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40年11月15日,德国空军以“月光奏鸣曲”为代号,空袭了英国航空工业的中心考文垂市。这天夜里,德军的449架轰炸机连续轰炸10小时之久,考文垂市12家飞机工厂被摧毁殆尽,使英国飞机产量锐减20%。在考文垂遭彻夜轰炸时,英国空军先后有121架战斗机起飞  相似文献   

2.
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丘吉尔事先已经知道了德国准备空袭考文垂的计划,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防御和转移措施。当人们知道这一真相时无不目瞪口呆。丘吉尔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相似文献   

3.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1,(10):19-19
后世泯恩仇 1995年,美国海军以英国名相丘吉尔的名字为一艘伯克级驱逐舰命名。这是美军自1975年以来第一艘以非美国公民名字命名的战舰,也是唯一的编有现役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军舰。“丘吉尔”号曾有这样一则趣闻。2001年9月14日,“9·11”事件后第3天,“丘吉尔”号在航线上偶遇德国海军D185驱逐舰。为表声援,德舰打出标语:“我们支持你们”。巧合的是,此舰舰名“吕岑尼斯”号,纪念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战德国海军上将吕岑尼斯,此公曾指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列舰,1941年5月27日死在英军皇家海军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家中,对战争危险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一整套遏制德国法西斯扩张野心举措者,当首推丘吉尔。可惜当时丘吉尔只是英国下院一位在野的“后坐议员”,其主张未能变成英国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为何丘吉尔能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最根本的在于他的国防战略思想胜人一筹。丘吉尔认为,制止战争比赢得战争更高明,在许多情况下,战争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正确的国防方针和军事战略,应既着眼于保证战争来临时赢得战争,更要着眼于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种有效的措施,使自己在敌我力量对…  相似文献   

5.
42型导弹驱逐舰是二战结束后英国批量建造的数量最多的一级,也是目前英国皇家海军唯一在役的一级驱逐舰。60年代初,英国海军开始研制“无敌”级航空母舰,相应地要考虑有足够的驱逐舰进行护航,而当时英国仅有1艘82型和3艘“郡”级驱逐舰。于是,新一级驱逐舰——42型便于1967年起开始研制。该级舰共分三批建造,共建有14艘,除首舰“谢菲尔德”号和另一艘舰“考文垂”号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被击沉、击毁外,其余12艘建造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1941年7月1日从冰岛出友的英国PC—17护航运输船队,在扬马延岛以东被德国潜艇发现,德国作战指挥中心立即调动海空军兵力向其靠拢攻击。在德国由战列舰“梯尔比茨”号,战列巡洋舰“谢尔海军上将”号和“吕佐夫”号以及数艘巡洋舰、驱逐舰组成的海军主力舰编队攻击下,英国的护航巡洋舰以最大的速度仓促离去,德军对运输船实施了毁灭性打击,在离开冰岛的34艘货船中,有23艘被击沉,30万吨物资仅有7万吨被运到目的地。丘吉尔称“这是整个战争中最凄惨的海军插曲之一”。 1840年7月2日英国侵华舰队主力进抵厦门,遭守军炮击后北上。次日英军侵入  相似文献   

7.
“考文垂”号是1978年服役的英国新型导弹驱逐舰,它装备有“海标枪”导弹,还有鱼雷、2门机关炮和1门115mm主炮,1架“大山猫”直升机,可谓装备精良。一度曾被英军引以为骄傲,在多次的演习中,当先锋,打头阵。就连在出访他国的行列中,英军也有意将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狼群”战术并不陌生。德国的潜艇战在大西洋上,曾对盟国运输线构成严重威胁,数以千计的舰船被潜艇击沉,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惊呼:真正使他害伯的是德国人的潜艇。但是人们  相似文献   

9.
2001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的阿利·伯克级FLIGHTIIA型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丘吉尔”号(DDG-81)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举行了服役仪式。“丘吉尔”号是美国海军第5艘以英国人命名的军舰,也是现役的惟一一艘以外国要人命名的军舰。 “丘吉尔”号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中的第31艘,也是巴斯钢铁公司为美国海军建造的第18艘该级驱逐舰。该舰长约170米,高42米,舷宽约21米,吃水10米,满载排水量8580吨,犹如一艘轻型巡洋舰,舰上的4台燃汽轮机可使其航速超过30节,  相似文献   

