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即“子午仪”系统)并交付部队使用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大国的重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及欧洲正在发展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卫星研制的关键阶段,钱学森慧眼识才,选拔37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体设计。东方红一号、返回式遥感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中国航天史上的老三星都出自他的手笔。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中巴合作资源卫星,这三颗第二代卫星,他担任五大系统的“大总师”。如今,74岁的他又担任了中国探月工程筹备阶段总设计师。他就是孙家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即开始试验将人造地球卫星用于军事目的。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军用卫星已经成为美军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军方目前使用的军用卫星有“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舰队卫星通信系统(Fltsatcom”、“特高频后继星(UFO)”、“军事星(Milstar”、“租赁星(Leasat)”和“卫星数据系统(SDS)”等。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 国防卫星通信系统是由美国空军负责部署的一种全球性战略通信卫星网,用于美国战略和战术作战通信。目前使用的是DSCS Ⅲ型卫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太空“警察”——用于军控核查与监督的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核查与监督的“功劳簿卫星可以作为太空“警察”,在军备控制条约的核查和军备控制监督中起到重要作用。让我们先翻开核查与监督卫星的“功劳簿”。早在60年代初,美国“科罗纳”(Corona)卫星的图像揭示前苏联只有几十枚洲际弹道导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美国认为导弹落后于苏联的所谓“导弹差距”的疑虑。1972年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SLAT Ⅰ)谈判时,美国内也  相似文献   

6.
日本     
《国防科技》2003,(2):84-84
1月08日千龙军事网 据日本政府官员消息,将于2003年2月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的侦察卫星将很可能次于美国商业卫星的质量。该侦察卫星的图片拍摄能力将次于美国的商业卫星,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伊克诺斯”卫星,其主要原因是卫星拍摄地面目标时调焦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天基信息网(Space Information Network)是卫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综合、高效利用卫星资源的新思路。美国在认真总结40年军用卫星研制、使用的过程中条块分割的教训后,推出了综合利用军用卫星信息的“全球国防信息网”(GDIN);欧空局正在委托意大利空间公司进行通信系统(ESYS)和地球观测系统(MDA)的集成化论证;俄罗斯也在论证通信和监视合一的“多功能卫星通信与卫星远程地球监视系统”(ROSTELESA了)。什么是天基信息网,它在军事上又有什么用途呢?  相似文献   

8.
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开辟了军事斗争的新天地。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国、俄罗斯等掌握了航天技术的国家,向太空发射了数以千计、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它们大多肩负着明确或秘密的军事任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各种卫星系统,成了战争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取得战场主动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信息支援与保障作用,确立了军用航天装备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竞相发展以中继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9.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13,(24):52-53
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报道,进入太空时代后,苏联政府便尝试制造反卫星武器,研制工作持续了几十年之久。1963年11月1日,苏联发射了第一个“卫星杀手”-反卫星系统原型“波利特-1”号(又称“飞行-1”号)。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美国和苏联都在稳步扩大太空的军事利用,时至今日它们都很倚重卫星来增强各自国家的安全。虽然太空常常被称为“新高地”或“军事竞赛的新领域”,但其军事利用并非鲜为人知。军用卫星可用于侦察、早期预警、通信、导航、天气预报和搜集大地测量资料。但是从目前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和对天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日益重视来看,太空军事化已明显地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尽管30年来太空一  相似文献   

11.
茫茫银海,群“星”灿烂。在众多的人造卫星中,军用卫星是重要的一支。军用卫星是专门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统称。随着现代化战争向陆、海、空、天全方位扩展,军用卫星已从过去单纯的信息支援装备发展为作战指挥系统和天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还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军用卫星种类繁多。按其功能,主要分为信息传输和信息获取两大类。信息传输卫星主要包括通信卫星、直播卫  相似文献   

12.
正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6):48-49
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间,航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6000颗,其中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卫星占到卫星总数的2/3,它们在军事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苏联以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后盾,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在太空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由于苏联及俄罗斯军方对其军用卫星、特别是成像侦察卫星的部署、使用及近年来的研发情况一直进行严格保密,致使外界对其了解甚少。这篇文章对人们窥斑见豹,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通用化自动测试系统是解决各种卫星地面站设备测试问题的必由之路。对通用化自动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面向卫星地面站的通用化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按照“分层、开放性、可重配性”三原则给出平台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说明了其工作原理。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典型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可编程、开放式的“搭积木”结构,体现出“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周义  秦悦  周绪彬 《国防科技》2008,29(1):37-41
目前,美国的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定位导航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8年,我国正在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满足中国及周边卫星导航系统需求。本文初步分析了炮兵对卫星定位导航的需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16.
在人造地球卫星家族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微小卫星的身影。人们一般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miniaturesatellite),其中100~1000千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minisat),10~100千克的卫星称为微卫星(microsat),1~10千克的卫星称为纳卫星(nanosat),0.1~1千克的卫星称为皮卫星(picosat),小于0.1千克的称为飞卫星(femtosat)。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轻型材料的研制以及高功率太阳能电池的出现,都为微小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与以往的大卫星相比,微小卫星具有很多优势。如微小卫星重量轻、体积小,再加上批量生产,生产成本低;可以用小型火箭发射,或作为大型火箭的辅助载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GPS”是美国军方控制的军民两用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曾在历次高技术战争中大出风头,被称为战斗力“倍增器”。但美国从其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常对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国外军事应用及非法用户加以限制。另外,为了防止敌对方利用卫星定位资源,美国对定位信号或实行加密,或降低精度,或予以关闭。  相似文献   

18.
从一次性使用到重复使用1957年10月,前苏联使用“卫星”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将5000多个航天器发射入轨。然而除了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以外,目前多数的航天运载器都是一次性使用运载器(Expendable-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环球军事》2009,(13):62-63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5月19日19时55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发射升空。战术卫星-3是美国“快速响应航天”计划中的第2颗卫星,第1颗卫星是2006年12月16日发射的战术卫星-2,此后还将发射战术卫星-1、4等卫星。战术卫星3的成功发射,使美“快速响应航天”计划雏形初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2012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洲国家提供“北斗”卫星导航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等,每年预期能够得到600亿美元的收入。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有望能面对美国的军事优势,但专家们认为,中国的“北斗”卫星群尚未完全部署完毕。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后必定成为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定位系统的竞争对手,其发言人宣布将向亚洲用户提供服务,包括定位、导航、授时、报文发送等。美联社评论指出,中国希望通过“北斗”卫星导航服务每年赚取4000亿人民币(630亿美元)的收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2000年开始投入使用,当时只有3颗卫星在轨,主要为中国公司服务。2004年,中国与欧洲签订协议,合作开发“伽利略”定位系统。但据《南华早报》透露,中方并不满意这份协议,遂即加大了本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力度。专家们指出,中国不会同任何人(无论是欧盟、美国,还是俄罗斯)分享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其实,在卫星导航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是有很大优势的,现在有70%的坐标定位大地测量专业设备是在GPS和“格洛纳斯”两大系统内使用的,而且每个系统都对本国军方提供加密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