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当时山东战局概况1942年山东像全国一样,面临最困苦艰难的岁月。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跑上了峨眉山,采取观战待降的反动政策;日寇为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诱降的毒计,要巩固已经侵占的后方,也由于兵力所限,停止了对正面的战略进攻;腾出手来集中大量正规兵团,伪军和地方汉奸队,配合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武装,对我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即解放区)猖狂进犯,实行抢光、烧光、杀光的"三光政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其全面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打破后,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以重兵方阵稳扎稳打等战法,消灭华东野战军。毛泽东与陈毅等则采取诱敌深入、"猛虎掏心"和围歼与阻援相结合,粉碎了蒋介石的重兵稳进、中央突破与"磨心战术",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国共内战期间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和主战场之一,在内战进程的胜负演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战期间山东战场的战争进程,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充分体现了国共双方统帅部的战略运思高度和前线将领的领悟执行能力。与中共始终坚持不移的战略相比较,国民党经历了战略的变化过程。而国民党军战术的机械教条,又与中共部队的灵活主动形成对比。再就战场指导而言,中共强调放手让前线将领发挥主观能动性,国民党蒋介石则对战场干预过多过密,指导往往脱离战场实际,指挥层次太过重叠。因此,就山东战场国共军队的表现而言,中共成功地做到了示形于外而决胜于中,国民党则形虽示而胜未决,这样的格局和结果亦体现在国共内战的总体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正>1947年3月,国民党军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集中了24个整编师组成3个机动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由南向北,逐步向沂蒙山区推进。面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外,几次求歼国民党军一部都未能实现。陈毅、粟裕5月3日将此情况向中央军委报告。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敌军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  相似文献   

5.
1949年国民党大溃败趋势越发明显,华北军事要塞青岛成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一座孤城。经过两次筹划,国民党军最终成功将青岛守军撤往台湾地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为数不多的成建制成功撤退的战例。青岛的撤守问题具有“军事—外交”双重战略价值:一方面它能显示国民党在江北的军事战略力量的存续情况,另一方面它又是中美博弈的砝码和中美关系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6.
涟水战役不应包含出击陇海路东段和众兴作战李昌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夏连续取得了出击陇海路东段和涟水、众兴等作战的胜利,将国民党军一部主力牵制在华中战场,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和华东军区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的作战,完成了把华中...  相似文献   

7.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不仅从心理上极大震慑了国民党军队,而且从战略上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山东的进攻部署,为尔后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乃至全国的解放积累了信心,提供了经验。重温这场战役并剖析原因可见,国民党军、国民党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败给了其自身之弊,败给了人民。  相似文献   

8.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9,(23):20-22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已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在解放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山东菏泽,向记者详细披露了“长春起义”的内幕。  相似文献   

9.
嘉贤 《世界军事》2022,(5):59-60
1946年12月中旬宿北战役后,由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向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进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编注:以第80旅为基础,配有坦克、榴弹炮、汽车等技术装备,当时国民党军只有3支快速纵队),闻整编第69师在宿北被歼,被迫在临沂西南30余千米的向城、卞庄(今苍山)、兰陵、平山地域转入防御,其左翼整编第5...  相似文献   

10.
麾军占中原经略大别山蒋玉怀,徐金洲1947年3月,国民党对中共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19日占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率机关所在地──延安,又在山东战场上迫使华东野战军处于守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感到内战在走向胜利,他踌躇满志,向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先后创建了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按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这些地区的会门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八路军第129师在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115师在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均以很大的注意力进行会门的统战工作,成建制地收编了一些抗日的会门武装;同时通过与会门的统战关系在游击区建立秘密交通线;对与日伪勾结、受国民党顽固派操纵的反动会门则坚决予以打击和镇压。八路军对会门的统战工作对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事备忘     
正太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围和正定至太原铁路沿线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1947年春,国民党军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在其他战场转为守势。北平(今北京)行辕为确保华北战略要地,维护交通线,保持与东北的联系,将所属正规军9个军收缩在北平、天津、保定地区及平绥、北宁、平汉铁路沿线,以第94、第16军各一部共7个团的兵力向冀中解放区大清河以北地区实施局部进攻。在石家庄及正太铁路(正定-太原)东段只有第3军2个师、第43军1个师和保安团队守备。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遵…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这一伟大战略行动胜利44周年。44年前,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党中央“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山东、陕北、晋冀鲁豫各战场坚持斗争的内线兵团策应下,自1947年7至9月先后南渡黄河,纵横驰骋于黄河、淮河、长江、汉水之间,到12月下旬共歼敌19.5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创建了新的中原解放区,调动和吸引了南线国民党军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到中原战场,取得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众所周知,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山东人民  相似文献   

15.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4,(15):56-58
1946年9月3日至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在山东定陶一带,同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整编第3师等1.7万余人,并生俘该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取得定陶战役大捷,毛泽东主席亲自发电报嘉奖。9月10日上午,野战军司令部通知开会,各纵队首长欣然前往,大家想,打了个大胜仗,又逢中秋节,刘邓首长一定会好好犒赏大家—下。他们没有料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个“不握手会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对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的评价并不一致。特别是近年来,分歧似乎愈演愈烈。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认识抗战对国民党的影响,如何从国民党开辟敌后战场的努力与效果来反观国民党的本质?70年后,集中探讨这些问题,无疑会加深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陈廉 《军事历史》2002,(2):53-57
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地区,背靠朝鲜、苏联和蒙古,南连晋察冀解放区,隔海与山东解放区相邻,资源丰富,交通、工业发达,控制了它,就可以以此为基地,支援关内各解放区,同国民党进行持久抗衡;丢失了它,将使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因此,略取东北,就成为中共中央在抗战胜利后的重要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8.
顾顺章是中共隐蔽战线早期领导层中的重要成员,在中共隐蔽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叛变差一点就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国民党根据顾顺章所提供的有关中共要人及其机关住址情报,在上海相继破获了中共中央秘书处、中共中央农委、中共江苏省委,以及中共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委机关,逮捕了大量的地下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9.
庹平 《军事历史》2004,(4):23-29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这时,国民党军最高指挥机构也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并指挥其在华北敌后的军队打游击战。总的来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其规模和成绩都不大。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作一探讨,略陈管见。一、国民党军“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张晖 《军事史林》2013,(2):39-42
韩复榘,国民党军陆军二级上将,统治山东七年,系山东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此人唯利是图,反复多端,以“善变”自保著称。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身为冯玉祥部下军长,理当在大战中护主尽忠、奋勇作战,然善于暗箱操作的蒋介石派人诱韩,许诺高官,奉送百万现金,顿使韩复榘背主求荣,投入蒋的怀抱,并如愿当上山东省政府主席。这个经冯玉祥一手提拔的小兵,直至被冯玉祥委予军长重任,竟然在大战之时见异思迁、唯利是图,心中泣血的老冯只能感伤用人不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