10.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铁蹄在欧洲肆意践踏。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德国实施“海狮计划”,准备大举进攻英国。此时的英国处境十分危急,特别是在德国海军潜艇“狼群”般的攻击下,它赖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极为脆弱。这期间,纳粹元凶希特勒还要“把丘吉尔脖子上的绳索再勒紧一扣”,派出以“俾斯麦”号为首的两艘巨型战列舰进入大西洋,进一步扼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12.
在战场上,冒名顶替、以假乱真、乱中取胜的骗术屡见不鲜。 让“火炬”行动更精彩 1942年7月,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鼓动下,美英决定在北非实施登陆。这次登陆作战行动的代号起初定为“超级体育家”,为了保密,最后改为“火炬”。丘吉尔于8月12日亲自飞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以说  相似文献   

13.
南宋的辛弃疾不但是著名的词人,而且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既有实际的领兵经验,又有《十论》、《九议》等系统阐述其军事战略思想的奏章。在这些论著中,他对于宋金之间的对抗从“审势”、“察情”、“观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南北定势论、反明日亟斗论,以及“绝岁币、都金陵”与“守淮、屯田”等重要的战略性建议,阐发了任败而胜、以失为得、转害为利、变弱为强等军事辩证法的转化观。  相似文献   

14.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精于国际时局的英相丘吉尔当即放低了反苏的调门,声称愿向莫斯科提供援助。后者要求提供30个师,正困守孤岛的伦敦方面当然无能为力。莫斯科方面很快“降低”要求,提供喷火”式战斗机也行。丘吉尔实话实说,他也需要“喷火”保卫伦敦,如果是“飓风”战斗机还可以商量。于是双方商定,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英国每月提供200架各型战斗机,其中绝大部分为“飓风”战斗机(有趣的是,其余战机主要是美国先前向皇家空军提供的P39和P40战机)。  相似文献   

15.
从1940年5、6月德国西线闪击战赢得对英法的胜利,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英发动太平洋战争,是日本为了南进太平洋扩大战火的战略准备时期,也是继张伯伦下台后执政的丘吉尔政府在亚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时期。在此期间,来自德国方面的战争和来自日本方面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在应对中必须全盘考虑的问题,首先顶住对英国国家安全造成生死攸关影响的德国侵略战争,其次对付日本南进太平洋攻击英帝国势力范围的战争威胁,是丘吉尔政府做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从暂时的妥协到积极抗衡也就成为了丘吉尔政府应对日本南进准备的基本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6.
1943年11月,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在开罗举行会谈,也为德黑兰会议作准备,这预示着战争将很快结束。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希特勒还在精心策划着绑架丘吉尔的行动。这一隐藏多年的令世人震惊的秘密被一名英国记者从对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坦卜尔的村庄的调查后发现。在这个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埋葬着当年执行这一任务的德军特别行动队成员。  相似文献   

17.
<正>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丘吉尔”步兵坦克给人留下的更多是速度慢、反应迟缓的印象,不过在1943年的突尼斯战场上,有1辆“丘吉尔”坦克却充分发挥了其皮坚肉糙的特性,在一处名叫蒸汽压路机农场的地方对德军发动了大胆的奇袭。小镇意外遭遇1943年2月28日,昏黄的午后阳光中,突尼斯一座农场周围被烟雾笼罩,到处都是子弹的爆裂声、  相似文献   

18.
“哥曼德”(Commando)是英国突击队员的译名,二战时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为了实现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整个德军占领区发动积极而连续的反攻”的指示,英军成立了“哥曼德”特种部队。历史上的“哥曼德”创造了许多奇迹。希特勒在1942年10月18日发布的“哥曼德绝杀令”更加增添了该部队的神秘传奇色彩。如今的“哥曼德”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代名词,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支戴绿色贝雷帽部队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正>实物简介"埃克塞特"号原属于"谢菲尔德"级驱逐舰。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海战中,它的姊妹舰"谢菲尔德"号和"考文垂"号被阿根廷飞机用导弹和常规炸弹击沉,英国朝野为之震惊。此后,该级驱逐舰改称42型而不再以"谢菲尔德"级相称。该型共建造14艘,分3批次建成,本文主角"埃克塞特"号驱逐舰为第二批次的首制舰,于1980年建成服役,是英国第5艘以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2000年12月,笔者在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留学一年,收获很大,印象极深。 “小联合国” 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成立于1927年,早期称“帝国国防大学”,1970年改为现名。英联邦国家在一战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著名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认识到,有必要对高级国防和外交官员进行系统的国际关系、国际战略与国防管理知识的训练,提高其战略分析与战略洞察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应运而生。首届25名学员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