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37年8月,日本决定扩大侵华战争,并在淞沪地区蠢蠢欲动。此时,中日双方海军在淞沪地区的力量相差悬殊,海军部长陈绍宽就无奈地说:“就海军物质而论,敌强我弱,敌多我寡,无可讳言。”“我国海军力量微弱,以经费言,不及敌寇五百分之一;以实力论,不及敌寇二十五分之一。”有鉴于此,国民政府决定将海军开进长江,同时在长江建立阻塞线,与日本海军决战长江。  相似文献   

2.
当今日本,军事战略已从昔日的“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御”,其海军则首当其冲,扮演着急先锋的重要角色。它的主要水面舰船吨位已达36.4万吨。(预计5年后,总吨位将突破40万吨),跃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期及英国,它拥有亚洲最先进的驱逐舰队。它的扫雷能力居世界首位。并具有世界第一流的反潜战能力,日本海军迄今已发展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防止日本舰队溯江西上进攻南京,中国海军在江阴以大量沉船、石料在长江上构筑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阻塞线,日本舰艇无法越雷池半步,日军气急败坏之下派飞机对江阴要塞和中国海军舰艇进行轰炸。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率“平海”、“宁海”、“逸仙”、“建康”等主力舰艇,在江阴阻塞线一侧严阵以待,与地面防空炮火配合,与日本海军飞机展开了中国海军抗战史上的第一次海空对战,也是迄今为止最为惨烈的海空对战。1937年8月16日,日本海军飞机开始分批向我海军各舰进行空袭,我“平海”、“宁海”、“逸仙”、“建康”四舰列阵用高射炮、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上看,日本海军是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前半期世界海军中的一支强大的海军,在日本海军的发展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它堪称为推动明治时代日本发展的第一实力主体。但是,日本海军的历史极其短暂,太平洋战争消灭了这支“帝国海军”。战后进行重建,发展到21世纪今天的日本海军,总人数约5万  相似文献   

5.
马骏杰 《环球军事》2010,(17):36-39
1932年爆发的“一·二八事变”,是日军在全面侵华之前挑起的一场试探性的局部战争,也是对中国军队反应能力的严峻考验。在狂暴日军的进攻面前,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英勇的第十九路军向全国人民竖起一面抗敌旗帜,令人感奋不已。而驻扎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海军不仅没有奋起抗战,反而与日本海军订立“互不进攻”协议,留下了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事变平息后,一场弹劾海军的风波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6.
李牧洋 《当代海军》2005,(12):64-65
王立申档案: 1946年出生,浙江省青田县人。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教育学函授班,曾在南非“海军参谋大学”、美国“潜艇学校”学习,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业管理硕士学位。王立申1988年5月任“海狮”号潜艇艇长,1989年3月任“海龙”号潜艇艇长,199年9月任“华阳”舰舰长,1993年10月任“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支队支队长”,后任“驱逐第一舰队副舰队长”,1994年1月晋升“少将”。1995年7月任“驱逐第一舰队舰队长”,1996年6月任海军“62.2特遣支队支队长”,1996年7月任“海军武器获得管理办公室主任”,1998年8月任“海军督察长室副督察长”,“海军情报署长”、2001年6月任“海军舰队司令部副司令”,并晋升“中将”。2002年3月任“国防部战略规划司司长”,2003年12月任“海军舰队司令”。  相似文献   

7.
赵宇 《当代海军》2003,(10):14-15
1996年11月18日,日本海军战后最大的自称为“坦克登陆舰”的“大隅”号缓缓下水。该舰的建成,创下了战后日本海军舰艇史上数个第一:舰体长度第一;作战舰艇中标准排水量第一;在两栖舰船中,第一次采用隐形设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政治、军事野心迅速膨胀,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又大大刺激了提升军事地位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强烈冲动。自1992年以来,日本已多次利用各种借口向海外派兵,以显示其军事实力和在国际安全领域“做贡献”的打算。日本海军作为军事发展的重点和对外主要使用力量,其发展变化的新动向,更加充分地表明了日本企图借着军事因素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因此,我们对其海军战略的调整必须保持高度关注。战略思想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日本海军已彻底抛弃“被动防守”、“消极防卫”的思想,确立了“积极防卫”、“主动进攻”的指导思想。把最初强调的  相似文献   

