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玉明 《军事史林》2016,(12):13-20
红军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红军长征,先后有六支队伍加入,其中以中央红军为主力和主体.由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中央红军长征,因此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显得极端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中革红军的命运,也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中央红军长征,方向在哪里?落脚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长征是我党我军军事经济工作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它是在既无“先行粮草”又没有后方依托,沿途地区经济落后,敌人围追堵故的情况下实施保障的。红军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实行不同的军事经济政策,分别采用了征借、没收、缴获等保障措施,胜利完成了远征。长征途中红军的一些卓有成效的保障原则,是我们过好紧日子应该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创举,红六军团、红二军团、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分别与黔东“神兵”、黔西北的绿林游民武装、黔川的哥老会、川康的袍哥土匪打过交道,或吸收改编或坚决斗争,为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抗日前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开展的争取西北哥老会共同抗日的工作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静宁、会宁地区会师减少了阻力,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中的遵义大捷王成志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被毛泽东视为是“得意之笔”,而遵义大捷正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在遵义及其附近地区所取得的一次大胜利,也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胜利。此役,中央红军在5...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许多论著都称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退却,实行大规模战略转移是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但对“逃跑主义”的涵义缺乏明确的阐释和界说,有的似称红军战略退却行动本身,有的则说成是事先未作准备即仓卒转移,还有的认为在退却过程中军事方针上犯了“逃跑主义”错误。近几年红军长征史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对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决策准备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对中央红军战略退却  相似文献   

7.
红军突破湘江战役,是长征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历史“印痕”,它因惨烈、悲壮和辉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铭心.血战湘江,和后来的西路军蒙难、皖南事变,并称为我军历史上三大悲剧. 湘江战役是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在湘桂边境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军展开的一场空前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当时,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路西进.此时,蒋介石调动40万兵力,分五路布成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的态势,企望在湘江东岸聚歼红军.一场空前惨烈的血战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进退维谷中的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这是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指导原则。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当时,蒋介石调集一百六十八个团约四十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向中央红军实施进逼包围,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地区。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部队从八万六  相似文献   

9.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一部英勇悲壮的革命史诗。在这场举世闻名的人类壮举中,红军通信战士发挥了特殊的作用。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通信保障任务主要由中央军委通信联络局承担。长征开始前夕,为确保长征途中通信联络迅速、准确、万无一失,联络局于1934  相似文献   

10.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6,(12):41-44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将士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里就有12名指战员献出宝贵生命.本文收集整理在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负伤的传奇感人故事,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相似文献   

11.
论长征的准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34年 1 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关于长征的准备问题 ,说法不一。本文认为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 ,在军事、物资、组织等方面做了一些准备 ,决不是“仓促转移”。但同时由于在准备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 ,因此准备工作又是很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12.
我军现代意义上的军事通信——无线电通信,诞生于1931年的红军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全军拥有电台最多时达50余部,基本上可以保证军事通信联络、技术侦察、抄收新闻等项任务的需要,那时的通讯器材主要是前线部队在战争中以高昂的代价缴获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13.
马宏伟 《军事历史》2006,(10):20-28
康克清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指挥过打仗的女战士,是中央苏区赫赫有名的“红军女司令”。作为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仅有的三十名女红军之一,康克清在长征初期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紧紧相随在红军总司令朱德身边,三过草地,数跨雪山,历尽艰险,走完了长征的全过程,也见证了长征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粉碎了几十万人的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原因很多,而建立于中央苏区时期的红军技术侦察工作为粉碎敌“围剿”和保证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电台,从敌人手中“拿”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连续打破国民党军3次大规模“围剿”。随着中央苏区3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蒋介石不顾中共中央提出的共同对日作战的主张,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阴谋策划对中央苏区的第4次“围剿”。在以往的作战中,情报的获取主要是靠派侦察员  相似文献   

15.
刘志丹与红军长征落脚点李敏杰中央红军8.6万多人从1934年10月中旬长征开始,沿途曾经选择了湘西、川黔边、川西和川陕甘等落脚点,但这并不完全由中央红军领导者的主观愿望所决定,主要取决于红军同敌军较量结果等客观原因,所以这些落脚点始终没有能够实现。1...  相似文献   

16.
军事史文摘     
陈济棠为何给中央红军长征让道? 1934年10月,陈济棠曾派出代表与红军代表秘密谈判,达成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10月下旬,中央红军开始突围长征,陈济棠在湘粤边境划定通路,使红军顺利、迅速地通过广东边境。这为红军突破蒋军第一道封锁线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原因何在?首先,陈济棠与蒋介石的矛盾和对抗是他与红军签订秘密协  相似文献   

17.
王稼祥在长征中孙焕臻红军时期的王稼祥长征时期,王稼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他在党和红军的危急关头,勇敢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挽救党,对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发挥了重大作用。长征路上担架情王稼祥曾是中共上海临...  相似文献   

18.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曾评价说,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在这样一场纵横万里的军事征途中,单单关注红军官兵的日常生活情况,就能让人感受到雄魂伟魄,感受到气壮河山——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衣这是一个被写入教科书的故事:长征中,一支红军队伍的指挥员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老兵冻死在路上。他愤怒地吼道:“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只听有人悄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没有棉军衣穿而被活活冻死,这足以反映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其实,在长征开始前,红军的服装供给还是能得到保障的。我军…  相似文献   

19.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的历史回顾刘国语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直接率领下,胜利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在此期间,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个战斗的英雄集体。这个英雄集体,就是中...  相似文献   

20.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