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TCP/IP协议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通信的标准协议 ,IP地址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的标识。为了减少Internet上的网络风暴 ,要求每一个网络必须隔离开来形成子网 ,而过多地划分子网又会使网络的路由信息表增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TCP流是网络中主要数据流,TCP协议处理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网络内部复杂特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对于路由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TCP协议处理机制,在分析TCP协议加增倍减的拥塞控制模式对报文缓冲的影响和TCP流保序性要求对报文处理的影响的基础上,对路由器的设计中报文缓冲和报文分配等关键问题提出了TCP友好的解决方案。TCP友好的路由器设计有利于提高路由器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及CIDR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CP/IP协议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通讯的标准协议,IP地址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的标识,为了减少Inernet上的网络风暴,要求每一个网络必须隔离开来形成了网,而过多的划分子网又会使网络的路由信息表增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指挥控制数据处理计算机是整个指挥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属于核心部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提高指挥控制系统乃至整个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对指挥控制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双机热备份设计.提出了一种对TCP协议进行双机热备份的实现方法,解决了基于TCP协议的上层应用的热备份实现问题,真正达到了服务不断流的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其设计与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也称互联网、因特网)是全球最大、世界通用的广域网。加入互联网的网络和计算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通信规则,即TCP/ IP网络通信协议(简称IP协议)。IP协议是互联网的灵魂,它的发展引领着互联网的前进方向。近些年,已沿用多年的IP协议第4版(IPv4)逐渐暴露出它的不足; 新的IPv6协议在国内外均开始起步,大有舍我其谁之势;我国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还提出了IPv9协议,引起业界关注,毁誉参半。本刊编辑部于近日采访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邬贺铨副院长,请他就互联网协议有关问题做出综合评述;同时也刊登了一篇介绍 IPv9的文章,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全面了解情况。本刊关注在互联网协议问题上的探索,是由于这件事可能将对军队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有所影响。本专题另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关键网络系统(包括军队网络)的安全与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介绍TCP/IP协议在卫星通信应用中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对TCP/IP协议作出修改的空间通信协议(SCPS),然后介绍了基于SCPS协议的TCP网关(即TCP/IP加速设备)用于实现网间互联的方案,最后介绍几种TCP/IP加速设备及其应用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网络研究方面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模拟器——ns(network simulator)一种离散事件驱动的网络模拟工具,它支持TCP协议的多个版本(包括SACK、Tahoe和Reno)以及路由调度算法,为模拟TCP协议、路由算法和多播协议提供充分的支持。文中主要对这种模拟器的特点、系统结构和仿真功能进行了介绍,着重讨论了ns中体现系统设计中实现机制与使用策略分离原则的分割编程模型,以及为了实现对各种特定通信环境和新机制的模拟,通过代码扩展深入使用模拟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据传输过程中准确性与高速性是基本的指标。针对高速网络内数据传输量大的应用需求,文章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将TCP/IP中与UDP相关的协议栈按需精简后移植入FPGA中,通过UDP协议在硬件平台中开发网络数据传输的应用以切合大数据量的需求。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达到千兆网的性能。该设计使协议栈模块硬件化,易于集成在具有网络数据传输需求的系统或设备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卫星网络中TCP协议的性能,首先提出了一种卫星链路下的TCP性能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出带宽约束下TCP性能相关参数对有效吞吐率的影响;其次,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种动态规划解决方案,通过求解吞吐率代价函数,得到优化的数据传输策略,该方案不仅能够方便地平衡卫星基站对TCP吞吐率或公平性的要求,还可帮助TCP协议适应卫星衰减链路的各项特征变化。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改进卫星传输TCP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管道流量泄漏和管网突发性的爆管,以管道流量泄漏为应用对象,将一种协同式拥塞控制协议应用于管道流量泄漏监测中,提出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拥塞控制改进协议C3P(Cooperant Congestion Control Protocol),通过C3P源端检测RTT(Round Trip Time)延时信息和路由器反馈的1 bit显式预测信息来判断网络拥塞状态,自适应地调节拥塞窗口。仿真实验表明C3P协议能够有效地适应这种高带宽延时网络的传输特性,以保证网络获得更优的链路利用率、TCP友好性以及流与流之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实时流媒体传输中的差错控制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Internet传送有一定的QoS保证的实时流媒体是多媒体应用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但Internet上的数据传输时常出现丢包现象,不采取恢复措施,这必然导致视频质量的下降。如何提高视频传输质量,且保证它的实时性,是目前研究热点。以MPEG-4文件为视频流,研究了网络传输丢包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选择地重传重要数据的恢复方法,来提高实时视频的图像质量;并根据RTP协议,提出CR-RTP协议,以对视频数据恢复重传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TCP/IP协议簇是一个实际上的网际协议标准,4BSD UNIX操作系统提供了网际间通信的socket机制,以解决应用程序与TCP/IP软件的接口,客户-服务器模型已成为网际环境下的程序设计的实际标准模式。较详细分析了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原理,socket编程机制的系统调用,并给出了基于socket系统调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Java异常处理与编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常处理是程序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异常处理的好坏关系到程序的友好程度和系统的健壮性。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异常处理编程和普通的编程语言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分析了Java语言异常处理的内部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分类,总结了编程处理异常问题时应该采用的方法以及编写异常语句使用的原则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资源,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面向对象大粒度数据流模型的并行C++系统OOCPCS.该系统的底层计算模型是面向对象范式和数据流模型的结合体。它将状态对象引入到数据流模型中,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本文讨论了此模型在OOCPCS系统中的实现;并行化编译器;POC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网络文件I/O和虚拟OOLGDFM机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数据库建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数据模型构造是一种非传统的数据组织和设计方法 ,它能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论述了通信资源数据库的面向对象建模方法 ,并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向数据库结构转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结合逻辑和面向对象范例的一种新方法,其特点是在统一的逻辑语义和对象语义解释的基础上,同时支持逻辑语言的描述性特征,和面向对象语言的结构化、信息隐藏、继承等特性;并在逻辑语言的Herbrand解释基础上,探讨了逻辑对象的语义解释;最后给出了我们根据这种方法设计并实现的面向对象逻辑程序设计系统所提供的对象操作原语。  相似文献   

17.
基于TCP/IP协议栈构建了弹上飞控软件评测与验收系统,详细描述了TCP/IP协议栈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从协议不相关角度提取未知协议比特流的特征值,分别从比特流中的比特0和1的频数、连续比特0和1的出现频率、固定长度分块内的比特0和1的比特频数、比特流0和1的随机游动最大偏移以及比特流0和1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峰值高度出发,定义了码元频数统计特征值、游程统计特征值、块内频数统计特征值、累加和统计特征值以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统计特征值作为比特流特征向量参数.在HTTP、DNS、ICMP及TELNE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获得的未知协议比特流特征参数具有良好的可区分性,为进一步实现未知协议比特流聚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故障诊断技术是提高计算机可靠性的措施之一,本文在研究检错和纠错编码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用于计算机故障诊断的奇偶编码、纠一检二编码和纠字节错编码技术,并给出了总体逻辑设计框图。  相似文献   

20.
流媒体的RTP传输与QoS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协议进行传输和实现QoS管理是当前数据传输方面的热点问题,通过分析RTP协议的结构和原理,提出了一种RTP的传输模型,实现了数据流的RTP传输,同时就RTCP协议(RTP协议的传输控制部分)对QoS的管理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