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情动态     
波音公司设计首台可重复使用的烃火箭发动机据报道,波音公司的洛克达因推进与动力分部正在详细设计新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这种新发动机称之RS-84,海平面推力可达4.5×106牛( 约454吨力),可能是第一台使用富氧气体与煤油组合为燃料的、可装在执行多种任务助推器上的发动机。RS-84发动机的设计尚处在第一阶段,到2003年5月结束,此阶段所用资金来自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发射倡议”(SLI),金额为3400万美元。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发动机的设计进入第二阶段,洛克达因分部将获得另外的合同费2400万美元。预计2006年研…  相似文献   

2.
美国陆军与波音北美公司计划在1997年4月,对动能反卫星武器的关键部件一“动能杀伤拦截器”(KKV)进行悬浮飞行试验。该KKV采用电子光学(EO)寻的头寻的,以便拦截低地球轨道上的卫星。计划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的这次短时间的悬浮试验中,KKV样机将借助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起飞,试图在距地面9m的高度进行悬浮飞行,此时KKV上的EO寻的头开始工作。美国陆军在1990年发起一项研究与发展计划、研制动能反卫星(KEASAT)系统。按照设想,动能反卫星导弹的KKV要展开一个“帆板”,用其撞击卫星,使卫星失去工作能力,同时使在空间产…  相似文献   

3.
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特性的状态空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状态空间分析方法运用于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导出了一组描述所述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动态过程的状态方程。文中提出了求解该系统方程的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理论解与实验数据得到了满意的符合。做为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分析的初步结果,在文中分析了几个重要的工作参数对所述发动机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回音壁     
黑龙江宁安林义德:矢量发动机中的“矢量”怎么解释? 推力矢量技术就是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的方向从而获得额外操纵力矩的技术。我们知道,作用在飞机上的推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这种量被称为矢量。一  相似文献   

5.
用于保证“阿波罗”宇宙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是在1963年6月开始的,鉴定试验大纲在1967年7月完成。研制这种发动机需要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工艺、设计各个领域中作重要的努力。其中解决了发动机推力调节在大范围改变推力时自燃推进剂完善地混合和燃烧,以及在登月舱着陆时自毁的不冷却喷管裙的研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7.
在给定发射初始条件、目标逃逸方式及控制律条件下进行了导弹性能仿真,给出了采用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战术导弹最大发射弹目距离和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二级推力所对应的关系,形成了仿真条件下的变推力发动机控制律,丰富了采用变推力发动机的导弹制导律设计维数,并分析了发动机二级推力调节对弹道设计的影响,对采用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导弹弹道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1,(6):14-14
俄罗斯苏-35S战机成功首飞 近日,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证实了苏-55S系列战机的首飞。俄罗斯空军2009年就向苏霍伊购买了48架苏-35S。与苏-27相比,苏-55S装备了土星“117S”推力矢量发动机和以数字信息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新型航空电子系统。(德国飞行者网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以可变增益的快速响应电磁阀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的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系统。文中重点对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给出了满意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为了制造卫星定向,研制了各种小推力发动机(ДMT),已经成功的一系列有前途的小推力发动机具有很高的推力比冲,它不但能控制卫星的位置,而且还能用于校正轨道诸参数。因此,便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研制一种控制系统,它使用同样的ДMT,一面校正轨道,一面保证卫星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卫星在宇宙完成相应的机动时,所必需的速度增量,为此目的,还比较了各种类型的ДMT。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各国海军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弹射起飞、滑橇起飞和垂直/短距滑跑起飞等。弹射起飞是利用飞行甲板上布置的弹射装置,在一定行程内对舰载机施加推力,使其达到离舰起飞速度。滑橇起飞是利用航母艏部的上翘甲板,在机载发动机的大推力下实现起飞。垂直/短距滑跑起飞则是利用机载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来实现起飞,鉴于前苏联“雅克-38”垂直/短距起降攻击机已随着“基辅”级航母一起退役,以及英国垂直/短距起降式“海鹞”战斗机的携载量和航程难以满足需要,因此这种起飞方式目前用得较少。  相似文献   

