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毕鸿是我军校时的班长,自从春晚小品"不差钱"火了之后,他就被我们"毕姥爷"、"毕姥爷"地叫了起来,可是我们这个"老毕"他可有点"二"。毕鸿是我军校时的班长,自从春晚小品"不差钱"火了之后,他就被我们"毕姥爷"、"毕姥爷"地叫了起来,可是我们这个"老毕"他可有点"二"。说他"二"要先从新训说起。新训之初走齐步,每一个大一新生都将吃奶的劲用在摆臂上。一天,忽然有人"啊"地大叫一声,训练  相似文献   

2.
下部队调研,一谈起大学生干部,不少领导常常是既爱又怨、既喜又忧;而大学生十部自己,也有一些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抱怨之气、迷惘之感。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兵之初"。1980年7月,我以超过全国重点分数线的高分报考了军校。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我兴冲冲地赶到合肥炮兵技术学院报到时,迎接我的是三个月严格的新兵生活。望着荒芜的"校园",  相似文献   

3.
看过《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许三多,都记得他在新兵连的"出色表现"。去年新训,我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教导队担任排长,就遇到一个被人称为"烂泥扶不上墙"的"孬兵"。教导队接辽宁兵那天,我正好不在,带了几个班长去库房领装备,刚回来,一班长就气  相似文献   

4.
常常想起那段被班长"整"的故事,心中总会涌起一丝甜蜜,一分温馨。当我也成了老兵,才明白为什么班长还被称为"军中慈母"。刚从学兵训练大队分到部队航空救生装具室,我就同班长程友忠别上了一股劲。那天,团参谋长、司令部协理员来看望我们两个新兵,随口还问了我们几个问题。同年兵小赵回答时,班长"很专业"地在一旁发表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老唐,不禁让我捧腹又让我崇拜。老唐,原名唐英杰,我军校时的班长。记得当时选班长时,我们班充分发扬了民主,大家积极投票,结果是每人得一票。这下可犯难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家里颇有资产的老唐,"就是老唐了",古灵精怪的张小武脱口而出。"唐英杰啊,我看行,英俊又杰出的有为青年啊"!老唐被我们夸得晕头转向。"一个星期的冰激凌,老唐来请。七票赞成,一票弃权,选举成功,解散!"平时就很抠门的老唐就这样被我们扶上了班长的宝座。  相似文献   

6.
问:我现在正加紧复习,准备报考军校,可父亲来信让我退役后回去继承家业,经商挣钱。其实我挺喜欢军人这个职业,它充分体现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但经商又能给我带来富裕。这也是许多人所渴求的。我不知该怎样选择?  相似文献   

7.
毕业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我们这一期的分配主要是面向部队,所以大部分同学分散在了西北的各个部队,其中还有大漠中的几个基地。有分配在一起结伴同行的,也有只有一个名额而独自踏上遥远的路途的,班长就是这样自己走的。班长是个老兵,是当了几年兵后考上军校的,比我们大几岁。班长不仅人长得漂亮,字画也非常漂亮,区队的板报总是由她一人负责。她还能歌善舞,开联欢会时她总是最忙的一个,要组织排练、还要参加演出。而我最喜欢也是让我始终难忘的却是班长拉小提琴的样子:白皙的面容村着红木色的提琴,拉弓的手臂潇洒的舞动着,俏皮的短发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时的摆动着,一双黑亮的眼睛微眯着望向远方,似乎在用音乐向远方倾诉着什么……这时的她与她平时劳动训练时的猛劲儿和对我们严格要求时的严肃面孔简直判若两人。刚开始,班长外表与言行的不协调,让我  相似文献   

8.
那天,怀揣着录取通知书第一次走进军校的大门。在军校门口,遇见了东北人老张,当时不知其是老张,却感觉似曾相识,四目相对,眼角、嘴唇微微一动,就像棋逢对手时的会心一笑。没想到新训时我俩竟然被分在一个班。新训结束后,我俩还在一个班,这是后话。老张也是同龄人,只是看到他的样子就让人忍不住亲切地喊他老张。对于我们这群生龙活虎的毛头小子来说,新训其实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太苦,但天天被"管制"的日子却让我们难熬。每当在训练中看到新训班长那八面威风的样子和我  相似文献   

9.
正从当初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到步入不惑之年的今天,从高山艰苦连队到城市机关大院,每每回想起初入军校时那次难忘的"获奖经历",我更懂得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有福同事,有难同当。1992年,我如愿考上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了蓝天方阵中的一员。那时候的我血气方刚、精力充沛,闲暇之余还经常写点东西,在学院的报纸上发表点"豆腐块",一时间在学院也是小有名气。平时在学员队人缘还不错,与上下级的关系也比较理想,加上我天生好强,所以总希望可以做出一点成绩让大家看一看。入学后,由于表现突出,我被学员队任命为班长,成为一名学员骨干。不久,学员大队通知要组织  相似文献   

10.
美国盲人学者海伦·凯勒有句传世名言: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翱翔时,他决不应该在地上爬行。——题记2000年12月,征兵的季节到了。父亲说,"娃儿,当兵去吧,有皇粮吃"。我带着某种朴素的动机来到军营。班务会上,班长宋保华问我:"花名册上写着你是高中,上没上完?""上完了,班长。"我一阵心虚。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扯谎。其实,我刚进高中门,家里就供不上了。"你有高中文化底子,去学修坦克吧,这活儿适合你!"班长说。不久,我果然被送到了  相似文献   

