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都说当兵不易,甚至可谓苦矣。可苦在人生中是常有的,如果一个人能把药当糖吃,把苦瓜当西瓜吃,把苦嚼成了甜,那么他最终就拥有了战胜艰难困苦的能力……本期主题《苦中作乐》,我们的战士虽有爬冰卧雪、巡逻放哨、艰苦劳作的苦旅;还有想家不能回、思人难相见的苦情,可为什么他们依然精神抖擞?脸上依然绽出笑容?就是因为他们把苦嚼成了甜,当兵当出了滋味!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是兵们把苦嚼成甜的过程,把苦嚼成了甜,吃苦而不觉苦;才能在苦中作乐、进取不止……——编者  相似文献   

2.
一滴水,只有融入溪流、湖泊、汪洋,才不会干涸。 一滴水.浓缩了茁壮成长的生命.也折射出色彩斑斓的生活。 我就是一滴汇入军营这片绿色海洋的水。凭海临风,那或喜、或悲、或苦、或乐的军旅片段.注定成为生命历程中一道多彩的风景,一首永恒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咀嚼苦涩     
有人说,能吃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苦嚼成甜。我很欣赏这句话。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光能吃苦还不行。有苦即吃,把苦难堆积在肚子里,一定会影响自己用心去做事。若能吃苦,又能把苦嚼成甜,岂不更有利于我们去做好百事?胆,可谓苦矣。越王勾践则能日日卧薪而尝,不为所苦,却因其苦而志更坚,就是因为他能把苦嚼成甜。当兵可谓苦矣。有爬冰卧雪、巡逻放哨的苦旅,还有想家不能回、思亲难相见的苦情。可为什么我们依然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攻坚不累、奔袭不疲呢?就是因为我们把苦嚼成了甜,当兵当出了军人的铮铮铁骨!南沙孤岛上的战友,因为能把苦嚼…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政工学刊》2014,(10):73-73
生物普遍有一种趋光性,即对光刺激的趋向性。趋光性是生物自发产生的本能反应,因为光是生物的生命之源,离开光,生物就无法存在。人的心理同样也需要“趋光性”。因为,阴暗心理会害人害己,把人引向绝望之谷;阳光心理则会给人带来光明温暖,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相似文献   

5.
绿色的梦     
从小就有个梦,一个纯真的梦。向往着、等待着、期盼着军训生活。终于,在我迈向高中的第一步就拥有了短短的六天军训。一阵激情飘飘而过,一个温馨的笑容迎面而来。休息时,喝上杯水,一股勇气和热情又涌上心头……周而复始,我深深得知:军训生活就像壶药,很苦,但苦尽甘来。回味起那感觉是乐在苦中游、苦里甜呀!  相似文献   

6.
一、淡泊名利。在日常生活中,名利不是说不要,而是说不能把它看得太重。不能为名利而不择手段,不讲道德。正确的态度是“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如果一个人在名利上斤斤计较,冥思苦想,那么他永远不会坦然,永远不会摆脱烦恼。二、勤奋工作。凡是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刻板及重复的不愉快情绪,情绪引发的各种疾病可能会接踵而至。相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领略到本身工作的意义,引以为乐,那么工作起来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把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摆脱烦恼。同时,工作较多的人,常因事多而没有时间“多愁”。勤…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一种人总是说:"让我想想,办法总是会有的。"他们以一种主动的、进取的、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困难与挫折。而另一种人则常是双肩一耸、两手一摊,叹息道:"困难太大,我实在是没办法。"我们推崇和赞赏"想办法"的态度。人的一生,大而言之,就是不断与命运抗争的一生;小而言之,就是不断"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一生。"想办法"就是进取,就是创造,就是探索和发现。假如古人类不去"想  相似文献   

