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是兵学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在与西方列强的较量中,传统兵学的问题与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警醒与反思。西方军事理论的引入则部分补充了传统兵学的缺陷与不足,最终使传统兵学逐步向专业化、实践化、科学化的军事学转变。近代兵学载体趋于多样化,除一般意义上的兵书外,还有大量的训练操典、军事教材和有关招募、训练和管理的章程或规定,以及散见于有关军事人物文集中的零星兵学论述等,并呈现出文人论兵的式微,兵学趋向专业化和兵学阐述方式由虚向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魏鸿 《军事历史》2020,(3):10-19
宋代是中国古代兵学发展的高潮期,在"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文人成为兵学研究主体,文人论兵蔚为风潮。兵学儒学化更为深入广泛,尤其表现在战争观、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和治军思想等方面。宋代兵学文献的繁荣并未对军事实践产生积极牵引,个中原因复杂,探讨兵学与国家战略、将帅选任以及军事技术演进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宋代兵学以及军事的认识。宋代兵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兵学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孙子兵学就是历史财富中的精品佳作。笔者戎马一生,对《孙子兵法》学习过、运用过,对孙子的研究也倍加关注,期望孙子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本文仅就孙子兵学文化研究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磋商。一、要充分认识孙子兵学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名著之一。在以往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但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声誉。自唐代开始,孙子走向世界,世界在研究孙子,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七亘村之战,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经典之战。战争中,刘伯承通过详查敌情、示形于敌等战术,先后两次在七亘村成功伏击日军,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此战战法运用精妙,将传统兵学文化中"全知料敌""势险节短""虚实相生""因敌制胜"等军事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七亘村之战,不仅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兵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纪念戚继光逝世四百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不仅是一位英勇善战的著名将领,而且是一位具有独到见解的军事理论家。他戎马生涯4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在建设国防、练兵和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取历代军事思想之精髓,总结了自己练兵、育将、作战的实践经验,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发展,冷兵器与火器,技术与战法,士卒与将帅,军人与军队,军事与政治诸方面的关系,丰富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库。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军事思想进行探讨。一、戚继光的治军之道——训练“节制”之师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兵书大量涌现,种类齐全且层次多样;兵学研究进一步由"重道"转向"重术",内容更加具体务实;文人论兵模式助力兵学发展的同时,因受到清专制统治的严重制约而呈现停滞趋势;"言必称孙子"现象折射出明清兵学发展的尴尬局面;兵经模式造成军事学术的"圈养"与禁锢,少见高水平兵学研究成果。明清兵学是中国古典兵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完成了对既往传统兵学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为迈向近现代兵学转型预做铺垫。伴随热兵器大量出现和改进,战略战术及治军思想因之变化,传统兵学遇到了前所未有之变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隋唐五代兵学上承魏晋南北朝兵学传统,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下启宋代兵学走向全面繁荣,较好地完成了冷兵器时代过渡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历史使命。隋唐五代兵学在系统总结前人兵学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汲取新的实战经验并有所创新,体现出道兵儒思想交融、注重实用、锐意进取等时代特征,在注解《孙子》、总结战争经验、诠释兵学范畴等方面均取得较大成就,对后世兵家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东征台湾之役 ,在其战略战术的诸多方面运用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兵学 ,体现了中国传统兵学的博大精深。郑成功东征战役之所以能够最终取胜 ,首先在于他所亮出的“反清复明”、“驱荷复台”的旗帜具有鲜明的正义性特点 ;也在于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了谋略制胜原则 ,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同时 ,郑成功还能够依靠海峡两岸人民 ,造成了民众参战的作战态势。由于上述因素 ,使郑成功稳操胜券。东征台湾之役 ,在中国兵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郑成功收复台湾34 0周年之际 ,笔者特以此文作纪念。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在孙子兵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文献种类和数量上超过前代,而且在著作体例、思想走向等方面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后世兵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孙子兵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孙子兵法》被立为官学,并取得武经之首的崇高地位;官方孙子兵学文献整理研究成效显著;"文人论兵"兴起,涌现出大量孙子兵学论著;儒学对兵学的影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正>受大山、大川、沙漠、湖海等天然地理阻隔的客观影响,古代世界各文明在长期的自我生长中积淀形成各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其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成熟,也最为发达。早在先秦时期,便涌现出《军谶》《军势》《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等大量专门总结战争经验、论述作战原则的专业兵书,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军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这一点是其他文明望尘莫及的。古代西方、印度、伊斯兰世界没有出现同等意义上的专业兵书。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中国古代有兵学,而西方没有。  相似文献   

13.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但其兵书《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这一时期是《孙子兵法》注解的高峰时期,注家蜂起,异彩纷呈,内容、形式均有创新。一些兵学著述大都以《孙子兵法》为宗,吸收总结了当时的新鲜经验,从而继承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一些非军事著作中也载有《孙子兵法》的内容,透露了此书在不同阶层和领域流传的一些信息;《孙子兵法》在唐代开始传往国外。在运用《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指导实践方面,这一时期颇多建树,特别是在唐代,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 孙武在隋唐五代时期大致处于兵学“亚圣”的地位, 但《孙子兵法》的理论价值实际上被视为当时诸兵书之首  相似文献   

14.
