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6年12月16日,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美国空军"战术卫星-2"(TacSat-2)卫星由"半人马座"(Minotaur)火箭从位于弗吉尼亚海岸的中大西洋商业发射场发射。该卫星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制,重369千克,用于战术侦察试验,主要验证把卫星拍摄到的敌方目标图像在几分钟内快速传递给己方战场指挥官的能力,而目前这样的过程通常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快速反应空间"计划过去40多年以来,美国曾耗资近千亿美元研制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这些卫星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战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研制周期长、费用高昂、使用繁琐等不足,而且一旦发射失败或在轨发生故障,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几年来美军进行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军的战争行动严重依赖三个重要的支点:侦察支点、基地支点和战场网络系统支点,这已成为美军战争行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侦察支点 美军进行战争之前,都要动用先进侦察技术手段,形成大纵深、立体化和全方位的侦察体系。首先是发射需要的侦察卫星或把空间的侦察卫星调整到所需地区上空,对该地区进行全方位的侦察、监视,并源源不断地将侦察情报传到指挥机关,为战争决策和作战行动提供信息保障。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动用了15~18颗侦察卫星,以及数十颗导航、通信、气象等卫星,构成了覆盖中东地区、24小时不间断的卫星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详细、实时的战场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原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军用卫星的国家。自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之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认识到了军用卫星任未来军事上的巨大作用。早在60年代,美、苏的军事家就明确提出,“空间是贏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谁能控制空间,就能控制地球”。他们所谓的“控制空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空间霸权主义:即他们可以自由进入和利用空间,发射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军用卫星,但不允许其他国  相似文献   

4.
空间天气灾害—人类的无形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已进入倒计时。双星将陆续上天,在中国卫星从未到达过的高轨道分别绕两极和赤道运行,探测人类历史上从未探测过的空间区域。双星将与欧洲空间局已经发射升空的“星簇计划2”的4颗卫星紧密配合,在从太阳到地球的空间中形成纵深分布、进行六点立体探测,探究空间天气灾害之谜。“空间天气”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5.
傅文 《世界军事》2022,(5):38-42
2022年1月22日,美国发射了2颗新式尖端卫星.该型卫星触及"空间态势感知"和"地球同步空间"这两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那么,该型卫星执行何种任务?这样的任务与上述概念有何关联?中国、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的卫星,有过哪些被刺探的经历?未来,太空中的美国"谍眼"还可能有哪些阴谋?且看本文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印度为增强军事情报收集能力,开始大力发展军事航天技术。印度自2001年10月第一颗实验性侦察卫星(TES)发射成功之后,已计划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再研制发射一系列的侦察卫星。预计到2020年,印度有望成为军事航天大国。 庞大的研制计划 不久前,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计划从2002~2005年间,总共发射4颗侦察卫星。其中CartoSat-1侦察卫星已于2002年底发射,CartoSat-2定于2003年发射。据媒体透露,CartoSat-2是一种装备有能够以半米分辨率采集图像的、经过改进的照相机的天基监视卫星。  相似文献   

7.
1.苏联电子战的目的 将来,一旦发生战争,苏联攻击的第一个目标是敌人的C~3I网络(指挥、通信、控制、情报网络)。C~3I是现代军队的中枢神经系统,命令的传达、接收、威胁目标的探测、武器的发射并击中目标、各种平台的控制操纵等都通过C~3I实现。因此,切断敌人的C~3I网络也就等于把这一价格昂贵、至关重要的庞大系统分解成毫无价值的废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空间平台发射追踪器的相关技术和组合机动路径规划策略。首先对空间发射方式、发射窗口和发射初始姿态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了合理的发射方式,提出了发射方案设计策略。针对空间平台发射追踪器实现与目标远程交会的组合机动问题,进行了基于投放发射的空间交会任务分析。建立了非线性多冲量推进最优变轨数学模型,以及基于空间发射的多约束多参数组合机动路径规划模型。设计了遗传算法+序列二次规划串行混合求解策略进行求解,并对发射方案和参数选择的必要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基于空间发射的远程交会任务设计及组合机动路径规划。研究结果为空间发射任务和组合机动路径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早期的战争开始,数学就无所不在。不论是发射弩箭还是挖掘地道攻城,数学定律就像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一样在起作用。在战争中,指挥员依据作战目的和特点,运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技巧等技术,对作战反复进行量和形的描述、演算和推导,推算出与作战相关的数据,为战争提供最佳行动方案,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这样的战例在二战中尤为突出,各参  相似文献   

