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是我国历代战争发展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它在我国古代兵书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我国古代兵书作为军事哲学的物质载体,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内容。研究我国古代兵书的特点,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古代军事哲学的历史地位是很有意义的。一产生的时间早,成熟快、数量多、内容丰富西方最早的兵法,是公元前三世纪艾涅的《战术》一书,而我国的《孙子》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比外国早两个世纪,水平也高得多。西方古代较有影响的兵书是罗马  相似文献   

2.
(三) 作者研究古代兵书,应该尽可能弄清楚兵书作者所处的时代、主要经历和政治倾向,这对于深入理解兵书的思想是有裨益的。今天存世兵书的署名,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署真实名姓。如《孙子》署孙武撰;《守城录》4卷,署宋陈规撰;《历代兵志》8卷,署宋陈傅良撰;《惧谋录》4卷,署清顾炎武撰。在兵书中,这种署名的居多数。署别名、化名。如明代兵书《投笔肤谈》,本为何守法所撰,书上却署西湖逸士;清代兵书《洴澼百企方》,是吴宫桂所撰,却署惠麓酒民。依托古人。如《六韬》,署姜太公;《火龙经》,署汉丞相诸葛亮;更有署黄帝、风后、玄  相似文献   

3.
《武经七书》自宋代集刊以来,备受后世兵家的重视和尊读。历代谋臣名将且不说,谙熟此书者,帝王中也不乏其人。清朝康熙皇帝就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1654—1722),是清初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军事家,统治中国达61年之久。康熙在位时,非常喜欢阅读中国古代兵书,尤其爱读《武经七书》。他虽政务繁忙,频频征战平叛,但阅读《武经七书》却手不释卷。他读兵书,往往能够把握兵书的精神所在,吸取其精华,运用和发挥其中合理又合乎现实的原则,摈弃那些过时和带迷信色彩的东西。据《清圣祖实录》卷243载,康熙曾总结读经体会说:“《武经七书》,朕俱阅过,其书甚杂,未必皆合于正,所言火攻水战皆是虚文,若依其言行之,断无胜理。且有符咒占验风云等说,适足启小人邪心。昔平三逆,取  相似文献   

4.
在“武经七书”中,《三略》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代兵书。《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历代多以为是黄石公所著。据考证,《三略》既非黄石公所著,亦非张良在圯桥所受之书。作者可能是一位熟悉张良事迹,又博览群籍的隐士。他以张良的军事思想为主线,兼采诸家之说撰写了这部兵书。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这部兵书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靖问对》,或简称《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关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史上学术界意见多有分歧,除了传说是唐代名将李靖所著的看法外,主要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一)宋人阮逸伪托之作。这一看法首先由北宋陈师道提出,此说一出,后人…  相似文献   

6.
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这些古代兵书,大体可分以下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和《司马法》、《黄石公三咯》、《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书兵)等。二是研究战史的。如明茅元仪《二十一史战略  相似文献   

7.
从兵书刊刻看中国近代军事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多年来从事兵书目录的收集工作,在整理编排兵书目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从兵书刊刻,即从撰述出版的角度,也可大致看出中国军事思潮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特征。试以此角度为文,看中国近代的军事思潮。文中所有统计数字均来自拙编《中国兵书总目》一书,①从  相似文献   

8.
军事纵横     
我国古代的兵书卷帙浩繁无比。远古的不说,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有记载的兵书就有1300多部,目前尚存的有288部。许多兵书被中外政治家、军事家誉为“圣卷”,其思想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这些兵书大体分为九类: 一是研究战争史的。如明代茅之仪《廿一史战略考》、清代胡林翼《读史兵略》等。 二是研究战争理论和作战方略的。如《武经七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 三是研究军制的。如宋代傅良著《历代兵制》、宋代钱文子著《刘汉兵志》  相似文献   

9.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物。但后来却远没能像《孙子》等书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原因,大概和人为地笼罩在此书上一团迷雾有关。从南宋开始,便有人对这本书是否先秦兵书打了一个问号;到了明代,又有此书是后人伪托之说出现。所以,后来研究此书的人,往往把精力放在多方考证其真伪上,而很少在探讨其内容上下功夫。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初墓葬出土的竹简,其中就有《尉缭子》中的六篇,证明《尉缭子》确实是先秦古藉,否定了长期以来流传的那种“伪作”或“伪托”之论。这样,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对它的内容进行历史的,实事求是的研究了。  相似文献   