8.
神仙湾,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大家的描述中,它多是与生命禁区这样的形容词相连,与神仙这个听起来很逍遥的职业相去甚远。缺氧、高原反应是驻守在神仙湾哨卡的官兵们每天都要克服的。在别人的眼里,他们的生活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苦。其实驻守在那里的官兵除了苦,还有很多平常人体会不到的快乐,这种快乐也许很简单,但是作为人生的一种体验它将永远烙在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信任     
信任,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人际交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能否信任人是对一个人的人品与智慧的检验,善于信任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学会信任是人生的一道课题。善于信任,生命之树叶茂花盛硕果累累;不懂信任,人生之河源枯流竭濒于干涸。拥有信任不珍惜,会为失去信任而懊悔;没有信任滥信任,会因背信弃义而痛苦;应该信任不信任,会为失去挚友而惋惜。海纳百川,不择细流,胸怀博大才能去信任别人;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高尚之人才能被别人信任。朋友,让我们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抛弃狭隘和自私,用豁…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无论我们处在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别人的批评.也或多或少地批评过别人。然而,当批评几乎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很少有意识地去体味批评或被批评的个中滋味。纵观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批评及其体验与感受,可以用甜、酸、苦、辣四个字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1.
嫉妒是对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产生的一种忌恨情绪和扭曲心理,它企图削弱别人的优势以显自己强大。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是一方面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又干扰他人的工作生活,为害不浅。而被人嫉妒的人更是陷于烦恼之中,他们在交往时受到排挤,工作上受人阻挠,生活中受到骚扰。大多数人在遭人嫉妒时,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听之任之,不是“冷战”到底,就是将“僵局”持续下去,有时甚至还导致矛盾激化。被人嫉妒时,不可等闲视之,而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主动化解。具体来讲,应把握以下几点:一、主动沟通,赢得理解。很多人的嫉妒心理是由误解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生命过程和价值为本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主题是艺术地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活跃的思维、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探险的过程。我们迫切需要转变目前的规训教育模式,将教育回归到人之中,从学生主体内在生成过程的视角去理解教育过程,努力寻求和建立一种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等待是苦涩的;有一种等待是幸福的;还有一种等待,幸福的甜中带着些苦,苦涩的落寞中又透着丝丝的甜。其实女孩还不是军嫂,要算也只能说是一名"准军嫂",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有着可观的收入和光明的前景。男孩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现在是空降兵某部的一名连长。女孩和男孩是高中同学,三年都在同一个班里,但也一直仅仅是很普通的同学关系。2005年8月,在大三暑假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两人记下了彼此的电话。回到学校后,多了些联系和问候,也开始有了些书信往来。两人就这么淡淡地过了将近一年,到大四下学期,男孩向女孩表白了。  相似文献   

14.
说起新兵下连后的生活,老兵都有这样的共识:起初品味苦多于甜,之后再品味甜胜于苦。"班长好!""啊,你们好!"刚出连部,还没有回过神,我就被几名正在打扫卫生的新兵突兀的问好声吓了一跳。毕竟我也是当了11年的老兵,在惊慌的"啊"字以后,我平静地回了好。  相似文献   

15.
苦甜说     
部队海训归营,只见一个个官兵如同一座座黑塔,被海水浸泡过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十分熟悉的脸蛋看起来似乎有些生疏。近前问一位战士:“苦不苦?”他爽朗地回答:“面对艰苦,苦熬,吐出来的还是苦水;苦干,感受到的却是苦中有甜。”好一个充满哲理的“苦甜说”。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3,(14):49
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服毒药,只会使自己越来越陷入可怜的境地。我心中曾经充满过抱怨和怨恨,但后来我发现,所有这些抱怨除了证明自己无能外没有  相似文献   

17.
批 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无论我们处在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 ,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别人的批评 ,也或多或少地批评过别人。然而 ,当批评几乎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 ,我们却往往很少有意识地去体味批评或被批评的个中滋味。纵观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批评及其体验与感受 ,可以用甜、酸、苦、辣四个字加以概括。甜。电视连续剧《陶行知》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担任育才小学校长的陶行知 ,一次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里的同学 ,当即制止了他 ,并令他放学后立即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 ,陶行知来到办公室 ,…  相似文献   

18.
他们用生命之火寻找生命之水。打一眼水井是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一路喝苦水,一路打水井,是他们的生活常态。水的艰苦与幸福,不仅构成了给水团官兵延续33年的打井故事的主要线索,也支撑着这1000多眼井的基本价值观。在那里,水的艰苦仍会在继续,而关于水的幸福也注定会被更多喝井水的人们传颂……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2月14日是中国人最传统而隆重的节日——春节。在这一天,中国人举家团聚,一起辞旧迎新。春节放长假,也成为大家最期盼的事情,有句老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谈起过年这个话题,大家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有苦有乐,有幸福有烦恼。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边婷婷的话:今年的2月14日是中国人最传统而隆重的节日——春节。在这一天,中国人举家团聚,一起辞旧迎新。春节放长假,也成为大家最期盼的事情,有句老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谈起过年这个话题,大家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有苦有乐,有幸福有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