10.
中继卫星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开辟了军事斗争的新天地。从1957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至今,美国、俄罗斯等掌握了航天技术的国家,向太空发射了数以千计、各式各样的人造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它们大多肩负着明确或秘密的军事任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动用的各种卫星系统,成了战争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对取得战场主动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信息支援与保障作用,确立了军用航天装备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竞相发展以中继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进行太空探索的大幕从此拉开。47年过去了,那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仍然在近地点434千米、远地点2032千米、倾角为68.4°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转动。如今,"天舟一号"无人货运飞船已经从中国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并在2天后顺利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展望未来,在中国人已经实现了一箭多星、卫星导航、载人航天、载人空间站、无人探测月球等多项技术突破之后,中国航天在未来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  相似文献   

12.
吴涛 《国防》2006,(7):71-71
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2006年初表示,日本计划最早在2007年4月引进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巡逻和情报侦察任务,此前日本还宣称将发射2颗侦察卫星。预计未来两年将是日本侦察手段建设的高峰期,到2008年,将初步建成独立的、较为完备的、从上至下依次为空间、空中、地面三层的立体侦察体系。空间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成像卫星和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07年3月之前再发射2颗侦察卫星,与目前的2颗在轨侦察卫星组成可…  相似文献   

13.
小卫星在军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卫星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快速重建能力,能有效提供战术支持,对于遂行局部突发战争的军事侦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构筑未来信息战、电子战不可缺少的角色。小卫星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占领空间制高点、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在军事侦察和监视、军事通信与导航、军事气象和海洋环境监测、空间攻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产生着深远、巨大的影响。针对在赛博空间和赛博空间作战基本认识上存在的争议,探讨了赛博空间的复合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赛博空间作战的战略威慑性、体系对抗性等特点。以战争仿真建模为视角,在研究赛博空间作战对未来战争及战争仿真建模突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赛博空间作战影响下战争仿真建模需关注战争复杂信息环境、大尺度战争体系、复杂自适应行为、战争体系脆弱性和赛博战争舆情信息传播仿真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日本窥探他国的"四只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是现代战争的耳目,没有情报就 谈不上作战。为此,日本高度重视其情报 搜集能力建设。经过多年的经营,日本已 建立起拥有卫星、预警飞机、侦察机、雷 达、监听站等多种手段的侦察预警网络,具 备对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标进行 不间断监视的能力。 太空"幽灵" 在通信卫星领域,日本耗资3.1亿美 元,研制成功了ETS-8通信试验卫星。这 种卫星的通信能力比日本以前发射的试验 卫星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可以使日本在为 亚太地区提供新的移动通信服务方面处于 领先地位,还能检验一些将投放世界市场 的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在军用侦察卫星领 域,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军用空间计划,已 拨款13亿美元,构筑一个由两颗光学卫星 和两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 日本还计划在今后4年内研制12颗多用途 卫星。这些卫星获取的各种数据可以用于 军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计划进行首次空间对接试验日本将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的国家。技术试验卫星 ETS7由靶卫星和追踪卫星组成。今年年中,这颗卫星和美/日热带降雨测试任务卫星将由H-2运载火箭一起发射。在到达550千米高空350°倾角环形轨道后,ETS7将释放靶卫星,然后飞到离靶卫星10千米远处。在全球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7.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全世界第一颗卫星开始,各种航天器便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等军事航天器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军事航天力量正式登上战争舞台,使战争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了太空,并且由于卫星等太空资源为战场提供了大量的侦察、监视、通信、导航和气象等信息支援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战的效果乃至战争的进程和胜负,因而航天力量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军事行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7,(4):F0002-F0002
2007年3月8日晚10时10分左右,美国“宇宙神-5”火箭携带着“轨道快车”“双胞胎卫星”和其他4颗小型卫星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军用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美国空军此次“派遣”、“轨道快车”进入太空的目的之一是进行卫星自我修复和太空掳夺敌方卫星试验。该试验一旦获得成功,不但可以提高和延长美军间谍卫星的生存能力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大大提升美军卫星的太空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各类侦察卫星中,照相侦察卫星发展最早,发射数量最多,是空间侦察、监视的主要力量。照相侦察卫星原本只为美国和前苏联所拥有,在冷战铁幕下,通过它互相窥探军事机密。时至今日,照相侦察卫星又有了新的发展:实时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照相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战争的模式和手段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种变化当中,高速机动的主战平台、精准的导弹、全波段压制的电磁干扰,还有精悍勇猛的作战部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得大家无暇关注另一条战争变化的“主线”。回首深思,我们才惊讶地发现,光电子技术正“不露痕迹”地迅猛扩张其在战争中的影响力。工作在红外、紫外波段的战略预警卫星,日夜不息地在太空担负着捕捉弹道导弹发射时燃气辐射的任务;光学照相侦察卫星,能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拍摄到地面0.1米大小的物体;现代化的飞机、舰船、坦克等作战平台,普遍装备了前视红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