1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7):25-28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与液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推进剂密度大,推进剂可以储存在燃烧室中常备待用和操纵方便可靠等优点。固体火箭发动机比冲小(250~300秒),工作时间短,加速度大,因而推力不易控制、重复起动困难、不利于载人飞行,主要用作火箭弹、导弹和探空火箭的发动机,以及航天器发射和飞机起飞的助推发动机。一、发展概况固体火箭起源于中国,宋初已出现以黑火药为能源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最早是1161年宋金之战中的“霹雳炮”。元、明两代出现了火箭束和两级火箭雏型,例如“火龙出…  相似文献   

13.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8):25-30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的简称,属于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由输送系统送到发动机泵前,经泵加压后进入发动机推力室进行燃烧穴双组元推进剂雪或分解穴单组元推进剂雪,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变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推力室喷管膨胀,将热能变为动能,以高速方式从喷管内向外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为火箭飞行提供所需的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比冲高(250~500秒),推力范围大(单台推力在1克力~700吨力)、能反复起动、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时间较长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航天器发射、姿…  相似文献   

14.
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飞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立燃气流量可调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燃气流量调节过程中发动机飞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飞行高度或高飞行马赫数时,发动机有较宽的推力调节范围;随着飞行高度降低或飞行马赫数增加,发动机推力系数降低;随着燃气发生器喷喉面积变小,发动机推力和推力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分析了“761”主发动机进入“稳态”工况后,喉部烧蚀对其内弹道性能的影响。推导了因烧蚀引起的发动机的压力和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将由该式得到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具有多管侧向固体冲量发动机的空间自旋稳定小型拦截器,采用极坐标控制形式,通过数字脉冲调节器对多管推力冲量只调频的侧力控制技术,近似构造“数字变推力”,为实现比例导引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奥林普斯”燃气轮机发展概况舰用“奥林普斯”燃气轮机是由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装而成的大功率舰艇主机。其燃气发生器的母型就是航空“奥林普斯”MK201型发动机。一、航空“奥林普斯”发动机的演变早在一九四六年,英国为了装备远程轰炸机,开始设计低油耗、大推力的航空燃气轮机。从热力学观点考虑,若要降低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的耗油率,就必须提高燃气的初参数,即提高燃气的温度和压力。当时承担此项研制工作的布列斯托尔公司(于一九六七  相似文献   

18.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3,(9):11-11
美国最大火箭送绝密卫星上天 8月28日,一枚高约71.6米的火箭携带着一颗绝密间谍卫星从美国太平洋沿岸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德尔塔”4重型火箭的三个主要发动机点火,推动火箭升空。这三个氢燃料发动机能提供1700万马力的推力。外界尚不清楚这枚火箭将什么送入太空,但分析人士说火箭可能携带了一枚价值10亿美元的高性能间谍卫星,其抓拍细节的能力可以实现在数百英里外分辨一辆汽车的品牌及车型。(美国《洛杉矾时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产的第一台加力式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秦岭”号于7月中旬在西安试制成功,并于7月16~18日通过了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这是继“昆仑”发动机研制成功之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据了解,“秦岭”发动机是中等推力的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工作稳定,启动迅速,可靠,高度、速度特性良好,巡航耗油率低,维护性好等特点。 “秦岭”发动机是以中航一集团所属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为主,80多个相关厂、所、院、校参加共同试制的。 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工艺、材料等方面的专家在技术鉴定结论中认为,该型发…  相似文献   

20.
一、任务的简要特点,内容和研究结果 由于在真空条件下起动时的压力峰引起了。呵波罗》飞船眼务舱的空间姿态控制系统发动机(推力为45.4公斤)的破坏(此时喷管是位于向上状态)。因此,发动机的研制公司和载人宁宙飞行器中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来寻找失败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未来出现这样的情况。 由于在飞行器加速运动时和在月球附近进行机动时,发动机是处在过载作用状态,因此需要究研发动机相对过载作用方向的定向时对其起动特性的影响。 载人宇宙飞行器中心的究研计划分为两个阶段,并于1966年6-9月完成。第一阶段包括各种试验性的研究,其目的是确定发动机在真空起动时(其喷管向上放置)压力急剧上升形成的过程及其机理,并对各个量对此现象的影响进行初步判断。第二阶段是对各参量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