系,我便往公用电话上打,  相似文献   

19.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话诈骗越来越猖獗,对公众造成的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更让人担心的是,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实施诈骗的手段还在不断翻新,新的电话诈骗模式层出不穷,这无疑会给公众的财产安全带来更大的威胁。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王大妈,这一天被一个突然打来的电话吓呆了,电话里一个男青年开口就叫了她一声妈,紧接着就是被打而传出来的哭声。之后另一个男子在电话里告诉王大妈,她儿子借了高利贷一直没还。这个电话让王大妈霎时感到天旋地转,她立即去了银行,按照电话里提供的账号进行汇款。尽管银行工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