10.
唐代兵书有限,完整保存下来的更少。现存兵书主要有《李卫公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长短经》等。另有一部《李靖兵法》《又称《李卫公兵法》可惜大部分佚失,“世无完书”,只是在《通典》引文中保存了部分内容。唐代兵书著述之所以不够丰盛,且佚失较多,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大唐处在兴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相对安定,这就极易给军事文化的发展带来一种负效应。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主导趋向是“重文轻武”,不少人把谈兵看成是“粗鄙”之事”。所谓“士大夫讳言兵事”,正是当时人们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孙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成熟的兵书,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管子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齐人继承和发展管仲的思想而形成的,其主要思想均见于《管子》一书,涉及政治、军事、哲学、经济、文化等内容。《孙子》与《管子》的军事经济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就军事经济思想的全面性而言,《管子》较《孙子》有所发展和提高;就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的形成而言,二者有着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在秦汉时期流传的基本特点是内尊外贬,即统治集团内部对这部兵法高度尊崇,但在对社会的宣传上却予以贬斥。其在秦朝受到禁钢,但在社会上仍有流传,并为农民起义提供过理论武器;以《六韬》、《三略》为代表的政兵书与之分立并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的兵权谋理论进一步完善。西汉对兵书进行了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流传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应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本和八十二篇九卷本两种本子流传;汉简《孙子兵法》反映了汉代传本的一些信息。两汉时期注意了对《孙子兵法》思想的阐发,他们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评介对后世有较…  相似文献   

13.
薛军 《国防》1998,(10)
《戚继光兵法——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一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结南抗倭、北御虏40余年的治兵、作战经验,于晚年精心编撰而成的。是作者对自己一生兵学理论的最后概括,也是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选兵、编伍、练技术、练战术、培养选拔和任用将领、管理部队等问题的一部兵书。 该书所反映的是明代中期的兵学理论,但语言精辟,哲理性强,许多思想观点有很强的时空超越性。比如,讲练兵,最重要的是要练胆气,其次是练技术,练战术,练听从号令。使士兵个个勇敢,技术精,战术强,有纪  相似文献   

14.
《武经总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武经”命名的兵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具有军事百科全书性质的武学教科书,它在我国古代兵书典籍中居有重要地位。研究《武经总要》的军事伦理思想,对于挖掘我国古代军事伦理思想遗产,丰富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宝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武经总要》的主要内容和成书过程《武经总要》是一部综合历史上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宏篇巨著,它对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步骑训练、行军宿营、战术阵法、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使用、军事地理、以及历代用兵实例、阴阳星占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翰林学士丁度等人编写的《武经总要》刊印问世了,全书分为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同既往的兵书相比,《武经总要》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包容了丰富的军事技术内容,从而成为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兼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在前集的第十至十三卷中,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的形制构造,而且也是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成果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武  相似文献   

16.
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兵书分类的详略,一方面受当时军事学术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为当时兵书数量和种类所决定,而兵书数量和种类又恰能反映当时军事学术的盛衰情况。兵书类目在综合性图书分类法中的位置,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兵书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对各时代兵书分类的考察,可以窥见各时代军事学术发展的概貌。一、兵书分类,是军事学术发达的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分类目录是西汉刘歆《七略》中的《兵书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它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类。《七略》是在由专门人材分  相似文献   

17.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曲富萍明代兵书数量、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在中国军事历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对这些军事遗产的整理、研究还很不够。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孔德骇同志撰写的《车营叩答合编浅说》一书,对继承这一军事遗产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武略》系太平天国对《武经》的改称。宋朝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兵书,颁行武学,称《武经七书》。清朝康熙时,命岁、科两试首题于《论语》、《孟子》中出题,次题于《孙子》、《吴子》、《司马法》中出题,作论二篇;乡、会试亦照此例。因此,书坊即从《武经七书》中抽出《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刻印成册,称《武经三书》。《武略》是洪秀全据《武经三书》亲自删改、定名刻印,用来考试武士子的兵书。当时,天国颁行的《钦定士阶条例》规定,武士予必须“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凡省试复试,默写《武略》一节,天试复试也要默写《武略》一节。《武略》一书国内尚未发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  相似文献   

19.
(二)版本兵书版本,是指一种兵书在流传过程中多次传写或刊刻所产生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刻校人的不同本子。这些不同的本子,虽属同一部兵书,但在材料、版式、装帧乃至文字都有某些不同之处。掌握和了解兵书版本的情况及其源流,对于正确理解兵  相似文献   

20.
在老学研究史上,始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或认为《老子》是一部兵书,或认为它是以兵喻道的道书。频繁的春秋战事,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东方第一哲人”———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从这个角度看,《老子》一书涉及兵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