荚丽 《军事历史》2023,(3):64-69
战国时期经典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思想精邃富赡,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谨缜密,与《孙子兵法》堪称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双璧”。《孙膑兵法》的战争观念、战略思想和治军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的政治智慧、战略智慧、军事智慧和哲学智慧,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老子》军事哲学思想:一、从根本战略思想看,《老子》主张“柔弱胜刚强”,其实质是认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二、从谋略角度来考察,《老子》主张面对强敌,弱军不妨先退一步,后发制人,因而取胜;三、在前两点基础上形成的一套以弱胜强的独特战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先秦时期的战争方式与兵学思想亦随之演变、递嬗,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激荡。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出现,兵学萌芽,早期防御观念产生;夏商时期随着国家与王权的出现,战争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兵学思想亦随之形成,重视情报,强调战场纪律等在卜辞中已有反映;随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兴盛,周礼笼罩着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古司马兵法"为载体的军法和兵法是兵学发展的特色;春秋争霸时期,普遍兵役制出现,步兵崛起等一系列变革,与以尚诈、逐利、崇力为特征的《孙子兵法》的出现相同步;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特征的战国兼并战争兴起,兵器愈加精良、郡县征兵制施行、四大兵种协同作战等是其战争形式的表现,政治伦理思想为本、兵书思想地域特征明显、兵书与诸子学术的融合均是战国兵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略》成书于东汉晚期,作为黄老兵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思想特色即在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统摄指导下,兼容博采诸子百家军事理性认识之长,使之相辅相成、互为弥补,浑然一体,应形无穷.而《三略》将阐说政略问题置于中心位置,致力于总结和揭示治军御将的具体原则,则充分反映了汉代兵学主题已由"取天下"转移为"安天下",这正是大一统时代文化精神在兵学领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晚明内忧外患加重 ,松江几社文人在研习制艺诗文的同时 ,对时局颇为关注 ,尤注重对兵学的研究。几社诸人编纂了《兵家言》、《左氏兵法测要》等兵书 ,并且经世巨帙———《皇明经世文编》 ,也重点收录了有关兵事方面的文章。明亡 ,几社士子大都投笔从戎 ,参与匡复明王朝的斗争 ,陈子龙还为南明弘光朝上书言兵事 ,撰有《兵垣奏议》。松江几社作为一个民间社团 ,兴经世之举 ,研习兵法 ,并提出一系列针砭时弊的对策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文社中是较为罕见的 ,这与几社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几社士子所提出的救世之策 ,虽未能得到当局者采用 ,但所提倡的自强之策、募练水师、重视边地理的考察 ,继续成为嘉道以后经世学者们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9.
《评注七子兵略》的作者陈玖学,生活在公元1560至1641年前后,是明代绍兴府未出仕的文人,在乡里社会中年高德劭、颇具影响力。《评注七子兵略》原名《新镌增补标题武经七书》,最初刊刻于公元1614年,成书后不久即遇明清鼎革,在清代政治高压下陷入潜隐状态。陈氏后人对陈玖学著兵书一事亦缄默不言,使得陈玖学与其所著之书的关联度降低。及至近代,在救亡图存的时代氛围下,此书改名为《评注七子兵略》,陈玖学其人其书的具体信息直接被剥离,以致世人只闻其书而不详其人,但该书得以大量刊行、广为流传,展现出一定的学术活性与军事价值,特别是在军事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陈玖学其书曲折的流传过程以及在清代与近代截然不同的命运,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传统兵学典籍与时代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地位流变,兵学地位从隋以前尚能与经学、诸子并列,到隋唐后降低到隶属于子部,分析中国古代兵学由谋略而技术的内涵特点和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从兵学内部实战性和综合性的缺失、政治环境的封闭和禁锢、民族文化的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反思中国古代兵学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