9.
台湾前“海军总司令”李杰,海军二级上将,2002年1月25日由“海军总司令”升任“参谋总长”燕晋升一级上将。作为台湾的前“海军总司令”、现为台湾军队的二号人物,李杰平时不着军服时爱穿牛仔装扮,素有“穿牛仔裤的‘总司令’”之称。他有丰富的海军经历,但台军中对他争议较大,加之陈水扁不赏识他,李杰的仕途前景可谓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政工学刊》2009,(11):31-33
2009年11月22日,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始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简称“大连海校”)60年华诞。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人民海军建设“白手起家”,而今被誉为“海军军官摇篮”的大连舰艇学院,作为人民海军也是新中国第一所正规的海军学校,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张瑜 《当代海军》2003,(10):27-27
海军世家不是什么希奇的事儿,而对于海军玛丽·伊文斯准将来说却不同,虽说父女两代都是水兵,但老父亲却只是舰艇上的一名炊事兵,而她“贵”为司令官,并被授予了准将军衔。 女将军并没有因此嫌弃父亲,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骄傲。她对父亲说:“我虽是你的上级,可你仍是我的父亲!” 上世纪50年代初,玛丽出生于一个海军家庭。已退役的老  相似文献   

12.
尽管2003年世界军事热点远离了欧洲地区,但欧洲各国海军的发展动向却十分令人瞩目。这不仅仅体现在以美国,西班牙为首的国家派兵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体现在欧洲国家的防务趋向“独立”、海军战略的大调整和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3.
雷光墅简历:先后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南非海军指挥学院”及“美国战争学院”函授班。1988年任老“阳”字号驱运舰“惠阳”舰舰长。后任“参谋总长”办公室主任,“海军总部计划署长”。1998年8月任海军驱逐舰第一舰队“舰队长”,后任“海军航校校长”。1999年2月任“海军总部军务署署长兼海军总部新闻副发言人”,2000年7月任“海军副参谋长”。2002年2月任“国防部参谋本部军务局长”,军务局改为军务办公室后任主任。1993年1月在“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任内晋升“少将”,2002年7月晋升“中将”。  相似文献   

14.
田武 《当代海军》2002,(5):29-31
1967年10月,埃及海军用“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开创了反舰导弹击沉大型舰艇的先例,“冥河”导弹也一鸣惊人,成为各国海军梦寐以求的“王牌”兵器。6年后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冥河”的表现却让世人大失所望,埃及和叙利亚海军共发射了50余枚“冥河”导弹,但无一命中目标。其中缘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舢舨兵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几乎与共和国海军同龄。当时,由于我海军院校没有专门的训练舰,舢舨就担起了学员们的海上实习任务。如今,舢舨兵已由以前单纯的保障兵转为教官,成为海军院校学员走向大海搏击风浪的“领航员”。  相似文献   

16.
李为  李晋 《当代海军》2006,(5):42-44
李杰,1940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3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1981年班、美国海军战争学院1994年函授班。先后任“海狮”号潜艇副艇长、“当阳”号驱逐舰副舰长、“泰山”号护卫舰舰长、“潜艇战队战队长”、“驱逐舰舰队长”。1992年、1993年两度担任“敦睦支队”少将指挥官。1994年1月任“海军副参谋长”,并晋升中将,1994年9月任“海军参谋长兼武器获得室主任”,1995年7月任“舰队司令部司令”,1996年8月任“海军副总司令”,1997年4月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1997年12月晋升二级上将。1999年2月任“海军总司令”,2001年2月任期届满,续任1年。2002年2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美国和日本非常重视海军建设,在美冷战期间,日本利用崛起的经济优势,不断引进消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军事技术,使自己的军事装备日益走向国产化,建立起空中、水面、水下立体式反潜系统,日本海军C^3I系统也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以美日海军C^3I系统为主,介绍海军指标系统、海上指控制与自动化战斗系统及通信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之时,海军武器专家们正忙于借助飞速发展的高技术,为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的“隐形化”、“电动化”、“智能化”、“现代化”,全力地构画着21世纪海军武器发展的蓝图。虽然目前有些设计方案尚处于酝酿之中,一时还难以变成现实,但它集中体现了高技术在海军武器装备领域内应用的最新成果,显示了21世纪海军武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开国阅兵到建国50周年的13次国庆阅兵中,海军徒步方队都是一个铮锵夺目的亮点。人民海军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也不断地为国庆阅兵增添一个又一个新的“看点”。1949年开国大典参加阅兵的海军徒步方队为1个,由来自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军区海军的官兵组成。标志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有了自己的海军。  相似文献   

20.
张俊 《当代海军》2005,(12):62-63
但凡中国人,都忘不了中日甲午海战。可大家对此前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并不了解,实际上北洋舰队这两次访日无论是对清朝海军还是对日本海军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清政府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因此对日本十分关注和警惕。北洋水师的缔造者北洋大臣李鸿章也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