11.
我能如愿走进军营,多少沾了点"文化"的光。1973年冬,我正在老家河南省襄城县读高中二年级,得知第二炮兵某部来接兵的消息,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东打听西打听,找到接兵的班长,整天缠着他积极表现。写决心书、写诗歌、写散文、给他表演豫剧,总之,我竭尽所能,拼命表现"文化"特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执着打动了接兵的班长,他找到驻  相似文献   

12.
谈起勤务分队上士班长郭少华的"掌"兵之道,在73862部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何去形容呢?就三个字——杠杠的。有例为证。战士王亮亮长相斯文、皮肤细嫩,一看就是个"秀才兵"。用王亮亮自己的话说:"让我挥毫泼墨、吹拉弹唱都行,可别叫我操枪弄炮、摸爬滚打。"当兵哪有不习武之理,一到郭少华班上,他就给王亮亮"量体裁衣"制了一套精武计划。伟大的哲学家爱因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讲对症下药,基层带兵也是同理。不同的兵需要不同的带法,有的适合激励,有的需要鞭策。而当年,政治部主任就给我开了一剂猛药,你别说,不光治好了我的怪病,还让我在以后的带兵中多了一招。"小付很轻狂,自弃因彷徨。一朝红花戴,霸占光荣墙。"兵之初,这样的一句顺口溜在我所在单位广为流传。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刚刚毕业分到部队不到半年的我,作为连队仅有的一名本科生干部,不到半个月,我就成了团里的大名人。不是因为表现好,而是因为我递交了转业申请,连长营长齐上阵,磨破了鞋,说破了嘴,但效果都不理想,大家都很生气,部队这么大,  相似文献   

14.
关系     
29年前入伍第7个月的时候,我当上了连队文书,成为全连24名新兵中的第一个班长"干部"。当时,就有人悄悄地问我:"你有人(关系)?"我懵懂地不知道啥意思。  相似文献   

15.
“兵”为媒     
如果不是《中国民兵》,我和妻恐怕走不到一起。 那是我刚从野战部队调到人武部不久,我们县最大的企业第二化工厂职工军训,我这个教官上岗第一天就弄了个大红脸。有一个叫包霞的女民兵班长毫不客气地问我,兵和民兵有啥区别?问题算不上复杂,可我当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回答。 回到部里,我找来一摞《中国民  相似文献   

16.
班长,是军营之父,有时也被称为军营之母。班长,是兵头将尾,是战士的通气筒,是建设和谐连队的减压阀。在生活和影视作品中,因为班长刻意或者不由自主保持的硬朗形象,他们被战士们戏称为"男人装",本期"心理空间"关注军营硬汉班长的心理问题,一个群体的普遍焦虑。  相似文献   

17.
褪皮的桉树     
机务站道路两旁以及向后延伸的山坡上,似乎一抬头,就可以见到桉树的影子。机务站里人不多,有一个被战友们亲切地叫做"老刘班长"的军士长,便是这片桉树林的"主人"。又是一年新兵下连,他决定带着刚报到的新兵逛逛这片桉树林。"班长,这树会脱皮?"第一次见这种树的城市兵睁大了眼。"是的,这是闽南地区比较常见的树种。每到新兵下连,便是桉树褪皮的时节。现在正是观赏桉树褪皮的最佳时机。"班长微笑着说。"树没有皮不是会死去的吗?"新兵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18.
他是连队的技术骨干,长期扎根偏远的连队,刻苦钻研报务专业,多次在重大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被大家称为"五星"班长说起班长曹绪伟,那可是我们报务连的一面"旗帜",他苦练报务专业,曾先后参加过6次演习,2次负责组织教练网演习。几年来,他身上的荣誉一大堆,还带领全班战友立了三次集体三等功呢。刚下连时,面对连队"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封闭环境,其他战友或多或少有抱怨情绪,曹班长却与众不同,整天乐呵呵的。当时曾有人问他:"这样落后偏僻的连队,能实现自己当兵前的梦想吗?"他的解释很简单也很朴实:"与其让环境适应你,不如你去积极适应环境,艰苦的环境往往更能出成绩。"  相似文献   

19.
酸甜糖葫芦     
“尹文峰,听说这里的糖葫芦特好吃,咱俩也去买点!”到部队队第一天上午,老乡颜茂盛就朝我说。“不行!班长不是说当兵后要有兵样了,尤其是新兵,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兵样,现在去不是找刺激吗!”“没事,我请你。再说,这事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要是让班长知道那就惨了,部队的纪律你也知道的。”“放心吧!有事我向班长解释。”  相似文献   

20.
孟亚伟有一个外号叫"地王"。当初新兵下连时,看着同年兵一个个学开车、学通信、学修理,孟亚伟的心里别提多羡慕了。分专业时,没想到连里让他跟班长种菜,当时为这事他郁闷了好几天。"我当了一辈子农民,都觉得种地光荣,咋能不乐意呢?"父亲的一席话让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并且干出了自己的那一套。针对农副业生产产量不高的困境,孟亚伟主动找到连队干部请缨,要求"承包"连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