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31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驾鹤西归。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贡献,却写入永恒。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与“让”。  相似文献   

2.
一钱学森挽着妻子蒋英的胳膊悠闲地漫步在他执教的加州理工学院附近一条林荫大道上。“后面还会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跟踪吗?”蒋英轻声地问。“当然会有。“钱学森并没有回头。却十分肯定地回答着,“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走另一条街。”蒋英轻声地提议道。“没有必要。”钱学森想了想说,“我现在完成了和美国国防机密毫无关系的《工程控制论》,他们判断我改行了,因而跟踪可能会放松一些,我们进茶馆去吧!”钱学森挽着蒋英,慢悠悠地走进了一座幽静的茶馆。刚一落座,旁边桌上便坐上了两个戴墨镜的人,两人的目光不时扫向钱学森和蒋英坐…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摘》2023,(16):42-45
<正>小编的话: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国后,马上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中,为新中国的航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历经磨难,钱学森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之问”,是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振聋发聩的反问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反思.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教师,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至关重要.大学教师是多重身份的集合体——“传道”、“授业”、“解惑”,大学教师的人生终极价值在于使三者得到有机结合,成为社会集体中学术精神、人文精神与公共精神的担当者,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想者与实践者,从而对学生形成“知行合一”的深刻的灵魂塑造与影响,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5.
50年前,钱学森为强国之梦的强烈感情所驱动,经 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摆脱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投身到 祖国的怀抱。几十年如一日,他以全身心的热情从事国 防科技事业,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根基,取得了一个 又一个辉煌的成功。他是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光辉典 范。在钱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之际,学习钱学森,将 会激励我们热爱祖国,奋斗成才,报效国家。 现将钱学森先生的学术助手涂元季同志在“纪念 钱学森归国50周年座谈会”上的主题发言编辑成文,奉 献给广大读者,以此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致敬,并 衷心祝愿钱老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钱学森在“军事系统工程学研究发展 2 0年报告会”上的书面发言 ,讨论钱学森构建的军事科学体系结构的内涵、特点、根据及其对军事运筹学发展的意义。指出我国军事运筹学面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11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京联合召 开“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纪念钱 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 协原副主席朱光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金壮龙、解放军总装备部副政委李栋 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 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殷兴良以及十 余位知名航天专家参加座谈,钱学森夫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在谈论中国的科学技术问题时,曾提到中国的科学家有“三钱”。周恩来对“三钱”科学家有着很深的印象。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讲到“两弹一星”时,这位当时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动情地说:“我们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时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 钱学森挽着妻子蒋英的胳膊悠闲地漫步在他执教的加州理工学院附近一条林荫大道上。“后面还会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人跟踪吗?”蒋英轻声地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钱学森先生的思想 ,提出了建设“兵器系统分析综合集成研讨厅”的设想 ,简介了研讨厅的作用及功能 ,并描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研讨厅中应用 ,指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为“兵器系统分析综合集成研讨厅”提供了真实、直观、方便、灵活运行环境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恰如当年钱学森、黄纬禄等“两弹一星”先驱胸怀报国之志、建立航天伟业,如今的航天80后、90后为了中国的国防更加强大,同样将个人利益放在最后甚至做出巨大牺牲,用他们的理想托起中国的航天梦  相似文献   

12.
1994年8月7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给我院谢守和等三名教员的亲笔信中说:“《军事经济研究》1994年7期上的《高技术条件下我军战场饮食保障的新模式》一文我读了,很受启示!”  相似文献   

13.
侯坤 《政工学刊》2018,(1):96-96
1966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钱学森等我国著名的核科学家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周总理首先作了一些背景介绍。当时,我国虽然研制出了核弹,但帝国主义却攻击我们“有弹无枪”,意即我国虽然有了核弹,却没有相配套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4.
<正> 1992年5月25日—26日,我与张玉祥和向中同志应邀参加了北京的“系统论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我们报告了《泛系哲学及其理工医文社哲应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兴趣,专门为我们延长了半天开展了讨论。1991年底钱学森先生在“钱学森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学术思想讨论会”上希望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抓好系统论的研究。后在许国志理事长亲自关心下,经多方协商及学会秘书长会议讨论决定召开上述讨论会,主要探讨从哲理的高度来总结当代系统科学不同流派不同专题的种种研究。因为我们泛系理论追求一种“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系统科学技术、系统工程、系统哲学等等自然在我们探索范围之内,所以我们欣然应召赴会了。我们发言的主点就是泛系:在理工医文社哲的中介网上。  相似文献   

15.
书名:钱学森故事作者:涂元季莹莹上架建议:人物传记定价:56.00元内容简介:本书最大程度地揭示再现了钱学森的秘密工作、传奇人生和震惊世界的成就。除了大量采访和亲身经历之外,最重要的依据是钱学森生前亲自写下的工作资料,其真实、珍贵、直观性是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之问”是广大校长必须直面的一个严峻课题。校长作为一所学校教学业务的指导者和教育行政的管理者,应以教学、管理、学生、教师及社会为基本职业维度,在工作中以“五心”标准要求自己。导致校长履职失范的因素包括校长自我认知错位、上级行政主管单位制度缺位及学校教职工角色异位等方面。人格自觉与制度跟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规范校长治校理教的根本和正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预言:“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的确,纳米作为前沿科学从十年前发展到现在,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并与我们的生活开始息息相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钱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身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11月10日,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在"钱学森科学精神研讨会"上,深情追忆了钱学森同志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从"爱国、创新、求实、包容、人本"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钱学森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曾和钱老一起工作多年的中科院院士谢光选,也专门撰写文章,回忆了钱老对他影响巨大的几件事,以表达对钱老的怀念和敬意。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正在大力开展军工文化建设,学习和继承钱学森同志的伟大精神,既是对钱老的纪念,也有助于推动先进的军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科学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其依据是,科学技术本身就包含社会科学,生产力的范畴中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直接参于决策和管理,而管理、科技与教育已成为当代生产力增长的三大支柱.故钱学森说,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11年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老于200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98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1911年诞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历任国防科工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老于2009年在北京病逝,终年98岁。钱学森早期赴美留学,他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