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俄罗斯媒体最近报道,苏联为对抗美国,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冷战时期,为了保持同美国的核均势,苏联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绝密核设施,在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迅速崛起了一批“核城市”。出于保密需要,起初这些城市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一般以几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名加数字命名。由于这些城市是研制核武器的基地,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因此,被称为“绝密核设施城”。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这些“核城”里的核设施逐步由军用转为民用。从今年6月1日起,联邦政府不再直接管理核工业城。这些城市划归当地联邦主体管辖,由封闭转向开…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美俄的核均势逐渐被打破,世界核格局出现了"一超称霸, 多元纷争"的复杂局面。虽然俄罗斯的核力量日渐削弱,但它仍以大量的核 武器和先进的核技术成为核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俄罗斯核武器的组成 俄罗斯的核力量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结构方式,由洲际弹道导弹、 战略核潜艇、远程战略轰炸机组成,其中陆基战略导弹数量最为宠大。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俄的核均势逐渐被打破,世界核格局出现了“一超称霸,多元纷争”的复杂局面。随着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核力量建设也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型”阶段。同时,核扩散的加剧,又使核军控的形势不容乐观。这一切都表明,世界核领域正在发生冷战结束后最深刻的变化。虽然这些变化纷繁复杂,但纵观世界核力量的发展,仍可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把握它们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8月,苏联开始实施研制核武器的“核计划”。不久,随着冷战爆发,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间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为打破美国核垄断,重塑战略均势,苏联在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同时,又投入巨资建立起庞大的核工业生产体系,在伏尔加河、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等“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布局了完整的核武器科研、设计、实验和生产设施。  相似文献   

5.
在冷战时期,核战略理论中有个等效核均势概念,这个理论告诉人们:不管你的核进攻力量多么强大,但在承受核打击能力方面,如果你同核力量弱小的一方一样,是不堪一击的话,那么在战略上你的核力量就同对手是等效的。这一概念曾给我们这样有益的启示:核力量的建设需要坚持精干有效的原则,对核力量的过分追求,既浪费资源,又无多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是当前倍受重视的一个研究热点。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硬杀伤性对抗、软杀伤性对抗和非杀伤性对抗三类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相应技术装备,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得出了我军今后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应该重视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对发展新型高效的尾流自导鱼雷对抗技术,提高我军舰船战场生存能力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烟幕对抗是现在和未来一种重要电子对抗手段。本文介绍、分析了烟幕对抗的作战对象、对抗机理,探讨了烟幕对抗的使用和发展以及在未来电子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光电对抗技术发展概况及装备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光电对抗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状况,针对现代海战的战法特点,论证了发展海军光电对抗系统的紧迫性,指出了光电对抗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均势(balance of power)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概念。它可以指一种力量分配状态、一种过程、一种规律、一种体系、一种对外政策目标等等。虽然如此,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实践中把均势当作一种战略来使用。作为战略上的均势,不仅仅限于维护某一地区的势力均衡、保持体系稳定,有时也包括在这种均衡中谋取本国的优势,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它实际上是一些具体战略手段的总称,在外交和军事上常见的分治、领土补偿、建立缓冲地带、组建同盟、划定势力范围、干涉、谈判妥协、裁军、军备竞赛,以及为势力均衡而进行的战争等都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实兵对抗训练组织难、消耗大,同时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迅猛,仿真能力和仿真逼真程度越来越高,作战指挥模拟化对抗训练逐步成为指挥所指挥对抗训练最为重要的一种组训形式。对合成作战指挥战术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的功能、组成、实现方法、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系统研制的发展方向、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武器装备性能的不断增强,指挥对抗不仅表现为间接的谋略对抗,而且更注重于直接的技术对抗,指挥对抗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谋略与技术的结合。文章就作战指挥对抗中谋技结合的发展、运用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说美正全力试制威力更大、更准确的X洲际导弹,以作为美苏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并准备作为谈判失败后的一种防范措施。美官员认为这将促使核均势趋于不稳定。空军在这个月悄悄地进入了一种威力更大、准确程度更高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实体研制阶段,这种导弹的费用最终可能高达三百亿美元。计划是用这种X导弹(这是五角大楼对这种新式战略武器的叫法)在八十年代代替民兵式导弹。民兵式导弹十五年来一直是美国陆基核威慑力量的主力。  相似文献   

