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与中国近代航空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出发,探讨留学生如何参与近代中国航空工业建设,以及对近代航空工业的发展作用和贡献,并简要地分析中国航空工业虽起步较早,但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并未充分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回顾60年的奋斗历程,憧憬航空工业的美好未来,我们坚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伟大目标,是我国航空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竞争平台。但面对跨国公司的涌入,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观念上的更新、体制上的转变、技术上的创新、商业上的运作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中国企业要尽快解决,否则将会被经济全球化、贸易国际化的浪潮抛到市场的边缘。作为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重任的中国一航,要实现2010年跻身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集团愿景,集团制定了“立足航空主业,相关多元发展,实现三个大体相当”的战略目标,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指出:“集团必须以资本运作为突破,…  相似文献   

4.
2001年9月28日“金鹰”T-50教练机的出厂是韩国航空工业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了韩国在继汽车、化工、电子产品和造船业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后,航空工业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从此踏上了自主研制高级教练机和轻型攻击机的发展道路。韩国曾不加掩饰地公开表示,到2010年将加入到世界航空工业前10名的行列中,实现所  相似文献   

5.
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步于1951年。上世纪80年代,出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航空科技企业开始涉足民用领域。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赋予了“军民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新内核——“军民融合”。通过近年来的改革,航空科技企业的民用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军民结合,保军转民”政策为我国的国防航空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航空工业在民用化过程中,也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大潮中生存就要有适应环境的本领,然而要适应这种残酷的环境就必须掌握企业发展的脉搏。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创新。在这推动企业发展的“三架马车”中,发展战略犹如驾车的骏马,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则是两个车轮,三个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0多年,不断积累并形成了本行业独特的企业文化。纵观航空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我们既有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也有不少使人焦虑的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用理智的态度来对待,用务实的精神来解决。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航空工业企业已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脱胎,但是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一些不良文化却依然束缚和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对企业的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扬弃,对几十年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文化积弊进行创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对我们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行业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4,(1):14-17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组建四年多来,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拼搏,企业改革和脱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2001年完成了主要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在2002年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在2003年完成了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股份制改造,组建了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航科工”),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四年间共从国内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50亿元人民币,为建设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大集团奠定了基础,集团公司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刊特介绍他们的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工业》2011,(6):40-41
几乎所有在我国蓝天上翱翔的战鹰,都凝聚着试飞人的心血和汗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试飞院将为实现航空工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重庆江增机械有限公司1966年7月建厂已走过43个年头。回顾走过的四十多年历程,既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创新发展的历程,也是公司从小到大、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四十多年来,江增机械坚持不断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指导,推进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提升企业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1.
熊敏 《中国军转民》2006,(10):20-22
一、构建和谐军工企业,发展是基础。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洪都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51年的我国航空工业奠基企业之一。55年来,洪都集团公司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十个第一”的辉煌业绩,但也有过艰难困苦的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陷入举步为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洪都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敏锐抓住新军事变革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带来的机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19日至20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第六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张洪飚向大会做了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3.
航空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航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先进工业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从1951年4月17日创建至今,航空工业已走过了整整60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锻造我军的防空力量和空中打击力量.为维护国家的安全与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今年宣布"大飞机"项目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并将于近期启动,说明中国的民用飞机生产已经摆上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日程。中国航空工业民品发展走上了高级阶段,中国航空工业真正迎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日前,中国航空工业第 二集团公司东方仪器厂认真贯彻落 实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及中航第 二集团公司第六次工作会议精神, 在2004年生产经营连创佳绩的基础 上,居安思进,结合企业实际,研究 确定了2005年企业发展目标,对今 年重点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技工业》2004,(7):31-31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迅速转变经营理念,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1999年相比,2003年集团公司工业总产值增长84.9%,销售收入增长93.6%,工业增加值增长49.4%,由亏损大户变成了利税大户,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的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所属骨干企业。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的第一家航空仪表企业,曾创造了我国航空工业多项辉煌记录。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生产的各类航空机载系统和元器件装备了我国所有国产机种,还出口欧洲、北美洲等地区,"十一五"期间更是蓬勃发展,成绩喜人。  相似文献   

18.
江非 《中国军转民》2006,(11):17-19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骨干企业,昌飞公司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这一宗旨,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科研生产中心任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坚持在企业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成绩喜人,公司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曾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4月17日,在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云川主持大会。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宣读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对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的重要指示和贺信。曾培炎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国航空工业走过的55年奋斗历程,充分肯定了5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希望航空工业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勇攀高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张云川代表国防科工委,向长期…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7日,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政府就把建设我国航空工业的议题及时提到重要日程。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接连召开了两次会议,研究部署迅速建设我国航空工业。当时,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又在激烈进行,同时考虑到我国先有空军后筹建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周总理指出,“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规模开始不能太大,要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制造。”1951年4月,航空工业局正式组建(属重工业部),随即从空军接受飞机修理任务,揭开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艰苦创业的序幕。在抗美援朝烽火中诞生的中国航空工业,在完成修理任务的前提下,加快向制造过渡,加紧制定了航空工业三至五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发展计划。随后,航空工业为完成计划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和措施。1954年和1956年,分别试制成功了活塞式教练机和喷气式歼击机,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制造飞机的历史。55年来,虽然航空工业的发展也经历过坎坷曲折,但是,由于有国家的重视,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航空工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科技人员的刻苦攻关,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坚持走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自主发展道路,不论在科研、生产、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配套比较齐全的科研、生产、教育相结合的航空工业体系,为我军提供了大批装备,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十五”期间,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经济规模大幅度增长,航空研制能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重点型号研制生产硕果累累,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研制生产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之一。这五年,自主创新成为航空工业加快发展的主题词,支线客机研制冲破瓶颈,非航空民用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呈现勃勃生机,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切,都为“十一五”航空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此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之际,本刊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自主创新主题,重点报道了枭龙、猎鹰两种机型的研制成果及感人事迹,以此作为对我国航空工业的生日祝贺,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