13.
门宝  胡阳旭 《国防科技》2023,(1):97-102
在重回“大国竞争”战略转型背景下,面对俄罗斯等均势对手,美国陆军认为应着眼“联合、多域、高强度作战”,利用概念创新和技术进步重塑兵力结构,确保在未来冲突中取得战争主动权。为此,美国陆军启动了新一轮部队转型,探索多域特遣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的部队建设、兵力设计、作战运用等,旨在打造一支可在陆、海、空、太空、网络空间等作战域应对均势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陆战力量。在全面理解当前新兴作战环境的前提下,本文分析了美国陆军多域特遣部队的发展历程、兵力部署、典型特征等,阐述了多域特遣部队的部队编配和作战职能,构想了多域特遣部队在竞争、危机和冲突阶段的典型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种新型舰艇电子对抗(ECM)技术——计算机病毒对抗(CVCM)的发展情况、基本原理及其特点、计算机病毒对抗与传统的电子对抗的比较、计算机病毒对抗的作战方式以及对它的防御措施和发展对策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2.7 光电/红外EW技术 (1)现代光电技术的发展及光电对抗 光电对抗装备以其观测力强、探测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识别和分辨能力强、军事对抗应用广、隐蔽及生存能力佳、昼夜不停地全天候(时)工作、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备受各国海军重视。光电对抗装备从空中至水面、水下,从警戒探测到跟踪对抗,从鱼雷导弹到软杀伤,无所不在,渗透至现代海战的全过程。其应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范围之广,表明光电对抗装备在现代海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光电对抗装备的应用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水平。现代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大大提高了战场监视—侦察  相似文献   

16.
主要概述了光电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与发展;并分析了烟幕在光电对抗技术中的作用及烟幕遮蔽、干扰光电设备的原理。结合发烟剂和测试方法情况,讨论了发烟剂所成烟幕如何应用到光电对抗战争中,使其从防御性手段发展为进攻性武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信息化作战发展动态,采用思维空间、地理空间、赛博空间、地赛空间*新概念分析了信息化战场作战对抗领域.探讨了新空间概念对武器体系需求和研究理念的影响.提出了地赛空间领域体系对抗"能流体系"的概念和能流体系对抗与控制的思想,探讨了地赛空间领域对抗的内容和层次.分析了地赛空间领域能流体系对抗的特征,提出了武器装备体系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导航战”概念的不断发展与演变,美持续推进导航对抗体系建设与指挥体系转型,以谋求PNT信息的非对称优势。从指挥职能体系建设、导航对抗能力提升、演习训练基础搭建、导航对抗实战等方面对美导航对抗体系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围绕以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开展的攻防对抗能力进行了分析。美在加快以GPS为基石的PNT体系建设时,不断结合系列化演习与实战行动,加强导航战攻防能力的提升,应引起我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战略核力量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方面,美国核武库的规模、构成和运用都存在广泛争议。过去20年来,美国政府一直试图削减冷战时期庞大的核武库。相较于政治上的冒险行径和大规模核对抗,  相似文献   

20.
肯尼迪政府执政后,修改美国核战略,将战略打击的优先目标由城市转向军事力量,重视第二次打击力量的威慑作用,注意以"可控和灵活反应"的方式来应对可能的核战争。同时,结合当时的冷战背景,肯尼迪政府设想了美苏间三种形式的核战争,并制定了相应的战争计划。这些核战争设想,一方面反映了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固有的冷战思维——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集团"侵略扩张的本性"威胁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肯尼迪政府将根据"灵活、谨慎、可控"等战略原则来应对已经开始出现的美苏核均势的冷战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